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临保产业链调查 广琪事件背后藏着多少猫腻

来源: 浙江在线   2014年03月28日

   浙江在线03月28日讯 撕标签、换包装、拿小刀来刮,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杭州广琪贸易公司处理过期食品的做法触目惊心。更令人忧心的是,广琪处理的问题原料量非常大,手法娴熟,感觉是产业链式的操作,并非心血来潮一两次操作。

  这些问题原料的去处,已经广为人知,一路绿灯地进入了杭州众多知名面包房。

  一家广琪倒下了,杭州还有没有第二家、第三家广琪?按业内通行的规矩,杭州的食品原料供应商如何处理这些将过期原料?愤怒的品牌烘焙店纷纷声讨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过,进货时的把关何以出现如此大的纰漏?

  在这次调查中,除了对话曝光广琪的央视记者,记者接触很多烘焙圈内人士(多用化名),从中了解行业潜规则:目前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原料(以下简称临保食品)多会再加工,改头换面向下游倾销,这也串起一条或明或暗的产业链。记者调查中也发现,国家在临保产品进口、批发、经销等各个环节存在监管空白,有很多空子可钻,这给不法商家打擦边球留下了空间。

  广琪有些进口独家产品

  老板吴蕾在朋友圈里很吃得开

  “这一天,杭州烘焙业的暗黑之夜。”3月15日晚上,老沈在微信上留了一张漆黑的图片。

  那晚,老沈彻夜未眠。用他的原话,这是一个烘焙老人的伤心夜。

  老沈在烘焙界做了十多年,前几年退出这个行业。杭州广琪贸易公司法人吴蕾是他多年的朋友,他是看着吴蕾一步步做大的,从骑车上门推销原料,最后做到杭州烘焙界的大供应商之一。

  杭州烘焙圈子很小。“四桌人,整个圈子的人基本齐了。”吴蕾是圈子里的常客,做生意熟门熟路。出事当晚,圈子里炸开了锅,有几个朋友开始以为有人要搞吴蕾。第二天,老沈向广琪员工询问具体情况后,震惊了,“简直难以置信”。

  出事前,吴蕾在圈内的口碑很好。他很努力,对烘焙也痴迷,经常到欧洲参加各种烘焙展,带回来很多全新的产品,他在公司里设了一个烘焙教室,经常请杭城烘焙店来参观、学做新品。6年间,广琪就奠定了江湖地位,做稳了中高端市场,客户基本涵盖杭州知名烘焙企业。

  “我们确实对他太信任了。”杭州一家烘焙企业负责人田先生叹了口气,之所以选择广琪,因为他们可以满足一站式购物的需求,而且它的检测报告、授权书都非常齐全。另外,广琪还有些独家产品。

  记者问他,进货量如此之大,这么多年,你们都没去仓库查验过货么?

  “去过仓库,感觉蛮正规的,基本上走一圈,谁会细看上面的生产日期。”田总说,谁知道吴蕾会玩篡改过期食品标签的阴招。

  至于吴蕾从何时开始这种冒险的,谁也说不清楚。

  “开始不是故意的,原材料积压得多了,为减少损失就改日期,越做胆子越大。”老沈从吴蕾前下属打听到,吴起初是为了保本。随后,这一招就变成暴利的工具。

  据央视调查,广琪的过期原料大多来自上家——上海福基食品销售公司,这些临保原料进价最高5折,有些低至1折以下,广琪将这些产品改包装、改日期后以正常价格销售。

  “配粉”背后的秘密

  临保原料回炉再加工成行规

  食品行业,难免会有临保原料,它们到底是如何处理的?采访中,多家烘焙原料供应商对此讳莫如深。一些企业甚至将处理方式称为“商业机密”。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了食品行业的圈内人士——烘焙原料经销商Z先生。他曾在粮油系统工作过,后来转做原料批发,对这里面的门道摸得很清楚。

  “如果(广琪)换一种方式,问题可能没那么严重。”寒喧后,Z先生渐渐打开了话匣子:“说出来,你们行外人觉得不可思议。”

  Z先生透露了如下潜规则——

  以面粉、油脂为例,一般保质期是18~24个月,临保期为6个月。每个供应商手头或多或少都有存货,如果产品接近临保,就会退货给厂家。回到工厂后,这些临保原料被二次加工处理,重回市场。

  “回炉再造”方式大同小异。规范的大工厂,事先会对快过期原料做正规检测,确保没坏、不影响食用的情况下进行加工。之后,这些产品被掺杂在同类原料上重新包装,但通常级别上要降等级,从A等级降为B等,或者C等,价格上稍微让一点。随后,它们就在市场上堂而皇之公开销售。

  Z先生考察过省内外很多家面粉厂,亲眼看见工人把快过保质期的面粉重新配料,新粉旧粉掺和后重新出炉,保质期还是标2年。

  这道工序,面粉行业叫“配粉”。

  “一些正规的大厂,往往会在这些产品出厂前做检测,确保不会出大问题。但是,小工厂就没那么负责了。”

  原料回炉也有讲究。“一般粉剂如抹茶粉、糖粉、面粉很容易回收,巧克力即使过期了只要不发霉,也没问题。黄油做手脚比较困难,很少回收。”

  同样的原理,一些厂家会将临保奶粉全部拆包,统一倒入纸袋,或者掺点新奶粉搅匀,然后以较低售价卖给雪糕厂、蛋糕厂。过期巧克力也以这样的方式进入相关生产厂家。

  “肯定不合法,但业内认为合情合理。”Z先生说。

  临保原料渗透

  地下作坊和食品工厂

  临保原料的处理不仅是供应商和厂家的“保本”方式,还滋生了一条产业链。

  据Z先生透露,杭州很多贴牌加工的食品企业,就是需求大户。它们对面粉、油脂的需求非常大,很多经销商压货又不能退,往往一个电话直接拉到这些企业。

  “不是不想用好料,而是买不起。毕竟加工利润点很低。”Z先生说,所以临保产品成了这些企业最现实的选择。

  一般临保原料处置价格,按出厂价或者略高于出厂价出手。以一吨中筋面粉为例,现在的市场行情是65~85元/包(25kg),一般出厂价52~60元/包,而临保期的处理价50元/包就够了。

  因为尚在保质期内,这样的交易并不违法。据Z先生透露,临保原料的主流客户还有一些月饼、蛋挞皮生产厂家,年销售额都在千万元以上。

  对于烘焙企业来说,如果采购的原料临期积压,通行的做法是先内部解决。“把这些临保原料生产出一批产品,配合营运部做促销,或者买就送。”杭州一家烘焙房相关人士称,自己从来不买烘焙店促销打折或者赠品的面包蛋糕。

  临保产品形成了产业链,广琪倒下了,会不会有第二家第三家广琪冒出头?

  对这个问题,老沈几乎不经深思熟虑:“肯定有。”他说这也是朋友圈里的直觉判断,原因很简单,有市场需求就会有人做,不过,品牌烘焙房在进货时会更加小心谨慎。今后,流入下游的那些食品小加工厂、地下作坊,会成为临保食品原料主要去向。

  类似广琪的公司

  肯定还有

  央视记者长达三个半月的卧底采访报道,揭开了烘焙行业冰山一角。那么,还有多少被掩盖的行业内幕。记者近日对话央视两路记者,揭开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

  问:广琪成立于2007年,你知道它们从什么时候开始贩卖过期产品的吗?

  答:具体时间不清楚,我们接到业内线人的爆料也有半年多了,据说广琪这么做起码有一两年。

  问:广琪的上家除了这次涉事的福基,还有其他吗?

  答:广琪上家有上百家,上海几家大的供货商我也去实地探访过,他们都是大品牌。我以进货的名义向这些上家工作人员打听怎么处理快过期产品,他们普遍答复是,肯定不销毁。

  问:那具体怎么处理?

  答:一般都是低价打折处理,越临近保质期价格越便宜,有时候还会捡到白菜价。

  问:广琪的那些上家企业,有没有专门从国外进口临期原料的?

  答:进口原料这个行业水太深了,一来国家对普通原料进口保质期没有明确规定,二来进口周期长,产品在国内销售周期也比较长。我了解了一下,大企业不会专门做这个生意,一些小贸易商可能会走这条路,毕竟没啥风险,成本又不高。

  问:据你们的调查,广琪这种做法是首创吗?

  答:肯定不是,市场上应该有不少类似广琪的公司。不过大的供货商都很谨慎,这个圈子很隐秘,基本都是认识的,陌生人一时很难打进去。吴蕾曾经是其中一家大供应商的员工和浙江总代理,他们处理临期和过期的套路,吴蕾都很清楚。

  还有一种情况,杭州市场上包括广琪在内有四五家大规模的烘焙原料商,他们有时候会相互串货,我怀疑,广琪的问题产品会经过其他渠道流入市场。

  问:卧底期间,你跟着送过好几次货,有什么蹊跷的事情吗?

  答:很多烘焙企业工作人员在接货时基本不看,外包装瞄一两眼,更不会打开包装,抽样检验。还有,那段时间我也接触了一些中小烘焙企业的采购员,他们从广琪进货后,自家公司用小部分,其他打点折卖给协作单位或朋友,一转手赚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