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上虞1月27日电
正午12时,杭州湾上虞工业园区阳光灿烂。奥龙电源有限公司厂区门口,大包小包的行李堆得满满。165名准备回家过年的外来工翘首以盼。
“来了!车来了!”5辆公司包下的大巴车缓缓驶向厂区,思家心切的他们欢呼起来,提着包裹涌向大巴。
“男的坐后面,妇女和孩子坐前排。”制片车间的周书洁维持着上车秩序。
2012年1月,记者曾跟随周书洁全家和奥龙公司的外来工一同踏上历时12小时的春运返乡路。又逢过年,他们的生活变化几何?
两年过去,重访这些春节返乡的外来工,乘车名单竟然没有大变。只是,乘客由128名增加到165名。除了原先“兵分三路”开往河南尉氏、安徽合肥、江苏徐州的大巴车,企业还特意为职工新增了两条包车返乡线路,终点站分别是河南南阳和周口,将更多员工直接送到“家门口”。
与别处“一票难求”、“摩托大军”、“曲线回家”等外出打工者相比,这已是上虞奥龙电源有限公司连续第5年包车送员工返乡。农历正月初七,公司还将包车把他们接回来上班。
“送员工回家,是想感谢他们过去一年为公司做的努力。”上虞奥龙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春光告诉记者,公司老员工的“保有量”一直在70%左右。
周书洁依旧是上虞—沈丘—周口—尉氏返乡线路的负责人。这个当年一想念儿子就会哭泣的女工,如今多了自信和从容。去年5月,夫妻俩攒钱买了辆“吉利”车,并且将两个儿子都接来上虞读书。
“儿子读小学基本上不花钱,房租每月150元,公司给的房屋补贴有120元,老公一边打工一边跑运输,我们一年能攒下六七万元钱。”周书洁说,他们车间30名外来工,4人买了小汽车,不少员工都选择开车返乡。
45岁的李让军这次一个人回安徽长丰,昨天下午,记者跟随刚下班的他去了职工宿舍。楼上楼下都来自安徽长丰县柘塘村,这里还保存着农村的特点,邻里之间喜欢串门,有事站在楼道里喊一声就行。
2单元406室,李让军一家依然住在三室一厅的宿舍里,不同的是,儿子李一凡安装了无线宽带,教老两口使用“微信”。
这次回老家,李让军要打理在安徽的两套新房。来上虞13年,他们夫妻俩在合肥贷款47万元,给儿子买了套新房,又在长丰买了套十几万元的排屋准备养老。“厂里收入稳定,有工龄奖、全勤补贴、夜班补贴、房屋补贴,我和老伴希望还能在这里干上10年!”
然而,融入城市,远非住进职工宿舍、添置新的家电这么简单。
这次回访,没有见到我的河南老乡、来自漯河市的李耀祥。两年前,他在职工宿舍开了间小超市,如今生意红火的超市已经转让,他也提早回乡。
电话那头有哽咽声,李耀祥正在郑州火车站转车。这次,他带着在郑州看病的老父亲回漯河,父亲骨癌晚期,已经不会走路。
替父看病花掉了他3万元的积蓄,妻子没有工作,儿子才刚学会走路。李耀祥告诉记者,“厂里答应我,什么时候回去,都给我留着位置。”电话那头的火车站播放着“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的歌曲,李耀祥匆匆挂线,我们相约,年后上虞再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