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细雪纷纷落下,山间所有的植被都挂上一层“糖霜”。
上午8时30分,从龙泉市区驱车近40分钟,沿着轻微结冰的盘山公路不知道拐了几个弯,我们终于到达西北部偏远小乡岩樟。
乡政府3楼的会议室里乌压压坐满了村干部。乡长叶伟平把大家召集起来,集思广益。“如何既保住下游‘喝水’,又保障上游‘吃饭’,是我们新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叶伟平说,新年压在干部心头最重的“石头”就是生态保护、农民增收、产业发展。
2011年,岩樟溪水库投入使用,龙泉市区10多万人的饮用水取自于此。为保障居民用水,岩樟乡下辖的8个行政村全面禁止发展工业、畜牧业,不得复垦,不得砍伐森林,还必须全力减少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面源污染。
工农业发展受限,增收致富,路在何方?
“今年乡里要新增几个生态精品园,像何坑村的四季豆那样卖出好价钱!”为水让路,何坑村率先“突出重围”,建起高山蔬菜精品园,去年赚了个盆满钵溢。
下午2时,雪越下越大,山里呵气成雾,何坑村的300亩油菜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
“春节那几天天气热,油菜提早开了花,这一下雪,至少要冻死一半。”52岁的季海明将四季豆与油菜轮作,这点损失,老季也没特别惋惜,因为四季豆才是他增收的重点。
去年,老季入股的正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了全村402亩耕地,其中260亩种四季豆。
踏雪走在蔬菜精品园里,太阳能物理杀虫灯的全面使用,将农药拒之门外;所有蔬菜增施有机肥。高山昼夜温差大,蔬菜糖分易积累,口感格外鲜甜。而冲着“水源保护区”的蔬菜好品质,在去年四季豆采摘旺季,10多位客商抢着先付定金,给出最高收购价。
“每斤能卖5.76元。”季海明的四季豆去年卖出新高,一共收获1.6万斤,净收益超过6万元。今年,全乡8个种植四季豆的村庄将打造1050亩高山蔬菜精品园,还将加大甜玉米、香榧、百合、特色红茶为主打品种的水源地农产品开发。
“不是大山给得不够多,而是我们用得不够好。”叶伟平说,“水源地保护区”其实是一张“金字招牌”。新年里,岩樟乡正在抓紧注册“水源地”商标。全乡还将对精品园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上市。未来5年,岩樟海拔600米以上种蔬菜花卉,600米以下种茶叶和中药材的蓝图将会成为现实。
然而,高山蔬菜可不是岩樟乡“寻路”的唯一途径。这里猕猴成群,因水源地保护,乡里曾关停了猕猴谷里所有的农家乐。他们如何发展三产,开发包装旅游项目?接下去几天,记者将跟着乡、村干部到龙泉市农办寻求“破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