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金华1月9日讯(记者 刘永拓 倪雁强 实习生 王建龙 周雪如)“你幸福吗?有火车票的人才幸福!”但是,如果真要说幸福,此刻坐在回家的火车上吃着泡面、唱着歌,才算真正的幸福。
昨晚9点20分,2014年春运浙江首列临客L199次列车从杭州火车站启程,前往贵阳。此刻,列车还在铁轨上飞驰,一年未曾亲近的家乡越来越近,乘客们的幸福感直线飘升。
小两口候车厅等待30小时
漫漫回家要赶2300公里,换三次火车四次汽车
春运期间客流量大,杭州火车站一般允许乘客开车前2小时进站候车。不过,回家心切的人,早早就“混”进了候车厅。晚上7点不到,等候L199次列车检票的乘客就已占据了全部候车座位。
贵州毕节人朱绪科排在候车乘客的最前面,只要检票进站的指示灯一亮,他就可能成为今年浙江春运头班临客车的第一个乘客检票进站。不过,他想让抱孩子的妻子走在最前面,他拎着箱包“殿后”。
元旦那天,顽皮的儿子不小心跌倒,磕破了额头,这让他和妻子相互埋怨了几天。“孩子头上还包着纱布,这趟回家可不能让他再受罪了。”与妻子一合计,朱绪科前天就从打工的宁波赶到杭州。
回家的列车还没进站,他们却已经在杭州火车站候车厅等了近30个小时。期间,除了吃饭、上厕所,他们昼夜轮流守着孩子和辛苦抢到的座位。
L199次列车终点站为贵阳,离朱绪科的老家毕节赫章县还有300多公里。明天到贵阳后,他们决定先带老婆和孩子吃顿热饭热菜,再去坐到六盘水的火车,最后换乘大巴到家。记者粗略算了一下,今年春节回家,朱家三口行程超过2300公里,至少换乘三次火车、四次汽车。
2013年是朱绪科在浙江打工的头一年,他说收入不好不赖,大部分钱寄回家里给父母看病了。过完春节,他想早点回到宁波,就算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要为快上幼儿园的儿子攒点钱。
买团体票的老乡“斗地主”
爱美的姑娘敷面膜
晚上9点20分,L199次列车准时启动,驶向贵阳。车厢里开着空调,许多乘客光是将行李摆上货架就全身冒汗了。耐不住热的人,选择站在车厢连接处,忍着摇晃,感受缝隙中露出的丝丝凉意。
在火车的哐当声中,“乘凉”的人渐渐“熟悉”了车厢里的温度,回到座位上玩纸牌。这趟临客车以西南方向的务工人员为主,多是团体票,找几个老乡“斗地主”并非难事。也有爱美的姑娘一上车就敷面膜,做起保养。
“9号车厢有个孩子发烧了!”听到消息,列车长王海波停下手里的活,喊列车员拿了药箱,赶到跟前。男孩只有3岁,他的妈妈说孩子肠胃不好,上车前就有点感冒,上了车就又哭又闹。这位年轻妈妈一边说泪水一边在她的眼眶里打转。
“没什么大碍,我接受过红十字会的专业培训,发烧在火车上就能看好。”王海波并没有吹牛,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规定,列车长必须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他自然不例外。
脱掉小男孩身上厚厚的棉衣,用湿纸巾擦拭他的脸和脖颈降温,再喂孩子喝水......这时,旁边一位乘客拉高了音调问:“你们车上怎么没有医生?”汪海波笑了笑,说:“火车上的环境达不到医疗标准,所以没有配备医生,但是我们有至少2名乘务人员掌握基本救护知识,不舒服可以找我们。”
王海波告诉记者,许多妈妈给孩子穿得很厚实,其实,车厢的空调足够给力,不妨把孩子的棉衣脱掉。“要不然,小孩热得不舒服也要哭闹的。”
乘警都是“火眼金睛”
能通过泡面和牙齿识人
列车运行两个多小时后,已经快到金华西站。这时吃泡面的人逐渐多起来,车厢的电茶炉前,打开水的人排着队。为了赶火车,许多人早早就到火车站排队,肚子饿到大半夜,这会终于可以安心吃饭了。
“小心烫啊,不要让小孩子靠近热水!”说这话的是LI99次列车的一名乘警,他叫何能。
人如其名,他确实是个能人。乘客泡一碗面,他就能大致辨别出对方是哪里人。“大多数贵州的乘客喜欢把调料包泡进水里,就像喝茶的人在水里放茶包一样;江西的乘客喜欢吃辣,多半会买偏辣的泡面.......”
就在记者夸何能观察细致时,他又露了一手。他站在一位小伙身边瞧了瞧,说到:“你是贵州人吧?”“你怎么知道?”记者和这位被看出身份的小伙子几乎同时问出这个问题。
何能告诉记者,他是从看乘客的牙齿来分辨的。按照他的分析,贵州的水质偏硬,许多当地人从小就有牙渍,即使不抽烟,牙齿也容易泛黄;而湖南的水质好,有黄牙的人比较少。
凭着一双“火眼金睛”,每当所在列车开行,何能总会在车厢来回走动,排查安全隐患。除了以警察的角度来检查车厢外,他还会用小偷的视角找出容易“下手”的地方,来提醒乘客保管好财物。
“少数民族乘客有用布袋或竹筐背孩子习惯,用布袋的多半是布依族人或彝族人,用竹筐的则是苗族人。”列车上工作已满3年,何能说,他察言观色的习惯已经成为职业病。“列车安全、乘客安全,我病入膏肓也值得。”
截至记者发稿,L199次列车已驶过江西鹰潭,将于今天上午9点13分停靠宜春站。我们由衷希望所有回家的人一路平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