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内地人的印象中,南疆是“风吹黄沙不毛地,面广人稀土坯房”之处。如果你现在到了南疆,到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库如力村,你会惊奇地发现,如今的库如力村俨然是一座小城,一间间平房、一幢幢别墅整齐排列,村中央有个超大型广场,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一应俱全。在库如力村老一辈人的眼中,这几年,库如力村在浙江金华的援建下,经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村旧貌换新颜,库如力村也因此多了一个亲切的名字:浙江金华新村。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在阿克苏地区温宿县,随处可见正在紧张建设中的民生项目。各族群众已经从这些实实在在的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居住、生活条件得到了切实改善,“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幸福”这一目标正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沉沉甸甸的“民生账单”
借助新一轮对口援疆的东风,金华市与温宿县大力实施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七大民生工程”,一批当地群众热切期盼的民生项目相继建成。2010年至2013年,共实施援疆项目39个,安排援疆资金2.87亿元,其中在民生方面共投入援疆资金2.19亿元,占援疆资金总额的76%。
温宿县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是这个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这里的乡卫生院距离县城100多公里。走进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卫生院,崭新的医院大楼,明亮洁净的手术室,先进的高端医疗设备,院门口微笑迎接患者的护士……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仅是一家破旧、简陋的乡镇卫生院。
新一轮援疆工作以来,博孜墩乡农牧民就医难问题,第一时间进入金华援疆指挥部的视野。“离城100多公里,边境乡惟一的一所卫生院,只有一台老式X光机,一下雨还要抗洪,这怎么能行?”金华援疆指挥部负责人说,援疆资金就要用在刀刃上,投资300万元的博孜墩乡卫生院项目2011年4月启动,当年11月就竣工投入使用。如今新的卫生院是幢崭新的二层小楼,有1504平方米,30个床位,病房宽敞明亮, B超、X光、心电图等现代化医学仪器齐全。
民生连着民心,改善民生可以更好地争取民心。三年来,金华援疆指挥部突出民生优先,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温宿县规划实施援建项目涉及教育、卫生、安居富民、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温宿新城区小学、温宿三中综合教学楼、温宿二中食堂、金华温宿社会福利中心、地质灾害保障房、依希来木其乡卫生院……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犹如一缕缕阳光映射边疆,照亮一颗颗民心……
实实在在的“产业对接”
在浙江省义乌农贸城有一个阿克苏•温宿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中心。这是金华援疆指挥部积极谋划全额投资建成的。阿克苏地区2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在这里集中展出,阿克苏的苹果、红枣,温宿的薄皮核桃还有新疆的巴达木、葡萄干等特色干果都能在这里找到。
温宿,农业资源丰厚,素有“塞外江南”之美名。因为早晚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雪水灌溉充沛,温宿被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也是联合国认定的“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生产基地。温宿最负盛名的薄皮核桃,因皮薄、肉美、味香,2007年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内地许多人熟知的阿克苏冰糖心苹果,温宿就是其最重要的主产地。据介绍,温宿现有林果面积101万亩,产量23万吨,人均林果业收入6297元,人均林果业收入占比52%,林果业已成为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
为更好地方便温宿农产品销售,进一步扩大温宿优质农产品影响,金华市供销社联合温宿县供销社共同投资建设金华温宿农产品联合销售公司,在各县(市、区)大型超市设立温宿农产品专柜,形成了“东菜西进、西果东送”供销合作新模式。
温宿距阿克苏市只有12分钟车程,离阿克苏机场只有3公里。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温宿县规划启动了新城商贸物流园、工业园区、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等“两城三园”新平台,希望借助金华援疆机遇培育一批产业项目。
金华援疆干部分批邀请浙(婺)商到温宿考察投资环境,寻找合作项目;协助温宿县分管领导到金华各县(市、区)开展产业对接招商;在金华成立温宿驻金华招商联络处,安排温宿县招商局在金华蹲点招商;组织温宿县经济管理部门干部到金华经管部门挂职锻炼,学习金华新型工业化和政府部门招商引资、服务经济、服务企业的成功经验;在金华市组织举办温宿投资环境推介会……
3年来,累计有200多位浙(婺)商到温宿考察投资环境,引进项目15个,协议投资45亿元,其中立天纺织、冠鑫棉业、日月辉光伏、响铃枣业、百年房产等8个项目已经落地,立天纺织、托峰肥业、佳华商砼等4个项目已经投产。
包金亮是磐安新艺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山之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几年前,他把香菇种到日本、韩国去,去年开始又把食用菌种到了温宿县托乎拉乡库如力新村,规划新建100亩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其中首期50亩的生产大棚已经完成,并进行了试种。这一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公司负责菌棒配送和技术指导,同时负责收购和加工、销售。按一户种两个小棚计算,年收入可达3万元。“这相当于我们种20亩水稻的收入了。”村民托乎提说。该项目为温宿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缺地农民拓展增收途径作出了探索努力,被中央电视台《大美新疆》摄制组记者誉为安居富民新模式。
东阳市响铃枣业公司主要生产“响铃”牌系列枣,是著名的南枣生产加工以及南枣酒开发企业。几年前,公司在新疆建立了3.5万亩基地。为了减少原料提供与运输成本,也是在金华援疆指挥部的牵线下,2011年,该公司在温宿投资设立新疆响铃枣业有限公司,项目投产后,可形成5000吨红枣、5000吨南枣及3000吨枣酒酿造的生产加工能力。
据统计,三年来,温宿县地方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5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46亿元,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22.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53.3:19.4:27.3调整为40.65:25.65:33.7,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翻了一番,由2010年的1.77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3.56亿元,年均附图26%。生产总值多少、财政收入多少这些数据也许在老百姓的大脑里比较抽象,但当地的群众普遍反映是:新一轮援疆这三年是当地变化最大的三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7183元增加到2013年的12015元,年均增长18.7%,位居阿克苏地区首位,超过全疆平均水平。县里的人多了,车多了,楼也高了……这是老百姓对经济发展最直接的感受。
真心真情的“智力援助”
“教育卫生事业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在金华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朱志杰看来,人才差距才是影响温宿发展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在教育援疆工作中,金华援疆教师推出“三交流”、“三结对”、“三讲座”、“三收徒”等做法,取得较好效果。
“三交流”是指一个月内,每位援疆教师与所教班级1/3的学生谈心谈话,对1/3的学生多样家访,和1/3的学生商议教法学法。“三结对”就是开展和贫困生、学困生、学优生的结对行动。“三讲座”是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一次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讲座,针对有关班级开展一次学科学习方法讲座,针对学校班主任组织一次班级管理和服务的讲座。“三收徒”包括带教学徒弟、带管理徒弟、带科研徒弟。金华援疆教师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给当地教师带来了先进理念。在金华援疆教师的帮助下,温宿二中通过自治区多样化试点学校验收,高考上重点线率创下了历史新高。
金华援疆医生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同样令人称道。温宿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是在金华眼科医院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金华眼科医院选派的援疆医生通过带教、赴金华进修等方式为温宿人民医院培养了一名眼科医生。此外,金华眼科医院每年选派专家到温宿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温宿县人民医院定期选派医生到金华眼科医院进行进修。如今,该院已经能自己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3年来共有200例白内障失明患者通过“金华援疆光明行”活动重见光明。
3年援疆,金华援疆医生还协助温宿县人民医院建立了ICU、病理检验等学科,推进了儿科、中医科、传染病科、病理科、口腔科等薄弱学科建设,推广了关节镜、心脏临时起搏器、纤维喉镜等新技术,为温宿县人医院填补了20多项技术空白。
据统计,2011年至2013年,金华已分两批组织32名教师、医生到温宿开展技术支援,至今共完成课时5907节、门急诊病人3468人次、手术710例,举办培训讲座138场次,培训教师医生820人次,开展“送教下乡”、“送医下乡”37次,通过师徒结对方式培养技术骨干39人。已培训未就业大学生、县乡村三级干部及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500多名。促成金华15所学校、6家医院与温宿县各中小学和县人民医院结成协作单位,1000多名青少年学生结成“手拉手”伙伴。
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温宿的改变不是一点点。从“硬件”到“软件”,3年援疆带来的不仅有高楼万千、城乡巨变,还有观念转变、效率提升;从“输血”到“造血”,3年援疆带来的不仅有真金白银、民生改善,还带来的全新理念、技术支撑,还有人才队伍、知识集聚。据金华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朱志杰介绍,援疆是全方位的援疆,援疆指挥部紧紧围绕长治久安来谋划开展援疆工作,除了帮助当地新建或改建学校、卫生院、养老院,捐赠教学设备、医疗设备外,还通过开展教育、医疗培训讲座、师徒结对、送医下乡等活动,开展教育和医疗合作交流,丰富受援地教师和卫生人员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和卫生队伍,使当地群众真正感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