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06日讯 昨天是清明节,是纪念故人的日子。前天,著名画家何水法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余位画家及弟子,专程赶赴绍兴兰亭镇姜婆山徐渭墓园,为这位水墨大写意花鸟的开山鼻祖扫墓。
这是他们第三年来祭拜徐渭了,“花鸟画讲究传统,唯有懂得源流,才能真正领悟国画的精神。”何水法说。
一行人在离墓园尚有数百米处下车,沿着石径步行前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画家们一路辨认着路旁的花草,山茶的香,海棠的红,数百米的路谈笑间便走到了墓园的入口。
踏入墓园,石板路变成了鹅卵石铺就的蜿蜒小径。刻着沙孟海题写的“明徐文长先生墓”的徐渭墓前,已摆放着鲜花,显然早几日已有人前来祭拜过。
更惹人注目的,是墓前多了一个香炉。这是今年,何水法和抱华楼的弟子们专门为徐渭墓园捐赠的。香炉上“万古青藤”四个字也是由何水法亲手题写。
“去年,这里连个插香的地方都没有,大家都把香插在地上。所以去年我就许愿,要给先贤捐一个香炉。”何水法说。
为什么要祭拜徐渭?
“因为徐青藤(号青藤老人)是我们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山鼻祖。”何水法说道,“花鸟画讲究传统,在大写意花鸟画的历史传统中,徐青藤绝对是一位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他的笔墨精神应当是当代每一位写意花鸟画家应当继承的。”
近年来,何水法经常会遇到一些登门想要拜师学画的人,但许多人似乎只想学他的某一种笔法或者画法,比如牡丹。在中国画的传统中,临摹老师的作品是最要不得的。很多人以为老师不愿教是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画历来讲究传承,唯有懂得源流,才能真正领悟国画的精神,也才会突破与创造。而一味模仿老师的笔法却不去研究琢磨前人笔墨,不仅会扼杀自己的创造力,更会给国画的传承带来伤害。”
在何水法眼中,还有比这更严重的问题。
“上个月,我去参加了全国两会,其中我提交了关于美术教育的提案——《关于加强青少年传统艺术教育促进综合素质发展的提案》。在国外的美术馆里,我经常看到那些席地而坐的、刚入学的儿童。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国家的艺术巨匠,比如达·芬奇,比如莫奈,比如梵高。回国后,我去问了问我们的孩子,问他们知不知道沈周、知不知道徐渭,得到的都是‘不知道’的回答。这让我忧心忡忡,相比西方对本国传统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
清明扫墓祭拜徐渭,也是何水法希望通过这种传统之“礼”的仪式,唤起人们对中国优秀艺术家的注目。
前日,在何水法的带领下,二十余位画家在徐渭墓前上香,作揖,一如古人拜祭先人。
【延伸阅读】
徐渭其人
很多人对“徐渭”这个名字会感到陌生,但只要提起“徐文长”大家便会恍然:“哦,原来是他。”
很多人是在这样的小故事里认识徐文长的:一日,张三李四拜访徐文长,张三暗将徐文长拉到一边说:文长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地叫三声,我就请客吃饭。徐文长笑道:“此事极易。”他将二人带到一片瓜田,徐文长对李四说:“李兄啊,你看这一片葫芦长得多好啊。”李四纳闷道:“文长兄啊,这明明是瓜嘛。”徐文长道:“是葫芦。”李四道:“是瓜。”徐文长:“葫芦。”李四:“瓜。”徐文长:“葫芦,葫芦,葫芦。”李四:“瓜,瓜,瓜!”
也许徐渭不会想到,自己会以“民间智慧小故事的主角”的身份,为后人所记住,更不会想到在百年之后人们提起他时,说的更多的是“机智的徐文长”。
历史上的绍兴人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等,是明代嘉靖年间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戏曲家。他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徐渭出生官宦世家,幼年早慧,据说“六岁受《大学》,日诵千余言”且有过目不忘之本领,远近闻名。
成年之后的徐渭,虽然“诗、书、文、画”样样精通,但似乎“考试运”欠佳,科举屡次不中,加上家道中落,一度穷困潦倒。
42岁时,他作为胡宗宪幕僚在浙江福建一带追剿倭寇,屡建功勋。可同年却受严嵩案件牵连,赋闲回家。郁郁不得志的徐渭,因为精神错乱曾多次自杀,手段一次比一次激烈,却始终没有死成。此时的徐渭,俨然已经成了别人眼中的“神经病”。
46岁那年,因为精神错乱怀疑妻子不忠,徐渭杀死了妻子,因此受了8年牢狱之苦。出狱后,徐渭纵情山水,再不问世事。晚年的徐渭,以卖画为生,常“忍饥月下独徘徊”。
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他以73岁高龄结束了一生。
徐渭认为自己“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但无论是哪一项,都透露着他狂放不羁的精神。清代郑板桥对徐渭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而现代文学家、艺术家木心先生则评价徐渭为“英才天纵”。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