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14年1月10日《新疆日报》第八版
天上飘着雪花,空气中浸透着十足的寒意,但每当谈到援疆,阿克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都是满心温暖。“援疆三年来,我们的腰包鼓了,生活好了”这几年,“阿克苏人多了,人气足了”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了”……采访中,“记者的耳朵里灌满了当地干部群众对援疆工作的声声认可,如冬日里的雪花,飘洒在阿克苏大地的每个角落。
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
尼沙汗·托合提是沙雅县努尔巴格乡英买里村的一位家庭妇女。说起生活用水,她指着墙边的一个压井说,以前都用这个水,隔两三天就没水,而且水(质)不好,而现在一切都变了。尼沙汗·托合提冷得搓着双手,嘴角略有上翘地露出微笑。她洗的衣服花花绿绿地挂满了院子里五六米长的晾衣绳。
尼沙汗·托合提享受的是浙江省嘉兴市援建的饮水工程项目,在阿克苏地区,用上自来水、吃上放心水的当然不只尼沙汗·托合提一个人。沙雅县城市供水公司副经理李沁告诉记者,以前当地的农民和县城居民用同一水源地的水,是表层地下水,由于近几年人口的增加,水不够用而且水质也受到了污染,浙江援疆的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沙雅县7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和尼沙汗·托合提一样享受到浙江援疆带来实惠的还有拜城县大桥乡哈尼喀村的杨贵荣,她从矮小破旧的小房子搬进了水电暖齐全的大房子。她的院子有2亩大,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她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指着宽敞的院子说:明年要种些果树,“那边还有暖圈,再养些牛羊。”说罢,她又迫不及待要领着记者参观她布置一新的新居,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这是厨房,这是卫生间,太阳能都给我们装得好好的,以前的房子这些都没有。”杨贵荣像展示一件心爱之物一样介绍着。
参观完房子,她坐下来说起了以前的生活。她一家三口人,原来主要靠种植一些农作物维持开销,一年下来几乎没什么盈余,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援疆的富民安居房落成,他们一家搬进了现在这个宽敞明亮的房子。她感慨道:“我是靠温州援疆和政府扶持才搬进了这么好的房子的。”
杨贵荣只是拜城县众多享受住房实惠的群众之一,在阿克苏地区,还有11万多户居民住进了水电气三通的富民安居房、定居兴牧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不仅住得好了,生活方便了,很多人的腰包也鼓了。库车县牙哈镇呀哈二村的艾力·买买提就是在浙江援疆工作推动下,鼓了腰包的一个普通农民。他是浙江引进的库车红狮控股集团公司的一名巡检员。记者在工厂见到他时,他穿着金黄色上衣、蓝色裤子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右肩上还别着一个对讲机,正在清除设备上的油渍。
库车红狮控股集团公司是一家国家重点支持的十二家全国性水泥企业之一,目前总投资150亿元,吸纳和艾力·买买提一样的农民有100多人。艾力·买买提在这家企业工作已经一年多了,每月有3500元的工资,另外还有350元的伙食补助。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会有今天这么好的工作。原来,为给家里增加收入,农闲时他经常外出打工,一月工资只有千把块钱,而且也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现在工作离家近,挣得多,也稳定, ·买买提再满意不过了。这么好的工作哪里去艾力“找?”他反问道。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 5000多名有本地劳动力在浙江引进的企业里就业、增收。
温宿县托乎拉乡库如力村的阿布都热合曼·艾孜孜,从援疆干部那里学会了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他从2013年6月份开始种蘑菇,到现在已经有收益了,销路不错,他还想扩大规模。三年来,浙江省通过引进食用菌种植等农业扶持项目,让6.7万户像阿布都热合曼·艾孜孜的家庭受益。
经济发展的动力更足了
阿克苏是国家级优质棉花种植基地,棉花年产量占新疆的1/3,长绒棉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然而,长期以来,阿克苏棉花以皮棉外销为主,当地棉纺业处于徘徊状态,多是产品附加值低的中小企业。印染、织布、服装加工更是无从谈起,产业链之短促,令人扼腕叹息。浙江是纺织大省之一,纺织产业体系完备,却受到土地、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制约。优势互补,两省找到了产业对接的突破口,于是,2010年,酝酿多年的阿克苏纺织工业城项目全面启动,一时间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了一大批浙商来当地考察洽谈项目、落地生根。雅戈尔、华孚、立天、永翔、洁丽雅等一批棉纺龙头企业入驻,为阿克苏棉纺业注入生机与活力。
记者来到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方圆数十里,一座座厂房、车间、大楼拔地而起。据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彬介绍,该地三年前还是一块戈壁滩。记者进入到阿克苏永翔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化纺织车间,数十名女工正在纺织机旁穿梭。公司总经理王吾明说,目前公司的产能是15万锭,安排当地就业260多人,还有5万锭明年投产。
张彬说,目前,纺织工业城入住企业90多家,年内将形成100万锭的纺织规模,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30,一座充满活力的纺织工业城雏形初显,“十二五”末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实现6万多人就业。
不仅纺织规模扩大了,纺织行业的产业链也在延伸。2010年,浙江洁丽雅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已落户兵团第一师的阿拉尔市,目前正在厂房建设过程中。
印染业作为纺织业中的深加工行业,在阿克苏乃至新疆还是一个空白。目前,浙江印染企业落户阿克苏纺织工业城项目,已达成协议,将先安装印染厂的排污设施。
阿克苏纺织业正在形成原料基地—生产加工—纺纱织布—市场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阿克苏的纺织业也不再处于只有“纺”没有“织”的尴尬局面了。
除了纺织业,杭州娃哈哈集团、华隆食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也纷纷落户阿克苏。目前浙商浙企投资的农产品加工、种植以及农资生产项目达25个,项目协议资金近20亿元。其中,浙江华隆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的拜城森王果业,日产果蔬2300吨;在乌什投资1.6亿元,建成日处理500吨鲜杏、2300吨番茄加工生产线已投产,成为南疆投资最大的一条果蔬生产线。
浙江宁波宝达物流有限公司投资3.1亿元在库车建设的铁路物流基地项目,现已基本完工,项目投产后,年货物运输量将达300万吨。浙江荣盛集团在库车投资300亿元的天然气化工项目投产后一年可为当地财政增加30亿元的收入。
据统计,2012年,阿克苏地区的地方财政已由过去的倒数跃居全疆第2位,投资总额在全疆的位次由2009年的第8位前移至全疆第6位。投资多少、财政收入多少这些数据也许在老百姓的大脑里比较抽象,但采访中当地的群众普遍反映是:新一轮援疆这三年是当地变化最大的三年,人多了,车多了,楼也高了……这是老百姓对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感受。
吹起改革创新之风
三年来,阿克苏地区的很多学校、医院以及政府机关部门,在浙江智力援疆工作的推动下,吹起改革创新、工作能力提升的新风,许多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乌什县牙克里克乡中心小学的双语教师古丽努尔·尼亚孜,在浙江援疆的帮助下,免费在库车县的库车宁波双语教师培训学校参加了两年时间的双语培训,现已回到原岗位。她用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培训让她的汉语水平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她将从援疆教师那里学到的先进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现在上课时,她的学生的接受能力明显提高了。
浙江省把推进双语教育摆在新一轮援疆的优先位置,因为没有掌握双语,在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的一些孩子就业有困难,而阿克苏地区有一半多的双语教师不合格。浙江省在阿克苏市和库车县建了2所双语培训学校,计划用5年时间,帮助阿克苏地区5072名35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分6批开展学制两年的培训。目前,全地区已有2000多名双语教师接受了培训。
在拜城县温州大学拜城实验高中,2013年的高考成绩又创佳绩,本科上线率为68.2%。学校的本地语文教师尹邵华感受特别深:“以前一个班考上大学的能有五六个就不错了。”后来,温州指挥部派了一个团队来拜城实验高中援疆支教。目前,学校来自温州的老师有19位,高中各科都有一位温州老师任教,而且学校的中层一把手都是援疆教师。“这样就形成了气候,带动示范的作用非常明显。”尹邵华肯定地说,温州老师在教学、管理上确实做得比本地老师好。“比如在教学上,我当了十几年教师,以前讲课基本是自己讲,有时候自己讲得手舞足蹈,但学生没反应,通过听课交流,我们都在不断改变。”尹邵华举例说道。今年她的班高考90%以上都上了大学,她也被提拔为校长助理。
拜城县乡镇财政管理局副局长艾合买提·艾里木自2013年4月份在温州市财政局挂职三个月后,感受也颇深:在财政预算、审批、决算方面,温州确实比拜城工作体制完善、工作效率高。学习后,艾合买提·艾里木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想法向单位有关领导作了详细汇报,已引起重视。“前一段时间,刚好赶上做2014年的财政预算工作,我们就按温州的工作做法进行工作,成功地将一部分没必要建设的项目砍掉了;以前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完善,每年都会造成一些项目的重复建设。”艾合买提·艾里木说。
艾合买提·艾里木、尹邵华、古丽努尔·尼亚孜只是记者采访到的本地的几位工作人员,相信在他们的身后,还有许许多多的干部人才,正和他们一样,用实际行动将自己从浙江学来的先进工作理念、方法应运到具体的工作中。浙江援疆,为阿克苏地区打造了一支真正带不走的工作队。
《新疆日报》电子版地址:http://epaper.xjdaily.com/xjrb/20140110/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