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病房,张大姐吃着苹果看电视,神经内科副主任楼敏医师进来查房。张大姐笑呵呵打招呼:“我老公现在很好了,吃得下睡得着,我们都想早点出院了。”而就在上个星期,她老公的病危通知书都下了。
楼医师说:“你老公的确幸运的,我们用了最新的方法治他,用以前的方法来治,只能是有心无力。”
爱吃荤、久坐不动是脑中风的高危因素,天冷是诱发因素,每年冬天都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季节,浙医二院神经内外科这段时间,每天都会收治三四位脑中风病人。
提醒大家,冬天出门时要做好保暖工作。而最根本的预防办法是吃得清淡点,把血脂降下来。
健康真好
47岁中巴车司机走着走着一头栽倒在地
张大姐的老公姓俞,47岁,富阳人,是一个中巴车司机,工作时间不定,有时候早上六点上班,晚上五点下班,有时晚上九点还下不了班。
1月3日,俞大哥走路时突然张开双手,身子晃晃悠悠,就像小孩子踩着路沿走路一样,同事看到笑话他,“怎么喜欢玩这个。”
话音刚落,俞大哥突然一头栽倒在地,怎么叫都不应。
同事赶紧叫救护车送到当地医院。做了CT,初步诊断是因为血栓堵塞血管,导致缺血性脑梗死。
家人连忙把他转送到浙医二院抢救。
对于急性脑梗死,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在发病4.5小时内实行静脉溶栓治疗,将溶栓药注入静脉后,药物将血栓溶解。但俞大哥到达浙医二院时,离他发病时间已过去了5个多小时,超过了适用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
静脉溶栓已经不可行,但如果不采取进一步治疗,俞大哥的状态只会越来越差。他的左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有不同程度的闭塞,如果血管再不通,大脑组织将会大面积坏死,等待他的就是偏瘫、失语,甚至昏迷不醒。
医生用“网兜”从脑血管里
兜出三颗黄豆大的血栓
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专家紧急会诊后认为,只有采用“脑动脉取栓术”这一个办法了。这个办法是他们不久前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来的国际最新技术,国内还很少有医院使用过。原理是,把一个“网兜”伸进血管里,把堵住大脑血管的血栓兜出来。
原理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是相当难。
为俞大哥做手术的是神经外科许璟副主任医师和他的介入团队。
许医师和他的团队先在俞大哥颈动脉上开一个口子,然后将一个微导管伸入颈动脉。微导管的前端有一个可以开合的“网兜”。当微导管伸至血栓处时,打开“网兜”。此时血栓就会附着在网兜上。然后把微导管往回拉,血栓就被拉出血管。
许医师连续“撒网”3次,从俞大哥血管里网出了3颗黄豆大的血栓。整个手术用了1个多小时,很成功。而这样大的血栓,完全可能堵死脑血管,导致脑组织坏死。
许医师说,神经外科医生有句话,要和时间抢脑子。对于发病时间已超过4.5小时或发病时间不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脑动脉取栓术”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是否值得做这个手术,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
手术之前,医生会通过一套专门的分析系统,观察脑组织梗死情况。这套分析系统是从澳大利亚学来的,它可以计算出脑组织梗死和缺血的区域。如果“绿色”的缺血区域比较多,说明手术有意义,可以救回更多的脑组织。如果“红色”的梗死区域多,说明脑细胞已大量死亡,手术就不一定有必要做。
爱吃荤、久坐不动、寒冷是脑中风高危因素
发现脑中风越快送医院越好
冬天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季节,罪魁祸首就是“冷”,浙医二院神经内外科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三四位脑中风病人。
楼医师说,天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引起血管痉挛;但人体的血液总量不变,血管收缩变窄后,血液通过所需的力气加大,血压就升高了。此时如果脑子里的血管本来就比较狭窄,或者有个血管瘤,就可能出现两种脑血管意外:血流不过去,脑子局部缺血引起脑梗塞;血冲破血管,引发脑出血,即脑溢血。这两种脑血管意外都属于脑中风,其中80%的脑中风属于缺血性的,脑中风发病时的死亡率高达20%-30%。
“俞大哥是缺血性脑中风,今年才47岁,属于比较年轻的脑中风患者,但不是最年轻的,30岁不到的脑中风病人都有。”
楼医师说,目前缺血性脑中风的发生率正在升高,这与高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相关。现在不少年轻人爱吃荤腥、久坐不动,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出现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
对年轻人来说,降血脂是预防脑中风的关键,“要想血脂不高,很简单,吃得清淡点,少吃荤多吃素,不吃甜食和零食,多吃蔬菜和水果。”楼医师提醒,过年时大家要管牢嘴巴。
如果有突发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头晕、神志不清、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吞咽困难、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平衡障碍、视物模糊等情况,就要怀疑是不是得了脑中风,要马上就诊。得了脑中风后,越快治疗预后越好。拖的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来自《都市快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