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2月05日讯 在湖州荻港,每逢过年,孩子们期盼的不是鸡鸭,更不是水乡盛产的淡水鱼,而是一块巴掌大小的“肉饼”。这种被当地人称为“生汉”的肉饼,是把生肉放在油中炸出来的。“生汉肉饼”是湖州人年夜饭必吃的一道美味。而就是这样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小吃,也让荻港“陈家菜”传人钱荣华在灶台前坚守了33个年头。
在荻港,“陈家菜”可谓一个传奇。荻港出品的“陈家菜”,作为官邸私家菜,也已经传承了近百年。或许,就连30年代叱咤风云、号称“四大家族”之一的陈果夫也无法想象,多年以后,他家的私厨会把自己的手艺挥洒成为一系列别具风味的江南菜品。
美食是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60岁的钱荣华为此一直快乐着。也许你在人群中无法准确认出这个瘦小的身躯,一条藏青色的工装裤,上面沾染着撒生粉时候散落的白色;一双旅游鞋,牛筋底,在溜滑的厨房或许能走得踏实些;浅蓝色的上装和白色的圆顶高帽,安静的钱荣华在自己专用的灶台前,专注地看着油锅,肉饼半浮着,突突地冒着泡,一盘又一盘的肉饼子出锅。过年的时候,他一天最多做了700多个。他汇聚的眼神、食材稳准地拿捏、火候细腻地把控,早已数不清自己到底炸了多少个肉饼子,只是33年来,一直如此。
钱荣华是湖州荻港人,这个小集镇里,女人们说话总不自觉在尾音加一个“哇”。跟钱师傅聊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内敛和慢热,习惯了说土话,小眼睛很有神,眼睛边上用岁月和微笑换来的痕迹会让人觉得异常亲切。打开话匣,在钱荣华对年的回忆里,蹦出几个词:肉饼子、老娘、师父和小孙子。60年来,这些人和物像连续剧一样串联着。
钱荣华依稀记得,小时候过年没有如今张灯结彩的热闹,看社戏、放纸炮是仅有的娱乐,最难忘的,是母亲炸的肉饼子,每逢除夕,母亲定要做顿好的,肉饼子是钱荣华最爱吃的,一口咬下去,嘴唇泛出油光,牙缝里钻出咀嚼的肉末子。家里没那么多猪肉,只够每人吃一个,也正因如此,肉饼子的美味在钱荣华味蕾上扎了根。如今母亲90多岁了,身子骨挺硬朗,想吃肉饼子的时候,钱荣华便自己动手给老娘做上,给母亲做的肉饼子,只有两个字:“好吃”。
27岁那年,钱荣华从乡里务农回到荻港,来到了当地国营的饮食店,认识了自己的师父施庆生。曾是陈果夫私厨的施庆生,早已在荻港名声远播,钱荣华只是默默在师父跟前打杂跑腿,学艺20年,施庆生的三个徒弟里,也只有钱荣华留在荻港,直到现在还在钻研“陈家菜”。有人把他奉为荻港“陈家菜”的传奇,他嘬了一口烟,放在烟缸上:“我想做得更好,会越做越好的。”
过年,对于一个厨师来说,是最忙的时候。从跟着师父学艺,到自己经营一家小食铺,到现在荻港渔庄的大厨,这33年来的除夕到正月十五,钱荣华在灶台前就没闲过。自己经营小食铺的时候,每逢过年,乡亲们汇聚而来,他一头钻进灶台就不出来,过年的这些天,能赚几万块钱,能让来年的日子过得宽裕。2006年他关了小铺,来到了荻港渔庄,也带来了肉饼子的绝活,每到过年的时候,渔庄里年夜饭桌上,必定有钱荣华做的肉饼子,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做700多个肉饼子。
钱荣华有时候也感叹,33年的厨师生涯,渐渐力不从心。虽然现在他仍然有着对烹饪的执着,但岁月催人老,他也想闲下来安度晚年,他说:“等再过几年做不动了,我就退休。”小孙子4岁了,在湖州市,老伴过去帮着儿子媳妇带孩子,转眼就要上托儿所了。每逢周末,小孙子就来荻港看看钱荣华,他闲的时候也去湖州市里给小孙子做回好菜,当然,一定要有肉饼子。
又到了年关,又是钱荣华忙的时候,他一家子只能提前10几天一起吃个饭,就算过年了。
“以后退休了,就和家里人一起过过年。”
- 烹饪大师戴桂宝:过年要讲“老底子”
- 宁波千户住房困难家庭新家过年
- 杭州的鲞冻肉东北的打冻网 过年往事三天三夜说不完
- 刘家三代轮流做东过年 不发红包搞抽奖水晶杯轮流转
- 宋菜大师林正秋:过年,来一道南宋宫廷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