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肖菁 董旭明 通讯员 连国庆)杭州城东三里亭附近,石桥路和新风路交叉口的位置,原杭州农药厂地块,从2009年开始屡遭投诉,因为气味刺鼻。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企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对地块造成了污染。
2010年,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接手,编制了污染土壤修复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
上个月,也有三里家园的居民再次来电:当初答应我们做好防护措施才动工的,现在偷偷摸摸又动工。当时本报记者去看了,也跟业主单位杭州实业投资集团联系了,对方说这个“动工”正是在做防护措施。
昨天,我们又去了趟现场,一个以前从来没有见识过的超级大棚高高耸立,这就是传说中的“防护罩”吗。
我们的问题有很多,这个防护罩是什么原理,工人们在里面施工要不要戴防毒面具,污染土壤怎么处理……
事关环境,事关生存,记者帮你问到底。
2万平方米超级大棚
是充气吹起来的
大棚很壮观,全然不是我们当初想象的蔬菜大棚的模样。从外形上,它更接近于一些临时展馆,体育场馆。
杭州实投集团下属弘筑置业的负责人从大棚结构给我讲解起。
这个大棚内中没有梁和支柱,是白色的膜,充以空气,靠空气压力撑起来的,最高点为35米,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在以往实践中,这样的大棚有用于临时展馆,体育场馆,南方地区也用于室内滑雪场,足见它的庞大。而像这样如此大规模地用于污染场地开挖过程,还是国内首次。
8套活性炭吸附装置
帮它24小时换气
大棚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土壤处理过程中刺鼻气体的扩散,使异味从无规则排放转为有规则的排放。
由两套系统来支撑:一个是充气系统,好比我们居家办公用的新风系统,把新鲜的空气充进去。
另一套是尾气处理系统。尾气处理涉及到一项技术难题,那么大的面积,污染成分多有交叉,如何把如此大量的污染成分复杂的空气处理干净,同时又需要24小时不间断工作。这是个难题。
目前工地采用了8套活性炭吸附装置进行尾气处理,每小时能处理30万立方米的空气,24小时不间断工作,确保尾气合格后才能排放。
大棚用双重门
保证气体不外泄
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大棚施工无论施工人员还是安防装置都考虑良多。
比如,施工人员入内要戴防毒面具,而且每一两个小时就要换一拨工作人员。所以,在施工人员的投入上,就为普通施工的好几倍。
大棚与外界连通的大门也被设置成了双重门,门是钢架覆膜,设计成船闸的模样,比如有人员和车辆的进入,第一重门先打开,人与车辆进入两门之间的空间,第一重门在身后徐徐关上,第二重门才会徐徐开启。
这样的双重设置也是为了保证气体不外泄。
对污染土地加热
让毒素分离
土壤处理用上了两种技术。一种是气相抽提技术,一种是热脱附技术。
气相抽提技术主要是将被污染土壤挖掘堆积在防渗漏场地,通过在管道一端的真空作用,促使土堆内部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污染成分被抽提、收集和处置。
热脱附技术采用了国外的先进装置,大致工作原理是,通过机器对污染土地进行物理加热,使土壤内污染物与土壤分离。
经过处理的土壤,还要通过好几道环保检测,以确保“干净”。
因为很多装置和技术来自国外,所以工地现场我们能看到不少老外工程师的身影。
单单土地治理的成本
抵得上一栋大楼
国企领衔,市政府主导的环境工程和公益工程,所以,环保,成了最重要的指标。
为了污染治理,业主公司花了大成本。单单一个大棚的造价1000多万,土壤热解析装置成本也以千万计,运行费用也非常高昂,还有施工人员加倍等,种种因素算进去,这块地的治理成本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业主公司不愿意透露具体数值,就说如果放到普通的房地产项目上,这个成本都可以盖一栋大楼了,可是在这里,砸下去得到的还仅仅是一块地。
这就是我们为曾经的不重视环保所付出的代价。
据了解,整个治理工程尽量争取在年底完成。项目相关负责人还要借钱报表个态,作为国企,代表政府,承担的是一项社会责任,把这块污染土地彻底根治,有决心也有信心。
原杭州农药厂地块,位于杭州城北三里亭附近,石桥路和新风路交叉口。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由于当时的企业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对地块造成了污染。
2009年,农药厂搬迁,却留下了这个上万平方米毒土壤的“烂摊子”。2010年,杭州市实业投资集团接手,委托国内权威机构环保部南京环科所,对场地进行了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并编制了污染土壤修复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
但是因为整治难度高,很多问题在国内没有现成经验可以用,而且在动工过程中屡遭周边居民投诉,这个地块这个工程成了一个敏感的老大难。
- 浙江首个海湾污染整治方案出台 最严水治理守护乐清湾
- 十天一次督查!绍兴市环保局强势推进扬尘污染整治
- 浦江水晶行业污染整治 关停3942家无证水晶加工户
- 杭州出炉大气复合污染整治计划 多点治污让天更蓝
- 宁波临港有机废气污染整治取得较大进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