位于滨江区的“车纷享”自助取还车网点。马悦摄
浙江日报杭州1月8日讯 晚上9时过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周醒和同事加班完,坐上租来的汽车拼车回家。这辆车,是周醒通过杭州车厘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车纷享”租赁的。第二天一早,周醒又接上几位同事,开着车到了单位,把车停回老地方,会员卡上自动扣除了租车费用。“平摊到每人身上不到40元钱,比打车还方便。”周醒说。
这种类似于“公共自行车升级版”的汽车分时租赁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杭州人所接受。然而,布点不够多、无法异点换车等缺陷,也让汽车分时租赁遭遇发展困境。
不久前,“车纷享”针对需要去机场的客户,推出了一种结算方式——在市区任何一个网点租车,到机场还车,单趟收费200元。只可惜,A点借、B点还的模式,只覆盖机场与市区之间的这条线路。目前,“车纷享”离随租随行的“公共自行车”模式还有较大距离。
在西湖区古墩路古荡科技园旁,一幢停满了绿色电动汽车的立体停车库格外抢眼。和“车纷享”的分享模式不同,左中右电动车公司采用的是“微公交”的模式。去年9月,浙江左中右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推出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站点正式运营。因为是纯电动车,不需额外支付油费,每个小时20元的租金受到不少白领和学生家长的青睐。但由于刚起步,“微公交”的租车点不够多,尚未形成随借随还的租车面。目前,杭州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立体“微公交”车库只有两个,都分布在西湖区,分别在古荡科技园和古荡街道办事处。
“要是‘微公交’的站点能像公共自行车一样多,大家都不必买车了。”在古荡街道旁的“微公交”租赁点,前来租车的小宋道出了很多体验者的想法。
西湖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政府也在努力创造条件和环境,但由于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尚属新鲜事物,只能先见缝插针式地建造“微公交”的充电立体停车库。虽然还在起步阶段,但“微公交”将对西湖区进行高密度覆盖。“正在建的租赁点主要分布在西湖区,滨江区也有少量布点,每个车库容纳车辆数在30辆左右。”“左中右”总经理陶云德介绍,西湖科技园、福地2.0创意产业园以及转塘区块的“微公交”将在近期全面启用。
前不久,“微公交”正式进驻了浙江西子宾馆并投入试运行。浙江省交通设计院交通工程部主任工程师郭敏说,面对土地资源紧缺,与五星级酒店组建捆绑式服务,将逐渐拓宽“微公交”的服务人群,通过酒店的网点来为游客提供增值服务,同时,也缓解了布点建设的周期时间。
在近3年时间里,“车纷享”已在百脑汇、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浙大城市学院等区域拥有102个网点,常用会员数量达到1万人,但也遇到了写字楼、学校、小区等周边公共资源紧缺的难题。“我们在西湖区的网点是最密集的,几乎每隔一公里就有一个。”“车厘子”市场总监来晓俊说,但还是有不少会员抱怨,设置的点不够密,每个网点配有的车辆也不够多。
去年5月,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租赁管理处正式成立。目前,该处正在对汽车租赁经营企业进行摸底备案登记。“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会和国土、规划、发改、公安等多部门进行沟通,尽可能地为企业服务、做实事。”该处处长黄文伟说。
“汽车分时租赁是城市综合交通的补充和分担体系。私家车每天开在路上的时间大约在三四个小时,真正的利用率不高;而采用分时租赁的方式,一辆车一天内可以租给很多人,提高车辆使用效率。”浙江省交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副教授金加龙表示说。
金加龙分析,汽车分时租赁行业的发展有个过程,这期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如果政府制定了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并参与充电站等基础性建设,将助推‘汽车分享’大步前行。”金加龙说,政府部门需要更多地关注汽车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可以和企业一起参与设计布局,做到网络化布局。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伟强建议,汽车分时租赁可以从地铁、公交等接驳不到位的区域开始布局,以促进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让公共交通更加多元化。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