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21日讯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又到了该吃吃、该喝喝的时候。
为了让大家吃得放心,针对节前农产品市场,杭州工商余杭分局在辖区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发现含有二氧化硫的蘑菇8.5吨、发了臭还在加工的牛头肉20吨、用不明血源制成的猪血制品800多公斤和未经检验检疫的白板猪肉700多公斤。
目前,余杭工商已经对这些制售点勒令停工,查封不合法农产品。由于以上三家均为无证经营户,相关责任人也将接受相应处罚。
既能保鲜又能固水
有添加剂的蘑菇
长得特别白
1月15日,余杭工商在仁和街道计家坝一个出租农家小院加工房里,发现了无照加工鲜蘑菇窝点,现场查封成片蘑菇1.5吨,半成片蘑菇7吨。
加工房是一个简易搭建的钢棚,棚顶满是杂乱交错的电线,加工房里乱七八糟,堆满了泡蘑菇的塑料桶和装蘑菇的塑料筐,虽然棚内光线昏暗,但执法人员还是发现,加工过的蘑菇颜色白得异常。
执法人员冲入小院时,院里有五六个工人正在把加工好的蘑菇往门外的大货车上搬。在院后的一件小仓库里,执法人员发现了大量无水亚硫酸钠和焦亚硫酸钠。
现场工人说,这些是给蘑菇保鲜用的。但是,这些添加剂的包装袋上清晰地注明有“对芝麻、乳、豆类、蔬菜以及生食鲜鱼类不得使用”的字样。经过质检部门检查,蘑菇样品中还发现了二氧化硫残留。
鲜蘑菇经过加工处理后会变得雪白,不但卖相好,而且保鲜时间特别长。
盘查下,工人们交代:鲜蘑菇主要来源于当地的蘑菇种植户,加工点经过浸泡、保鲜处理后把蘑菇销往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因为临近春节,生意特别好。
根据国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无水亚硫酸钠和焦亚硫酸钠可以添加在干货里,作用主要是保鲜,但不允许添加到新鲜蔬菜,这样加工过的蘑菇颜色会特别洁白,消费者购买时要警惕了。
20吨牛头臭气熏天
刮掉腐肉
取名“牛气冲天”
年底到了,各大城市的酒店饭店的生意都会特别好。这两天,杭州很多地方的大小餐馆都流行办酒吃牛头肉,因为讨了“牛气冲天”的彩头,这道动辄上百元的牛头肉卖得挺火。
本月初,余杭工商接到群众举报,表示有违法加工牛头的加工点涉嫌无照经营。1月9日上午,群众带执法人员来到仁和街道花园村一居民家中,这里靠近农副物流中心,周围是农田和树丛,人迹稀少,隐蔽性高。
刚靠近围墙大门,就有一股令人作呕的腐臭味飘来。执法人员发现,居民房前面搭了一个冷库,里面堆满了已经加工好和还没加工的牛头,一共有20吨。
房子后面的简易棚里,五个工人坐在凳子上,周围堆满半人高的牛头。他们给臭烘烘的牛头剥皮,地上污水横流、一片狼藉,加工后的垃圾直接扔在地上,旁边的一个大蓄水池里,一池血水泡满了待解冻的牛头。
见工商上门,加工点负责人范某急忙辩解,他在农副物流中心有摊位,是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牛头主要销往杭州、绍兴等地,因为年底销量太大了,供应商不肯加工,只能自己找人来剥皮。
但是执法人员发现,范某的营业执照只是零售批发预包装食品,而且店铺地址也对不上号,牛头加工、销售是无证经营,现场对20吨牛头进行了封存。
“根据现场观察,我们发现牛头有腐坏情况,怀疑浸泡牛头的血水有添加剂,就把牛头和水都送去检测了。”余杭工商经检科沈建强说:“因为牛头都是从内蒙、新疆、河南等地远距离运输到杭州的,不能排除有不新鲜的情况。通过这次整治,我们也希望能提醒消费者,对牛头肉的消费需要谨慎些。”
猪血里裹着絮状物
血制品加工
没有正规企业
逢年过节宴请宾客,很多人图方便,喜欢买半成品菜回家,冬天吃个暖锅也方便。但是,菜场里卖的半成品菜通常没有正规的进货和加工渠道,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关注。
1月15日下午,余杭工商根据群众举报,摸到了正在拆迁的瓶窑镇长命村一个违法猪血加工点。因为涉嫌无照经营,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其停止加工并进行了进一步检查。
猪血加工点有三个落地土灶,两个工人正在给炉灶生火加温,进行猪血浆制作。加工点现场污水横流,腐臭气味明显。蒋某是加工点负责人,他说,猪血批发价0.4元/斤,主要销往农副物流中心,如果销往附近农贸市场,市场价卖1.5元/斤。
蒋某说,加工的是猪血,原料是附近屠宰场运来的,但是,我们发现猪血里有很多棉絮状不洁物,卫生状况很差,怀疑非法添加了甲醛等保鲜剂,就采了样送去检测。现场,执法人员查获了猪血加工原料和成品800多公斤。
“畜禽血制品大都是小作坊加工模式,各地没有正规生产企业,有的加工点会用化学试剂勾兑假血,有的用猪血、牛血冒充鸭血,这个市场是非常混乱的。”执法人员说,建议喜欢吃畜禽血制品的消费者,还是要多长个心眼,谨慎消费。
记者也咨询了农业部门的专家,关于真假畜禽血制品的鉴别,可以用餐巾纸把一块血的水吸干之后,如果它变得似橡皮泥一样非常有韧性,就是假血;真血与假血相比,颜色会暗一些、但弹性和韧性更好,而且有一股较浓的腥味,横面有蜂窝形小孔;假血有胶质感,不易拉断,色泽更加鲜亮,一捏容易破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