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1日讯 在漫长的东海捕捞史中,大黄鱼都是颇受渔民喜爱的鱼类,然而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正在使大黄鱼日渐稀少。昨日上午,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在位于大陈海域的省级增殖放流区,举行了大黄鱼苗增殖放流活动。据统计,当日共投放价值约40万元的岱衢族大黄鱼苗131.5万尾。
据介绍,相比于往年,台州市今年加大了增殖放流的资金投入和力度,全市共计投入增殖放流资金742万元,其中市本级350万元,苗种包括已于5月初放流的曼氏无针乌贼苗,以及下阶段还将开展增殖放流的大黄鱼苗、梭子蟹苗、黑鲷苗等。
关于选定的放流苗种,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需要满足在自然海域中种群数量相对较少,并且人工育苗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对于改善生态环境要有一定的帮助。
当日上午,装载在活水渔船里的大黄鱼苗被一篓篓投放海中,入海后四处游散开来。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大黄鱼对于水中的溶解氧要求较高,运输时需要不间断的活水供氧。同时,工作人员还查看了去年增殖放流时选取的极少量放养在鱼排中的岱衢族大黄鱼苗,“通过对其生长速度和生长情况的观察判断,在体形体色方面与以往渔民养殖的闽东族大黄鱼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从大的生态环境上来说,增殖放流是很有必要的。”台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执法支队支队长杜华忠介绍,渔业资源衰退的直接原因是渔民捕捞强度过大,以及环境污染导致水中溶解氧减少,不利于鱼类生存。同时,逐渐增多的围填海等对自然海岸线的人为干预,也一定程度影响了渔业资源。
“增殖放流有利于增加海洋中的种群数量,保留生态的多样性并维护基因库的丰富程度,同时能够有效增加当地渔民的经济收入。”杜华忠介绍,同时“五水共治”中的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对于相应的增殖放流也有一定的要求。
杜华忠表示,由于大黄鱼的生长速度较慢且存在洄游现象,所以效益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直观。“但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周期为一年,同时投入产出比达到1比6,对于提高本地渔民的经济效益的效果比较明显。”
- 台州天台放流鱼苗禁渔护水
- 岱山衢山镇,全国最大海上矿石中转基地在萌芽
- 赶海、露营、洞穴寻宝……大海里折腾,满是收获
- 大海龟吃多了生病要做胃镜 5个大汉来帮忙
- 大海龟吃多了生病要做胃镜 5个大汉来帮忙(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