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厚土 情系百姓
浙江日报讯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穿越时空,这一哲学命题愈发彰显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2013年7月,针对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一场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之江大地风起云涌。
6个多月来,146家参与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885个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1.9万名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2.3万个基层党组织,35.9万名党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钉钉子的精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经历了一场涤荡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的“大扫除”。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同志亲自联系指导浙江,高度评价我省教育实践活动:“完全按照中央精神开展,真正抓出了高质量、确实建成了示范点,达到预期目标。”
历经思想洗礼,浙江广大党员干部正自觉而深入地践行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一)
2013年仲夏,阳光灼热,之江大地一片蒸腾。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区之一,浙江在砥砺奋进的道路上,遭遇“成长的烦恼”: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亟须转型,“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检验党员干部的执政信念和执政能力,“四风”问题侵蚀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党员干部的形象……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适时地在党内自上而下开展。
如何以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直面责任和挑战,进行一场作风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关系,服务发展大局?这个全新的命题意义重大,急待破解。
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深刻变革。若干年后,如果人们梳理浙江的发展脉络,总结焕然一新的气象,必然会发现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非凡意义,我们可以自信地归纳:正是因为省委常委会身先士卒,真改在先、真干在前,以上率下示范推进,改进作风有了新成效,党群干群关系更加亲密,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有力推进了党风政风民风的转变,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乐清市城东街道黄良村村民还记得——炎热夏夜,省委书记夏宝龙来到正在游廊里纳凉的村民之中,就像老朋友一样拉起家常。进农村、访农家、问商户,他一路走一路问,了解当地的发展,关注百姓所思所想。活动中,夏宝龙连续3次在不通知地方的情况下,直接赴基层调研。
景宁县大均乡泉坑村村民还记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汗流浃背走村入户,在农家的堂屋里、村道上,了解村民生活情况,还爬上敕木山,为村民增收出谋划策。
这个夏天,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偏远山区,省委常委们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主持召开各层次座谈会38个,征集到意见建议1321条、3806条次。
领导带头就是鲜明的导向,上级垂范就是无声的命令。在“一把手”们“树立标杆、向我看齐”态度引导下,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贯彻整风精神,排查作风之弊,清除行为之垢,教育实践活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二)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振聋发聩的话语,犹在耳畔回荡。
半年来,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层出不穷。中央规定的“三本书”、《之江新语》等书籍,成了党员干部的必读文选;南湖革命圣地、“最美人物”群体、“枫桥经验”……成为我省独特的教育资源;“与百姓的感情深不深、与百姓的距离远不远、百姓在心中的分量重不重”,一场场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目前累计已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4020次,支部集中学习讨论5.1万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交流10.8万人次。我们欣喜地看到,各级领导干部“群众至上”的考虑更多了,破解难题的思路更清了,丈量民情的脚步更勤了。
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基层是一个更大的课堂、一本更深刻的书。
从省直机关到全省各地,2.2万余名机关干部迅速行动,深入基层走亲连心,看一看群众眼中的我们是什么样子,听一听群众喜欢的我们又是什么样子。
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村民还记得,8月初那场充满“火药味”的座谈会。省环保厅领导干部与当地村民、企业家代表等围坐一起,大家争先恐后提意见,领导干部全神贯注地听,把百姓冷暖、万家忧乐记在本子上。
书面意见征求函、百组专题调研、调查问卷、座谈会……敞开大门“请进来”,放下架子“走出去”,聚焦“四风”,党员干部们认真“照镜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每条建议都是无声的鞭策,警示党员干部更加奋力前行。第一批单位共征求到意见建议10.9万多条次,梳理出我省党员干部“四风”问题24种具体表现。在两轮“基层走亲连心”活动中,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建立活动联系点3527个,帮助群众解决困难2.3万余件,破解难题4700余个。
(三)
“向我开炮!”电影《英雄儿女》中的这句台词,成为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高频率句子。
2013年9月28日,夜已深。省委常委们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仍在继续。
“调查研究存在走马观花现象,针对性、实效性不够。”“担当精神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好人’。”……两天里,省委常委们放下思想包袱,既讲个人自身的“四风”问题,也从分管系统、分管部门出现的典型事件中检讨自己;互相之间的批评,句句直指个人软肋,字字饱含关心爱护。
我省高标准、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在省领导的率先垂范下拉开帷幕。国庆节后,第一批活动单位的专题民主生活会相继召开,省委常委分赴各自的省直单位联系点,全程参加、指导。
在这次“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中,我们看不到泛泛议论、漫无边际的场景,听不到言不由衷、言不及义的表态,有的是领导干部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的决心,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以及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多位单位“一把手”主动提出让其他同志不要有所顾虑。“要说就说透,给思想认识彻底洗个澡!”
会上能够“红红脸”“出出汗”,关键在于会前的精心准备。谈话谈心、座谈调研、撰写材料……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前,我省第一批活动单位班子成员三省其身,反思自己工作上的不足和“三观”上的缺失,按照“四步成像”步骤,找准问题、对准焦距,客观真实地给自己“画像”。
各省委督导组严格把关,敢“唱黑脸”,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36个领导班子和207名省管领导干部的对照检查材料,因查找问题不深入、剖析不深刻而被退回重写,有的领导干部被退回多达5次。
(四)
一条崭新的柏油路,横穿德清五四村的乡野。曾经,这条多年未修葺的村道破损不堪,村民进出不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省交通厅领导走基层听民声,迅速予以帮扶,让村民们感受到活动的实效。
知易行难。知行合一需要更大的勇气,也会释放出惊人的能量。
五四村村民的笑容,凸现“整改落实”之紧迫:只有把口头和纸面承诺变成行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教育实践活动才不会走过场,真正取信于民。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一次作风建设,打开的正是一个大局面。
从活动一开始,我省就部署开展治理文风会风、“严纪律、正作风、作表率”、提能增效、规范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待遇、检查“三公”经费使用、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等六项集中行动。
目前,第一批单位清理规范会议,数量较上年同期减少7983次,同比减少22.2%;文件简报较上年同期减少19212个,同比减少21%;公共财政预算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5.5%,其中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26.6%……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焕然一新,赢得百姓的喝彩。
风清气正,是百姓最大期盼。省、市两级成立15个正风肃纪小组,以狠刹“酒局”、“牌局”为重点,对高档会所、宾馆前台、机关传达室、旅游景点等开展明察暗访,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认真整治“会所中的歪风”,关停并转一批名人故居、文化遗址、公园景区内会所。这场正风肃纪的“风暴”开展至今,全省已查处“四风”方面问题935件,涉及人数1966人。
对浙江来说,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一场思想上的洗礼,也是一次制度机制上的变革。
建章立制,把“笼子”扎得更紧密。省委常委领衔,重点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厉行节约制止浪费等15项制度,已全部制定出台,各种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同时,一批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被修改、清理。
勇于创新,打破利益藩篱。敢于啃硬骨头,在公务接待、行政审批、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改革更深一层,打破体制和机制障碍,使更多人享受便利和实惠。
强化执行,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普遍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问责机制和作风状况评价机制,明确划出“红线”,标出“雷区”,努力实现抓作风改作风常态化、长效化。
(五)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收尾阶段。但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这一年,“四菜一汤”工作餐不再是新闻,“问题官员”受到严肃查处,身边“一头汗、两腿泥”的干部越来越多,“意见有人听了,困难有人帮了”……越来越多的生动事例让人们感受到了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崭新气象。
这场触及灵魂的革命,让我们历经“红红脸、出出汗”的艰辛,也收获了“鼓鼓劲、加加油”的欢畅。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我省干部群众对制定和执行“八项规定”的满意率达95%以上,对“八项规定”长期执行有信心的达85%以上。另据2013年全省万人问卷调查,对作风建设的满意率为87.5%,同比上年提升14.3个百分点。
眼下,第二批单位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开展,他们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服务群众的主旨也更突出、更鲜明。我们期望,广大党员干部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加突出服务群众,“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密切。
践行群众路线,没有终点站、不设休止符——我们,永远在路上。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