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缪宏,男,1963年12月生,衢江区人,主任记者。1985年11月从部队转业参与筹建《衢州报》。在衢州日报社工作11年里,先后任编辑记者,新闻发展总公司副总经理,广告部副主任、主任等职务。1996年10月调任中国林业报社闽浙赣皖九地市经济区记者站站长(后改为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11月调北京任国家林业局林业经济杂志社副社长,2004年1月任绿色中国杂志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2009年9月任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秘书长,绿色中国网络电视中心总编辑兼北京华夏明珠网络电视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初见缪宏,第一感觉是热情、温和,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
细聊之下,发现他勤奋,能“折腾”,用手中的一支笔,把自己写出大山,写入军营,写进报社,最后写到了首都。
在北京,他把《绿色中国》杂志和绿色中国网络电视办得风生水起,策划了一个又一个以“绿色”为主题的公益活动。
他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至今仍是一口熟练的衢州话,在北京常常为家乡的发展尽力奔走。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接见绿色中国杂志社社长缪宏,并为绿色中国杂志社题词。资料图片
优秀通讯员和“胆子大”的记者
缪宏很乐意说起自己的家乡——山清水秀的乌溪江。初中之前,他一直生活在那里。
1978年,由于偏科,缪宏高考落榜,回乡务农,种过田,放过牛,开过手扶拖拉机。
开手扶拖拉机在农村算是比较好的行当了,但高中拿过全校作文竞赛第一名的缪宏显然没有打算一直做个拖拉机手。他发挥自己写作的特长,把身边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开始向媒体投稿。
缪宏无疑是勤奋的,白天劳动,晚上写稿,隔个几天就有稿件在广播播出来、在报刊登出来。
这样的高产,让拖拉机手缪宏在很短的时间就成为了乡间“明星”。1980年初,缪宏被衢州市(县级)人武部“相中”。他去了不到一年,让衢州市人武部的新闻报道数量,在全省团级单位中从倒数第一变成了正数第一。
1981年5月,浙江省军区特招一名文化兵,缪宏被选中保送到南京政院、解放军报社学习,后分到浙江省军区金华军分区从事部队新闻报道工作。
在部队,缪宏继续高产,直到1985年,转业参与筹建《衢州报》,“我是报社的第17名员工。”
从1987年开始,他写了很多重大稿件,特别是一些问题性的报道。而最让缪宏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关于乌溪江的一系列稿件。
当时报社组织“边区行”采访活动,缪宏随队去乌溪江。乌溪江库区三个乡为建水库牺牲很大,但有村民连电灯也用不起。
详细采访之后,缪宏和同事写了《内参》。时任市长郭学焕看到后马上批示,让电力、民政、公路等部门联系挂钩到乌溪江扶贫。
缪宏说,由这件事延伸出来,市里还出台了全市28个贫困乡对口扶贫的政策。
缪宏把自己在报社工作的11年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前做编辑记者,然后去中国新闻学院进修,回来之后参与组建报社新闻发展总公司,任报社广告信息部主任。”
做新闻的时候,缪宏就说自己“胆子大”,意思就是他敢想、敢做。做了经营以后,他继续“胆子大”,一个值得记录的例子是,他配合市体委把聂卫平和马晓春请到烂柯山下棋,还以衢州日报社的名义和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全国围棋赛文艺晚会”,并在央视《东西南北中》第三期以“烂柯梦——全国围棋赛文艺晚会”为题播出。节目播出后,烂柯山被誉为“中国围棋仙地”,名扬海内外。
把《绿色中国》办出影响力
做策划做出了名气,林业部机关报《中国林业报》领导专门邀请缪宏到北京探讨如何办好《中国林业报》。
“我一个地市报的年轻记者向国家级报纸的前辈讲办报,他们还听得很认真。”缪宏说,当时他提出了《中国林业报》大绿色办报思路,并建议将《中国林业报》更名为《中国绿报》或《中国绿色时报》。
打了这次交道后,缪宏就和“绿”字结下了不解之缘。1996年10月,林业部下文成立中国林业报社浙赣皖九地市经济区记者站,选调他任站长。次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林业报》更名为《中国绿色时报》,并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字换名。
在记者站6年,缪宏的获奖作品在全社数量最多,年年都是“优秀记者”、“先进工作者”,甚至记者站的报纸发行量占到了报社的六分之一。
2001年11月,国家林业局将缪宏从报社记者站调任国家林业局林业经济杂志社任副社长,后更名为绿色中国杂志社,并任社长兼总编辑。
现在,《绿色中国》为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连续九年获准进入全国“两会”,成为供代表、委员参阅的唯一绿色期刊。
除了办好杂志,缪宏还把“绿色”的理念延伸到了社会活动中。在他的主导下,绿色中国杂志社举办了多个有影响的活动:从2007年起,与中国绿化基金会、人民网联合举办的“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中国绿色宝贝”评选活动;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办,绿色中国杂志社联合人民网承办的大型系列主题公益活动“绿色中国行”,承办由全国绿化委、国家林业局、中国商业联合会与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绿色财富论坛”和“中国绿色产业博览会”。 2008年3月,希腊点燃中国奥运会圣火的前一天,他带领一批中国企业家到希腊奥林匹亚市义务植树,并为奥林匹亚市市长乔治·艾东尼斯颁发“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国际贡献奖”荣誉证书。2013年4月,他又与美国商务部合作在美国洛杉矶举办全球首届绿色财富论坛,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授予“荣誉市民”。
绿色中国杂志社先后创办了我国仅有的三家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广电总局、工信部批准的具有登载新闻资质和自办播放业务的绿色中国网络电视;拍摄了中国首部以茶叶为背景、“林改”为题材的电影《龙顶》。
目前,绿色中国杂志社已成为拥有杂志出版、网络电视、影视制作、大型活动的国家级传媒机构。《绿色中国》这几年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中央部委办最有影响的期刊之一。
对此,缪宏觉得这与当年在衢州日报社的历练有很大关系,“那时候做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事,锻炼了办刊的经验。”
搭建衢州和北京沟通的桥梁
缪宏不仅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经营得风生水起,人在北京仍心系家乡,2011年,就让“绿色中国行”走进衢州,邀请了众多公众人物,在衢州义务植树、专题演讲、公益演出,大力宣传衢州生态文明建设。
而身为衢籍寓京人士联谊会会长的缪宏,平时更是热心联络同乡,搭建衢州和北京沟通的桥梁。
“在北京的衢州老乡有3万多人,我在北京13年,时间不算长,但大家对我比较信任,我召集活动,他们都愿意参加。”缪宏说,他当会长后,每季度会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大家在一起聊聊天,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5年前,缪宏就协助衢州招商引资,帮助江山引进一个3.4亿元的项目。
出生在乌溪江山区的缪宏说自己有很重的“乌溪江情结”,“乌溪江是华东地区库区面积最大的一级水源地,水是衢州最大的优势,我就提出要赶紧想办法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尽早保护起来。”
在缪宏的努力下,协同市县相关部门,经原林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在乌溪江辖区先后设立“浙江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浙江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同时又促成国务院批准“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浙江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浙江仙霞国家森林公园”、“浙江大竹海国家森林公园”、“浙江三衢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城市”。最近又在策划把我国首个国家生态公园,即国家东部生态公园落户开化。
“浙江11个地级市里,衢州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有5个,是最多的。”这些经由缪宏牵线搭桥申报成功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争取到国家项目经费支持,同时促进衢州生态旅游的发展。 (记者陈明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