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签卖房合同的前一晚,陈月芬和老伴辗转反侧。最终决定,“房子我们还是不卖了!”
从1994年搬入杭州市拱墅区和睦社区,67岁的陈月芬已在此住了20年。儿子在临平定居后,夫妻俩原想卖掉这处房子,却在最后关头反悔了,“等年岁再大些,还是这里更适合养老。”
该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和市区其他老小区类似,这里聚居着大量老年人。近万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4%。
此前一项统计显示,杭州90%以上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而在杭州市政府的规划中,到2015年,要“让90%老年人享有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社区应该如何配套?2013年初,拱墅在全区范围内实施“老年宜居社区”适老化设施改造。作为全区老年人口比例最高的社区,和睦社区为养老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或能给其他老小区提供样本。
开绿道,老人放心走路
老小区改造,居民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早在2012年底,和睦社区就向全社区3566户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列举了10个改造选项,涵盖社区道路、消防设施、公园绿化等各方面。
“呼声最高的是老年人‘行路难’,占70%以上。”社区党委书记李秀娟说,小区内的道路普遍比较狭窄,近年来小区私家车数量剧增,“年轻人的停车需求,与老年人的行路需求成了一对矛盾。”
记者在社区里穿行时看到,多数道路仅有两辆私家车的宽度,只有南门入口处的主通道,有近10米宽。改造前,为了不影响通行,不少车子只能“爬”上马路牙子,半边车身跨在人行通道上。
即便这样,车辆进出时仍然通行艰难。“我们走路都呈S型了。”陈月芬抱怨说,他们更担心安全问题,“老年人反应慢,小区路上到处是车子,走路提心吊胆。”
于是,社区开始着手为老年人腾出一条“绿色通道”。现在,小区主通道和东路,已经完成了改造:道路一侧的绿化带往内缩进0.8米,腾出来的路面,被刷上鲜艳的绿色。这条“绿色通道”和主路之间,还安装了齐腰高的隔离栅栏,“不仅可以实现人车分离,还能给老年人当扶手。”
类似的“绿色通道”,还出现在老年人每日必经的楼梯上。和睦社区的住宅楼以6层为主,安装电梯并不现实,爬楼梯成了不少高层老年住户每日面对的难题。
“我们在楼梯中部安装座椅,给老年人休息。”李秀娟介绍。记者看到,在二楼和三楼中部的楼梯转角处,靠墙装着一张橙色的折叠椅,“平时翻上去,不影响正常通行;有需要了翻下来就能坐。”
在和睦社区,80多个有高层老年住户的单元楼道上,都安装了这样的折叠椅。
砍水杉,阳光照进家门
水杉是和睦社区种植最多的树种。单元楼下、道路两旁,480多棵大树已有30多年树龄,齐整排布着。稀奇的是,这些树全被砍去了“脑袋”。
“以前,水杉树普遍超过6层高,带来一系列问题。”拱墅区城管局副局长钱志卫说,每到秋冬季节,水杉树成片落叶,散碎的叶子不仅沾满居民晾晒的被子、衣服,还经常堵塞屋顶的下水管道,“树太高还容易引雷”。去年“菲特”台风期间,小区里有3棵水杉树被刮倒、折断,所幸没有砸到房屋和行人。
老人们对水杉树怨言最多,主要是因为挡住了阳光。“这些树比6层楼还高出五六米,别说下面的楼层,就连高楼的采光也会被挡住。”李秀娟说,社区在征集各方意见后,准备修剪水杉树。
谁料,修剪水杉树,却是一波三折。
“第一次调查,有83%居民同意修剪,我们就着手做了。”没想到的是,刚刚修剪了150棵,就收到不少居民投诉,“一些住在顶楼的年轻居民提出反对意见。”他们担心,修剪会影响树木存活、降低社区绿化率。
修剪只好暂停。2012年底,社区专门召开正反两方讨论会,并邀请了市政园林管理局专家解答居民疑问。
2013年初,社区再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投票,98%居民同意了修剪方案。随后,社区内所有影响采光的水杉树,4层楼以上部分全被截掉,“大的枝桠也砍掉,今后树就不会再往上长了。”
“不久前,我们在小区里补种了桂花、紫薇等植被,开春时,小区不仅色彩缤纷,还会有阵阵花香。”钱志卫说,不仅如此,城管部门去年还对小区内41处暗角进行亮化。社区还自筹资金在楼房间安装了100余张石凳,并增设老人休闲公园。
65岁的高水根惦记着小区里的广播,“10年前装的,后来年久失修。去年总算修好了,还增加了40组喇叭,小区里有了声音,白天也不会死气沉沉了。”
有阳光,有花香,有座椅,有广播,社区正成为老人们日常休憩、疗养的理想居所。
建食堂,日间有人照料
不久前,74岁的李奉贞和其他28位居民一道,给拱墅区城管局写了感谢信,“这次小区改造,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
李奉贞说,住在和睦社区这些年,小区经历了“平改坡”改造、背街小巷改造、物业改造等3次改造,“都不如这次,我们居民得到了这么多切身的好处。”
现在,她每天都要到小区里的工地上转转。这里正在赶工建设的,是和睦社区的老年食堂和养老日托照料中心。
“我一个人住,吃饭是个大问题。”在和睦社区,和李奉贞一样的独居老人共有156名。此前没有老年食堂,社区只能联合杭州社会福利中心,为老年人配送饭菜,“很不方便,每周点一次单,不像食堂那样随意,而且配送来的饭菜,和刚做好的总归有差别。老伙伴们都眼巴巴等着食堂建好呢!”
记者看到,这个集老年食堂、社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养老日托照料中心、健康诊所于一体的建筑,主体已经完工,几名工人正在加紧装修。食堂门口的庭院,被改造成了一片生态休闲公园,庭院外就是一条小河。
“硬件设施很快能完工了。”李秀娟说,社区将在年后进行人员招募,让老年食堂尽快开张,“老人们吃饭有保障,日间有人照料,休闲娱乐也有去处,社区才真正适合老年人居住。”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