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5日讯 杭州的春天,不缺美景,不缺人气,不缺小桥流水,更不缺奔忙劳碌。
而今天我们想送给这个城市的春天一个美丽的童话——
我们想将书籍变成种子,像蒲公英一样撒向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继而长成这座城市的精神食粮。
60座全新的漂流书亭,就是杭州特别的精神食粮。从2012年9月12日本报联合钱江新城管委会在钱江新城推出50座“漂流书亭”开始,再到去年10月,在杭州市相关领导、市委宣传部、市文创办等支持下,本报结合2013邻居节准备“漂流书亭”2.0版的新计划,相信你已经在西湖景区的微笑亭旁、公园绿地、B1快速公交站、社区公园里,都找到了漂流书亭的身影。
直到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骄傲地宣告,东南西北,新一批60座漂流书亭,今天全都开始正式启动了。
小伙伴们,还等什么,赶紧“带上一本书换一本书”去。
此时,此刻,此景,杭州书香四溢。
一幕惊喜的场景
转角遇到它
就此漂到“停不下来”
60座书亭,有21座,被安置在了B1、B2的快速公交站里,有10座,分配到了各个城区的公园内,剩下的全都被社区一一领走,“住”进了社区里。
从去年10月开始设计,到制作,最后陆续进驻到各个点。漂流书亭其实已经不只一个名词,而变成了一种生活。
你看你看,香樟社区里,漂流书亭早已有了铁杆粉丝。
每到下午放学和晚饭后,书亭周围便挤满了人群,学生们居多,有些是独自一人携书而来,有些是呼朋引伴肩扛手提。
家住香樟公寓18幢的周叔叔和他的孙子就是“漂流书亭”的忠实粉丝,一次偶然的饭后散步,让这爷孙俩发现了这座“知识的金矿”,从那时起,他们的漂流之旅就“根本停不下来了”。
周叔叔说,他爱看养生饮食类的书籍,孙子看的书很杂,前两天换走了一本乔纳森的《吃动物》每天啃。
书亭这么受欢迎,这让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有点意外,他们说,本来还担心里面的书会不翼而飞,没想到两个月来,里面的书不但没少,还全部换了个面,特别是多了许多少儿读物,“现在很多孩子都带书来换,我听不少家长说,因为有了书亭,他们家孩子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时不时跑过来。”
当然,为了更好地管理书亭,香樟社区里也成立了书亭护书小组,制定了每日巡查制度,整理破旧书籍,每星期更新一次新书,“我们希望小小的书亭不仅让书籍流动起来,而且给居民带来了更多的精神食粮。”
一份珍贵的心意
有社区居民
送来《红楼梦》手抄本
蓝天社区的漂流书亭,设置在天成嘉苑的社区公园里,结果迅速成了这个公园人气最旺的一角。
“大家知道可以‘以书换书’后,都跑过来了,第一天就换走了差不多一半的书,而且换回来的书,都不错。”说起漂流书亭,社区的工作人员很是激动,还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知道小区里有了漂流书亭,小区里的一位居民送来了一套《红楼梦》的手抄本,“书总共有十几本,包装得非常精致,我听说是他家学书法的亲戚创作的,他觉得漂流书亭的活动是个分享的平台,就干脆拿出来,捐到漂流书亭里。”
蓝天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因为手抄本太珍贵,他们希望这套书就长期呆在书亭里作为共享资源,“我们的社区有不少书香世家,很多都对漂流书亭大赞,他们都觉得家门口有个如此开放的图书馆,会把社区的文化氛围、居民的素质都带上更高的境界。”
一叠温暖的书籍
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妈
捐来了30本书
从城北体育公园开始,上个月,10座公园内的漂流书亭也陆续亮相。
昨天,城东体育公园的漂流书亭,意外收到了30来本书。
送书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她一个人提了两袋书交到保安亭,就匆匆离去了,也没有留下姓名:“我就是想为杭州的文明做点事情。”她带来的书,大部分是文学类的,还有不少是童话类少儿读物。
城东体育公园负责漂流书亭工作的胡帆说,自从有了漂流书亭,来换书的市民不在少数,大部分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很奇怪的,我们也没做什么宣传工作,刚刚一开放,就来了不少人,年纪大点的多些,很多都是特意赶来把家里的书顺便带过来换。”
凤山公园漂流书亭的负责人金春松也说,自从有了书亭,来咨询的,来换书的,甚至还有很多市民给书亭提意见,“我们现在把书都编了号,打算每一个月都做一次整理,统计一下数量,去掉一些破旧的,再放入新书。”
让书在杭城漂起来的人们
谢谢你们
漂流书亭走到今天,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
2013年10月,漂流书亭2.0计划始创,杭州市委主要领导曾专门就此事作出批示。市委宣传部、市文创办等部门也一直大力支持。
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先生得知这一“漂流书亭”设想后,亲笔为“漂流书亭”题字,现在每个书亭上,都能看到这位大家的墨宝;
中国美院的沈国强老师,废寝忘食加班好几晚,赶制漂流书亭的设计方案,还亲自赶到工厂查看制作情况,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放过;
精研宋画的西泠印社会员寿勤泽,看到本报有关漂流书亭的报道,专门篆刻了“漂流书亭之印”;
作家莫言、麦家、苏童等,带上自己的书籍亲自为漂流书亭启漂;
杭州的晓风书屋,不但捐来一批又一批的图书,还发动了很多省内外的作家来参与到漂流书亭的活动中来;
当然,还有那些捐书的市民们,留下名字的、没有留下的,漂流书亭里都留下了你们带来的墨香。
所有的这些,都让我们感动至极。
在此,深鞠一躬,谨致一谢。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