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让百姓享受更好的政府服务
浙江在线01月13日讯 昨天,杭州市上城区委区政府透露,上城区“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荣获第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成为此次获得该项殊荣的国内十个政府创新项目之一。
引号中的12个字,听起来挺枯燥,不过,落实到上城区居民的生活中,却是活色生香的品质生活——有品质的生活,不仅仅是好空气好水,还包括百姓享受一碗水端平的政府养老服务;包括咱们纳税人的钱被谨慎而节省地用在了刀刃上;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的权力渐渐被关进笼子里。
这就是上城区“标准化”政府创新的部分核心价值——让百姓享受更好的政府服务。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于2000年联合创办,每两年举行一次,已举办7届。本届评选活动共有132个项目申报,评选出10个优胜奖项目、10个提名奖项目。
免费家政服务
该怎么分配给辖区老年人
杭州市很多长者每月都享受到免费家政服务。可是,这免费的“大饼”是按人头分,还是按年龄分?或者按健康状况分?分发的公平与否,考验政府管理能力。“公平,也是一种生产力。”上城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举了几个例子。
清波街道的杨伯伯今年80多岁,空巢老人,月退休金2000-3000元,患有高血压和肿瘤……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家庭及子女情况等八大类数十小类因素,电脑系统会自动作出评估,杨伯伯得分37.5,可享受每月8小时的免费家政服务;望江街道的陆奶奶80多岁,独居老人……得分42.5,享受每月16小时;湖滨街道蔡奶奶90多岁,无退休工资、独居……得分77.5,享受每月20小时。
家住上羊市街社区的独居老人王奶奶说:“我们老年人能享受哪些待遇,政府都立了规矩。这就好比菜场里头有个公平秤一样,我觉得很放心。”
“居家养老服务评估系统”,是上城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城区制定的《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规范》,2011年就已被确定为国家标准,2012年在杭州市全市推广。
该区民政局工作人员说,以前,什么样的老人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什么样的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模糊,众说纷纭,《规范》制定后,准入门槛、享受标准、服务内容等都有板有眼了:“标准统一,才能真正体现公共服务的均等性。”
城管怎么执法
“规范”说得一清二楚
怎样分“大饼”,说到底,就是政府怎样用好纳税人的钱;而若能为纳税人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这样的政府,老百姓也非常欢迎。
有时候,看到电视里头城管和小摊小贩闹架儿,其实老百姓挺闹心,而上城区在这个领域实施标准化管理3年后,不但剑拔弩张的场面很少见,城管执法人员比以前减少55%,人员经费每年节约500多万元,信访投诉量2013年比2010年下降30%。
“10个不同的人,处理同一件事,结果一样。被管理人心里服气,矛盾就少。”上城区城管执法局调研员张伟农说。
比如吴山路上的××餐馆在马路上派广告,第一次罚款500元;再次被发现时,将“××餐馆”输入电脑,电脑发出指令“您已经第二次违法,请罚款1000元”;第三次则是2000元。交罚款时,餐馆负责人点点头:“东坡路上的两家店违反《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也是一模一样受处罚。”
张伟农等负责起草的标准叫做《城管执法智能管控规范》,这个规范不但省钱,还把执法人员的权力关进笼子里——13年来,上城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个人违纪事件为零。
“以前城管执法往往是粗线条的,各类规章制度虽然都有,但缺少量化标准,不同的执法人员掌握尺度不同,处理结果也会因人而异。”张伟农说,有了管控规范后,执法工作过程规范、纪律规范、标准统一后,凡有投诉,电脑点点,倒查办案流程,一看就清楚。
张伟农说:“这样一来,每个队员都必须认真负责,不偷懒、不恶搞、不徇私。”
以上只是记者举的两个小例子。其实,生活在上城区的百姓,随处可能遇到“标准化”的身影:危旧房屋维修改善、“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学校师生安全管理……目前,该区共计出台154项标准管理规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