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蒲土年拿着教科书,打算在阿克苏开讲第一节课时,眼前的一切,让他惊呆了:学校,还是一块工地;办公室,就是几间板房。这怎么上课?
蒲土年,是舟山市普陀职教中心的一位老师,现在也是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专业的一位老师。他是一名光荣的援疆教师。
因为学校还在筹建,援疆已经一个多月了,蒲土年一节课都还没上,就在工地里帮助当地进行学校的建设规划。
这段时间,刚好碰上阿克苏风沙天气,戴着安全帽的蒲土年,每天灰头土脸,他常笑称自己:当援疆老师之前,先当回“包工头”,也挺好。
学校还是工地
办公室就在板房里
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地处阿克苏和温宿交界处,占地937亩,建成后是当地最大的中等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还在筹建,每天上下班,蒲土年都要穿过尘土飞扬的工地,来回步行好几公里。刚开始,他还穿皮鞋,可天天擦太麻烦,后来干脆换成灰色的球鞋,再脏也看不出来。“有些老师有私家车,我就招招手,蹭蹭车。”相处了一个多月,蒲土年已经跟当地老师打成一片了。
2月底的阿克苏,最低气温只有零下3℃。坐在四面透风的板房里办公,没暖气,也没空调,蒲土年经常冻得连点烟的手都在发抖。
当地老师搬来了取暖炉,烧上煤,人是暖和了,但板房里弥漫着一股浓重的煤气味。想走出板房透透气,一呼吸,就是满嘴满鼻的沙尘。
蒲土年的心态特别好,如此艰苦的工作环境,他还觉得挺新鲜的:“这种经历,难能可贵,是笔财富。”
天气干风沙大
一个月老了好几岁
今年55岁的蒲土年,当了30多年老师,在这批省直援疆专技人才中,是年龄最大的。也曾下乡支教,所以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援疆一个多月,他看上去,还是苍老了不少。
从小在舟山渔村长大的蒲土年,老家的湿度是92%,而阿克苏只有32%。干燥的天气,让他有些不习惯。
而且,每天一身尘土的蒲土年,天天都要洗澡,换衣服,也不习惯用护肤品,头发枯了,皮肤干了,人显老了。每次洗完衣服,洗衣机底还会积起一层沙泥。
蒲土年的老父母,都已经90多岁了。因为天气干,嗓子有点哑,他都不敢给父母打电话,怕他们担心,都是打给妹妹,转报平安。而在杭州读大学的女儿, 看到爸爸的照片,怎么一下子老了这么多,很是心疼。
“就是太干了,买瓶雪花膏搽搽就好了。”蒲土年伸出一双老树皮似的手,往脸上擦了擦。坦然的笑容,就已经滋润了干燥的脸庞。
学校就像孩子
带一支不走的队伍
现在,学校还在筹建,蒲土年笑称自己不是老师,而是“包工头”。大到实训室的建设规划,小到教学楼的一根电线,事无巨细。“就好比自己家里在装修房子,你总要都管好的吧。”
蒲土年援疆的时间,是一年半。今年9月,学校才开学招生。也就是说,蒲土年当老师的时间,只有一年。但他已经想好了,如果学校有需要,他愿意多留一些时间。
“从筹建到开学,学校就像我的孩子,看着它一点点长大。我不光要教学生,还要带老师。通过“传帮带”,即便以后我走了,也要为学校培育出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回想起报名援疆,蒲土年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缘分”。
“我看到通知时,已经过了报名时间,我就打电话问,报名表刚刚要交上去,我赶紧报名。”第二天,排在报名表最后一位的蒲土年,就接到了援疆的通知。就是这份舟山教师和阿克苏之间的缘分,让蒲土年无怨无悔。
舟山援疆教师
长在沙漠里的胡杨
今年2月底,舟山9名援疆干部和人才抵达阿克苏。其中一名援疆干部,也是舟山援疆队伍的领队刘奋伟,现任阿克苏地区旅游局副局长,还有8名是援疆教师。
岱山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张央堂,跟蒲土年一起,正在忙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校的筹建工作;
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高中的物理教师罗海龙和岱山中学的物理教师刘明国,现担任阿克苏地区二中的物理老师;普陀职教中心数控专业教师邵基孟担任化学教师;
舟山市定海区东海中学政教处主任刘灵敏,是高中数学教师,现担任阿克苏地区实验中学副校长,主管学校教学和教研工作,并担任数学教学工作
还有唯一一位女教师,舟山市定海一中语文教师毛利波,现任阿克苏地区一中的汉语老师;
最值得一提的是,舟山二中化学教师第五振军,现任阿克苏地区实验中学化学教师。他是在结束上一轮援疆任务后,主动要求继续援疆。
援疆一个多月来,老师们克服了气候干燥、饮食迥异、语言不通等各种困难,他们正在教学资料短缺、东西部教学理念差异的磨合之路上,坚忍不拔,稳步前进,就像长在沙漠里的胡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