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文化礼堂,一处群众的心灵栖息地。文化礼堂在温州,真正成了人们的精神家园。
在温州已建成的309个文化礼堂中不难发现,除了按照相关标准配备的硬件设施,温州还创新文化礼堂的队伍建设模式,推广建立由时政宣讲员、文体辅导员、文明督导员、科普指导员、文史保管员、法制协理员、舆情信息员、网络宣传员等组成的“八大员”队伍。目前,活跃在当地的文化礼堂的“八大员”已经达2472人。
全才辅导员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好风光。”中午时分,温州泰顺县罗阳镇下洪社区文化礼堂的活动室里,乐曲和着歌声,社区民乐队将一曲《采茶舞曲》演绎得婉转悠扬。
人群中的朱卫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个一头短发、充满活力的中年女子是下洪社区的文体辅导员,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能人。
下洪社区民乐队由朱卫丰一手组建,吸引了20多位民乐爱好者加入,这个乐队也已经多次登上了社区文艺汇演的舞台。
谈到朱卫丰,64岁的乐队笛手黄培根赞不绝口:“古筝、月琴、二胡她都有一手,是我们的台柱子。”
40岁的当地居民黄婷婷是幼儿园老师,去年加入了社区民乐队,从零开始,如今的她已经能够演奏一般的曲子。“像我一样的初学者,都是朱老师手把手教的。”
在大家的眼里,朱卫丰的“有才”不仅体现在玩乐器上,唱歌、跳舞、摄影她样样都“拎得起来”。一到大型活动,朱卫丰主动当起摄影师,社区文化礼堂里很多介绍当地风土人情的照片都出自她的镜头。
排舞队、摄影书法小组、乒乓球队、象棋队、篮球队……作为社区文体辅导员,朱卫丰对她参与组建起的这一系列兴趣团体如数家珍,在她看来,一个合格的文体辅导员就要千方百计地让社区居民乐于参加到文化礼堂的活动中来,“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小孩,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这样文化礼堂就能真正变成大家的精神乐园。”
传递正能量
这几天,温州市鹿城区青园社区文化礼堂的时政宣讲员邓和英又开始忙起来,她计划着给社区里放寒假的学生们开几堂课。
请警察叔叔讲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请社区老党员讲革命传统教育,除了想好的这些课,邓和英正考虑着如何再开一堂思想素质课,与社区孝文化结合起来。
青园社区是温州市有名的孝文化小区,这与邓和英的不懈努力有关。在青园社区文化礼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孝文化展示厅”,社区里鲜活的尊老、敬老、爱老的个人和集体案例,在这里都一一展示。如何发掘弘扬社区孝文化,是邓和英的重要工作。后来,讲课讲得多了,很多社区居民发现尊老、敬老、爱老的人和事,都会主动找她反映,而这些好人好事,也会随时成为她教案中的新案例。
最近,在青园社区流传着一个温馨的故事:年过六旬的社区老人朱素叶在马路上遇到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摔伤在地,立即叫来救护车把她送到了医院,还垫付了2000多元的医药费。后来,老太太的家属还专门写了感谢信送到了社区里。
在邓和英看来,如今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敢扶摔倒老人”的怪现状,像朱素叶老人的做法充满了正能量,也必将激发起社区里尊老爱老方面更多的正能量。
时政故事会
平头正脸、浑厚的声音、标准的东北话,是时政宣讲员李红凯留给大家的印象。他所在的温州瓯海经济开发区企业社区是温州市主要企业聚集区之一,共有企业382家,员工近3万人。在这个外来务工人员众多的社区里,同为外乡人李红凯很容易就和来听他课的外来务工人员打成一片。
“我和他们一样,也来自企业,所以我更容易理解他们所想的。”李红凯是一家服装企业的管理人员,他给外来务工人员讲时政,就是用他们能听得懂且乐意听的语言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说教。
每一次时政宣讲的课堂,李红凯都把它变成了一次次“故事会”。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政策、集体主义和个人道德的修养,在他这里都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入耳入心。
“比如讲到社会主义价值观,我会讲我打车碰到的一个好的哥,讲他给行人让路,帮残疾人过马路。”李红凯说,他讲的东西都是他所见所闻所想,以及在企业里切身的感受。
采访中,不少听李红凯讲课的人都说受益良多,有的听从劝告化解了和工友间的摩擦,有的看待社会问题不再偏激,变得客观理性。平时,不少人遇到问题也会想到请教这位“老大哥”。
活跃在温州文化礼堂里的时政宣讲员和文体辅导员,在政策宣讲、文体活动组织策划、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独当一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精神文明“净化器”、“播种机”的作用,为有形的文化活动场所注入了无形的精神力量、文化品格。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