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六公园英语角不敌广场舞 马云当年老巢被大妈侵占

来源: 浙江在线   2014年04月15日

  上星期天,很多人围在Babala周围学习口语,不远处是跳舞的人群。

  马云当年给老张发的名片

  前天,英语角和广场舞再一次在六公园如期相遇。

  具体地点是志愿军雕像为中心的圆形小广场,走几步路就是美丽的西湖。

  英语角每个星期天举办,从改革开放初直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历史。广场舞据说是去年冬天才从少年宫那边“迁”过来的,除了狂风大雨极端天气,每天坚持从不间断。

  周日上午9点多,最早一批学英语的人从城市各个方向赶来,开始扎堆。差不多同时,老韩骑着电瓶车也到了,他把横放在踏板上的音箱搬下,接上两个电瓶,嘭嚓嘭嚓的音乐响起。一般午饭过后,双方人数同时达到这一天的顶峰,跳舞场和英语角在流动中各自占据圆形广场两端,仿佛太极图中相克的阴阳鱼。

  老韩放的都是交谊舞曲,快三慢三快四慢四恰恰伦巴,节奏鲜明鼓点强劲,跳舞的人以老年人居多,不少头发已经全白。英语角则老中青少各年龄段都有,主要形式是扎堆,最常见的状况是一小堆人把一个老外团团围住,“高手”在内圈和老外比比划划聊天,练口语,更多人在外围竖起耳朵,偶尔插一两句,主要是练听力。

  整个圆形广场直径不过五六十米,就算离得再开,那边的跳舞肯定会影响这边的学习。至于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人英语水平高低,水平高的人漏掉几个单词关系不大,水平一般或者初学的人就麻烦了,如果关键词没听清就只能云里雾里。据老孙估计,广场舞音乐对他的影响大概有百分之二三十,而对于其他人“可能有百分之六七十吧”——老孙自己是专业翻译。

   “跳舞犯什么法?”

  在过去的4个多月,像这样每周一次的相遇已经发生过十来次,不愉快的时候居多。刚开始,英语角的人来找老韩“理论”,劝他换个地方,老韩不搬,说凭什么。英语角的人气不过,上来要关音响,老韩也勃然大怒,“你敢动一下试试!”那次双方对峙,差一点动手。

  后来,英语角的人又四处投诉,频频报警,报社电台城管警察,都来过多次。城管或警察来了,脸膛黑红的老韩依然寸步不让,“你们是戴大盖帽的,我以前也是戴大盖帽的,你倒给我说说看,哪一条法律规定公园里不能跳舞?”来人往往被他问住,最后只能“调解”,劝几句“最好把声音关小一点……”

  老韩过去的单位是司法系统,因为身体原因,几年前办了病休,闲来无事,喜欢到西湖边跳舞。刚开始在别人场地,后来自己买了音箱拉起队伍。跟着老韩这批舞友,有老工人老干部,城市居民农村妇女,有的从转塘丁桥甚至富阳赶来,大多数当了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不少人像秋阿姨这样,早上先把孙子送到学校,回家买好菜洗完衣坐公交车过来,带上两个包子当午饭,跳舞跳到下午两点回去接孙子放学。

  因为“不收钱”和“来得勤快”,老韩在舞友里声望颇高,我听到不少舞友对他的夸赞,有“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是个好人”等等。

  所以,不论面对城管警察还是记者,老韩一不回避二不躲闪,“公园里跳舞犯什么法?你倒说说看!”

  公园北面不到百米就是柳浪派出所。一位警官说,从去年冬天开始,他们已经接警出警不下20次,最多一天接到6个报警。“确实没办法管,确实找不到执法依据……”

   马云的名片

  但很多人仍在努力争取让周日的六公园回归宁静。我发现,很多人都会讲到六公园英语角是杭州一张金名片,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马云——“马云当年都是从这里学出去的呢。”

  老王说,马云上高中时就经常来英语角找老外练口语,除了英语特别好,其他功课都很一般。有一年考大学数学考得很差,马云那些天来英语角时心情低落,自己还拍着肩膀安慰过他。

  老曾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那几年,马云几乎每周都来,他词汇量很大,自己遇到不懂的单词也去向他请教。

  老张从家中翻出了马云当年发给他的一张名片,“海博网络咨询有限公司市场部主管”,留着传呼机号和7位的固定电话号码。老张说,那回是在文三路上碰到的马云,大家常去英语角所以很熟,自己骑自行车,马云骑一辆助动车,停下聊了几句。马云知道老张精通水电,还说自己过段时间要装修房子到时候请老张帮忙……两人自从那次分别就再没见过。(海博网络由马云创办于1994年,公司最早的业务是中国黄页,几年后才有的阿里巴巴-记者注)

  老张、老曾和老王,现在都是将近60岁的人了,来英语角的历史都在30年以上。我发现,在英语角呆得越久感情越深的人,越对英语角眼下受到的声音干扰痛心疾首。

   人越来越少

  老张的每次来去都很匆忙,中午12点骑自行车从朝晖赶来,两点一过就赶紧骑车回去。他一个人在家照顾着98岁的老母亲,只有中午可以走开一小会儿。10多年前,老张在宾馆当水电工,前台遇到外宾应付不了,都是赶紧打电话让他赶来救急。

  老王用他自己的话说,这辈子所有的事情都不顺,无论从单位辞职还是开店做生意,只有一项坚持下来,就是自学英文,每周去六公园找老外练口语。眼看自己年过半百一事无成之时,突然被城西一家外语培训学校老板看中,聘他当了英语教师。老王说,如果不是英语,估计他现在要拿劳保度日了。

  三个人共同的感觉,六公园英语角这些年来人气下滑得厉害,更加远远不能和30年前相比。

  老曾说,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他也刚刚考上大学。全国各地都掀起英语热,原来的外文书店就在西湖边,那时一周只休一天,星期天大家排长队买到外语书后,就在旁边看书交流,六公园英语角就是这么来的。那时候的每个星期天,整个六公园小广场上,黑压压全是人。跳舞?想都别想,插脚的地方都没。放音乐?不被人骂死才怪。

  老张说,估计现在的英语角连当年十分之一人都没有。本来人就不多,再一跳舞,老外不喜欢吵闹,更不爱来。英语角么,老外越多中国人越多,老外不来,英语角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候鸟”

  不过上星期天,可能是西湖春意正浓旅游正值旺季的缘故吧,在六公园英语角路过停留的老外比前段时间都多。一位来自英国的资深工程师,一位参加过海湾战争的美军退役飞行员,两位在杭外当外教的夫妇,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家三口,两个来自伦敦的生意人,一个经营房屋中介,另一个拥有两家小餐馆。

  下午四点多,来自美国弗吉尼亚的Babala女士和大家握手告别,她说这是她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六公园英语角,过几天她就要离开中国前往越南河内。

  Babala和大家合影留念的时候,另一边的广场舞刚刚散场,最后一个离开的老韩把音箱搬上电瓶车,准备回家。

  我问他,下星期天还是这个时候?

  老韩说,可能不来这里了。

  老韩手指旁边一棵法国梧桐树,说,他们这些跳舞的人都是“候鸟”,夏天要找有树荫的凉爽去处,冬天要到阳光直射温暖的地方。六公园这里几乎没有树荫遮挡,冬天很好,夏天不行。所以最近他一直在留意西湖边法国梧桐的树叶,等树叶长得再稍稍大一点,少年宫那边树荫浓郁,也就是他们将要“北飞”的时候了。

  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