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8日讯 (今日早报 通讯员 周炜 记者 高逸平)大学百来个专业,究竟选哪个才合适?
本周末,浙江大学出版的《教授带你“逛”专业》就会上架。高考过后,电子版的部分书稿会挂在浙大本科招生官网上。
这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浙大125个专业的教授进行深度访谈。同时,还附上了就读学生的个人感受。
访谈的问题,都是学生们最关心的。比如,这个专业学什么的、需要什么特质的学生、社会上对这个专业的认识误区有哪些、什么行业需要这门专业特长。
“这本书具有普世性,想报考其他大学有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作参考。”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说。
家长最爱问:就业怎么样
这本书的缘起,是浙大教授和招生老师与学生接触后的“焦虑”。
2005年,浙江大学控制系教授王慧开始参与浙大在四川的招生。近10年,她发现家长的三大问从未变过:“我孩子的分数够不够?”、“学校的王牌专业是什么?”、“就业前景怎么样?”
更“有趣”的是,家长大多独自前来。“带孩子一起来咨询吧,我们想和孩子聊聊,听听他个人的想法。”王慧总是这么对家长讲。可家长总爱大包大揽,“孩子他什么都不懂,高考完就出去玩了。”
这令她非常焦虑:“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最合适的专业。”
这也是浙江大学哲学系系主任章雪富的切身感受。“以职业为考虑的专业选择里,哲学显得非常弱势。”
2006年,浙大开始尝试大类招生。大一大类学习,到大二再细分专业培养。大类招生之后的8年里,“报的人都在10人左右,最多不超13人。”最惨的一年,选哲学的人跌到了3人。
不久前,章雪富遇到了一位选大气科学专业的男生。关于专业选择,这名男生狂吐槽:“我喜欢选中文,可爸妈不同意。实在没办法。”
“家长包办了18年,总得让他自己选择一次吧。就算选错了,对自我定位可以有更正确的认知和定位。我们不能替孩子生活一辈子。”章雪富说。
本科生院副院长:专业无好坏
与学生的接触中,陆国栋发现,“学生本身对专业并没有强的喜恶,更多的是来自家长的灌输。家长参与太多,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了孩子身上。”
去年年底,有家国际银行来浙大招人,指明要工科专业的毕业生,而不要看似更对口的金融生。“专业和就业、职业、创业的关联,其实并没有这么大。”陆国栋说。
30多年前,他自己选了化工机械专业,“现在这个专业都没有了。”30多年后,同班59人里,“没有一人从事化工机械的相关工作。一位专业发展最好的人,现在转行做经济还做得颇有名气。”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所,也不是出国预备部。专业没有好坏,专业门类之间是可以跨越的。换专业发展,会有更好的成长。”陆国栋认为。
- 浙江大学新书助力考生家长 教授带你“逛”专业
- 宁波江东一对夫妻同时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 嘉兴今年24408人参加高考 人数增加675人
- 同学心中的“学霸” 高考前留下神秘数字投河自尽
- 网传:浙江见义勇为高考加20分 省教育考试院辟谣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