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者遗体正被从事故船上转移上岸。
发生爆炸的船体内部,已被烧得一片焦黑。
浙江在线02月10日讯 2月7日11时许,“浙岭渔90058”号渔船载着20多名船员在海面作业时发生火灾,造成6人死亡,2人受伤。经初步鉴定,事故原因为船上主机仪器表和油管发生爆炸(详见本报2月8日、9日相关报道)。
昨天,经过30多小时的航行,这艘伤痕累累的渔船返回温岭,相关事故调查和善后事宜随后展开。
事故渔船返回温岭
机舱、餐厅因爆炸受损严重
昨天,因为大雪,温岭石塘镇车关码头显得异常的寒冷。迎面吹来的海风,夹着雪粒击打在岸边人们的脸上,让人隐隐作痛。来自公安、边防、海监、120急救等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焦急地眺望着远方的大海,等候事故船只归来。
“来了来了,船来了……”上午10点多钟,眼力好的人发现了事故船的影子,人群开始骚动。“浙岭渔90058”在距离岸边1公里外的海域停了下来,隆隆的发动机声响中,一旁等候多时的中国海监的救援船,以及几艘运送船员的小艇一起开动迎了上去。
进入事故船只,爆炸的痕迹渐渐展露在眼前。这艘船是双层结构,虽然里面已经一片狼藉,但还能依稀看出之前的样子。在机舱的楼上,设有独立宽敞的餐厅,餐厅的前方是两个隔开的船员的卧室,每间卧室里都放置了上下铺的床,床头还挂着液晶电视。
在这次爆炸中,渔船的机舱、餐厅以及连接两者的过道的墙壁受损比较严重。一进渔船,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烧焦味。船内墙壁使用了木板来装修,在大火中,这些木板都烧成了焦黑,一碰木屑就往下掉。
当地政府雇用了6条小船,分别用来运送遇难船员遗体。随后,死者遗体被运往温岭当地的殡仪馆。
中午11点半左右,事故渔船上的其他船员也被顺利转移上岸,随后被公安部门带走做笔录。而温岭市成立的由20多名来自渔政、边防等多部门人员组成的事故调查组,也开始对事故渔船进行调查。
遇难船员家属已到温岭
相关善后事宜正积极开展
因为需要接受调查,记者暂时无法与生还船员面对面交流。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6名遇难船员年纪都比较轻,应该都是二三十岁的样子,其中有3名还没有结婚。
他们的家属是在2月8日晚上陆续赶到温岭的,被安排在当地的一家宾馆,等待他们的亲人从海上归来。可以想象,这样寒冷的日子,家属们是如何在煎熬中度过。
温岭石塘镇镇政府除了解决家属们的吃住以及各种开销,还抽调人员,组成6个工作小组,对这6个不幸的家庭进行一对一的安抚和帮助。
昨天晚上,石塘镇政府的一名姓毛的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采访。
“船上22名船员中,3名是温岭本地人,1名来自河南,1名来自陕西,其他的都来自湖北。温岭的调查组已经开始着手调查事故的具体原因,船长的笔录工作也基本完成。明天,石塘镇将向遇难船员家属通报事故情况,协商善后赔偿等问题。”他说。
当地老渔民说
这种冷冻渔船安全隐患很多
在港口,渔民老陈也在奔走,时不时地为各项工作帮忙搭把手。
“事故船其实是一艘冷冻船,主要用来在海上收购和冷藏各类海鲜。”老陈是一名有着30多年讨海经验的老渔民,他认为,“浙岭渔90058”号船出事,与船本身的安全隐患不无关系。
“制造这种冷冻渔船,相比以前,造价低了不少。一艘中等规格的冷冻船,只需要投入六七百万元就能建成,不过船只一般都是比较粗线条地加工,设计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老陈举了个例子,“因为需要冷冻,所以船上都会携带两只制冷用的氨桶,很大,一般都有一人高。而这些氨桶往往设计安放在船尾露天的位置,风吹日晒,每天都被激起的海浪打湿,所以氨桶外面的保护层腐蚀得很快。”
老陈介绍,一般氨桶外面的保护层有8层,但是在那样的环境中,依旧经不住海水的腐蚀,“一旦烂穿,氨液漏出来,就极易引起爆炸和火灾。”
“我说的,只是这种船在设计上的一个缺陷。具体的事故原因,还是以相关部门的调查为准。”老陈谨慎地说。他认为,冷冻渔船准入门槛不高,而且船只建造完成后缺乏权威严格的检测,使得这种船危险重重。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