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班级里的大部分学员都要参加MHK考试。所谓的MHK是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简称:民考汉)。是面向朝鲜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系考生的语言水平考试。这项考试与我们的普通话考试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它除了口试还有笔试。笔试部分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主要考察考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口试部分主要考查考生使用汉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对长期用维语进行教学的维族老师来说,MHK考试有一定的难度,是评职称的必要条件。学院对此十分重视,这学期除每周专门开设了MHK的辅导课外,还要求担任双语培训工作的浙江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辅导。 “听力、精读、写作、口语”四门学科教研组及时召开了教研会议,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协作。
我拿回辅导材料,看见“5月11日前考试”几个小字被组长写在了《考试应试指南》的第一页上,就像吹响了高考的号角。“怎样给学员最有效的帮助。”从接到任务那一刻起我就开始深思。我任教的是口语,主要负责口试部分的辅导。口试是采取考评员负责制,由考评员与考生一对一进行测试。考试的内容,包括了朗读材料(准备60秒,朗读90秒),一个封闭式问题(一般在朗读材料中能找到答案准备30秒,回答30秒),一个开放式问题(需要结合学员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准备2分钟,回答2分钟)。我认真研究组长上传的资料和下发的两本辅导书。两本辅导书一本是试题库,一本是相对应的答案和试题详解。最后制定了教学的计划和方法。利用每周四的两节课,进行专项辅导,然后在考前的一周挤出四、五节课加大强度进行强化训练。在平时的口语课文教学中也渗透考试方法的指导。
每周四MHK考试的辅导课,学员个个比平时认真、积极。经过一两次的辅导发现,朗读方面错误较多的是多音字和形近字的混淆,还有学员积累的词汇量小,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不能往下读,在规定的时间不能读完。语调方面句子的停顿容易出错,影响句子意思的表达,重音不能突出,语调太平淡,语速普遍太慢。封闭式问题的回答较好。开放式问题难度最大,很多学员张口结舌,焦急不安,面红耳刺却完全不知所云,尴尬半天,无奈地摇头。课后也和同事之间进行了交流,大家也都说2分钟问题回答是口试的拦路虎,令考生十分畏惧。
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我在朗读训练时,学员测试完后都一句一句带读,并讲清容易读错的字音和句子,举一反三写好板书,让学员做好笔记。开放题书本上的答案都比较严谨、专业,词语和句子对于本班学员的水平来说较难理解,很多学员自己在课后复习时,反映在两分钟内读都读不完,读不懂。为了降低难度,消除学员的畏难情绪。先确定答案“总分总”的结构保证回答的完整性。然后在谈论自己观点时,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例如“首先、接着、其次、再次”“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保证回答问题的条理性。而每一个分论点也要求“总—分”的结构展开。再次在“分述”部分必须以时间顺序,地点顺序等进行举例子,特别要善于利用朗读材料里与问题有关系的内容,简要概括放在第一点进行例举。其次能尽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补充。无论哪个问题我都亲自计时示范回答。然后就像聊天似的,采用点名、同桌互说等方式,让每个人都能有思考和练习的机会,再利用学员互评,老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分析,善于发现每一个学员的闪光点,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
经过近一个月的辅导,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员大部分朗读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口头表达能力进步也很快,从开始的怕说到敢说、乐说。教学相长,在辅导学员的过程中觉得自己即兴演讲的水平也进步不小。工作着,努力着,累并快乐着,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由衷地祝福他们考试顺利。
作者:汪益娟,原开化县实验小学教师、现阿克苏教育学院浙江双语支教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