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31日讯 除夕,永康很多人家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民俗节目——谢年。
昨天上午,在永康最大的华丰菜场,柳秀玲的摊前被围得满满的。
“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
“这是猪头鹅。谢年必备。”
“现在用这个谢年了?我要拍一下。”一个姑娘用手机拍了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
面团在柳秀玲手里就像橡皮泥一样,揉搓成保龄球形,把细的那一端往后一拗,再在顶部揉捏几下,鹅头就出来了。然后在鹅腹两侧各剪一刀,一掰一拉,用铝勺柄划上两道,尾翅上划上三道。最后,用染了色的面团搓成鹅冠、鹅舌,点上两粒黑豆,2分钟不到,一只鹅就做好了。
猪头鹅主要由糯米粉和粳米粉做成,口味和年糕一样,蒸炒一下就可以吃。柳秀玲的猪头鹅神似、喜庆,还带着那么点调皮劲儿。按大小,卖20元、30元、50元一对,这些天忙得很,她的手腕都做得伤筋了。仅昨天上午,就卖了近百对。
永康文化馆专门研究民俗的陈广寒说,永康人谢年时,在客厅或中堂支起八仙桌,摆上“猪头鹅”,全家人祭拜祖宗,祈求来年平安。猪头鹅是有钱人家必备,普通人家则用大红毛公鸡和全刀五花肉。
今年由于H7N9,很多人家选用“糯米版”的猪头鹅了。
大年初一送麻酥
没有预订就拿不到货
它形似馒头,却是面粉做的。它不是蒸熟的,是烤熟的,表面有麻点,中空、壳薄三四毫米,内衬红糖,吃起来香甜酥脆,故名“麻酥”,寓意圆满、长寿、甜蜜。
麻酥,是孩子们大年初一收到的第一份见面礼,相传有上百年历史。
早餐后,全家人穿戴新衣鞋帽,到祖宗祠堂,对着祖宗画像拜年,俗称“拜太公”,礼毕,每个子孙从房头族长手中“接麻酥”。一般一人一双,但如果是小学毕业生和60岁以上老人,每人两双,初中毕业生和70岁以上的每人4双,高中毕业生和80岁以上的每人8双,大学毕业生和90岁以上的每人16双。
以前的分法讲究的是尊老重学,现在讲究男女平等,人人有份。
昨天,永康有名的麻酥传人——象珠镇派溪村的吕如窕,正忙着赶制麻酥。她说,做麻酥是个精细活,每个细节,都要做到完美,不然,就可能报废,比如,糖馅必须放在面皮正中,围合时不能有一丝缝,不然,烘烤时面饼发胀受压就会流糖,白搭。烘烤时火候要均匀,不然,上下两面熟的程度不一,不是破了就是焦了。
由于是纯手工,一天产量不高。她现在雇了六个人,一天也只能生产七八十公斤。
据经销商介绍,今年的麻酥售价涨了,50元/公斤,但做麻酥的是老年人为主,做的人比往年少,每次去拿货,都要预订。吕如窕也说,他们一般是订单生产,一个冬天做了一千多公斤。
拜年改用土货
快递到全国
在年货市场上,有炒米粉和叫“馓”的年货,被装入印有“永康特产”的纸箱中。
驴友徐美儿也在选购。她在省内外有不少驴友、摄友,前段时间给乌鲁木齐的朋友快递了几包,都说好吃,赶在年前,到陈道雄的摊位各买了10公斤,分寄给他们,因为过了年就找不到了。
我有两个湖北朋友要回家了,正愁不知送什么礼物。听她这么一说,我也赶紧选了两份。
陈道雄50多岁,做了十多年的馓。他一般过了立冬才开始结馓。因为太热或太冷都做不成整朵的馓。
小时候,我跟母亲做过馓,可我很少能吃到整朵的馓。
“因为这里面的料不一样了。”陈道雄说,以前糯米贵,料中掺了早米或芋奶粉,晒时易碎,更不用说煎了。他现在做馓,全部用糯米,和以芝麻、微量白糖,在上午或下午拿出来晾晒,中午取回,这样花瓣就不会晒脱。
因为是手工活,一个人一天也就做一二十公斤,一公斤卖40元。现在回头客越来越多,都夸他料正味道好。年后要买,还真没货了。
炒米粉本是出嫁女儿送给父母的拜年礼,现在怎么也变成朋友往来的年货了?
陈道难说,以前的炒米粉是单纯的炒米加红糖磨粉,现在,添加了芝麻、核桃、黑豆、花生,再用石磨磨成粉,又香又营养,很多人把它拌入早餐稀饭中,也有的当作饭后点心,开水一泡。他本人不做炒米粉,帮人代销,立冬以来已卖了上百斤了。
- 永康太平水库发现古墓群 墓主人是东汉晚期的土豪
- 永康一个大哥太没义气 “小弟”家东西都偷
- 永康起获10吨医疗废品 它们差点被制成杯子和纯净水桶
- 永康太平水库发现的古墓群 是吕洞宾父兄长眠之地?
- 半夜大火烧掉永康古山17间老房 30多位江西工友没了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