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30日讯 (钱江晚报 通讯员 张代磊 记者 贝远景)很多人都说洋面孔在义乌市场上好用,到底有多好用,姜德华尝试了。他利用义乌市场上外商订货赊账的“潜规则”,雇用老外冒充外商,一个月时间内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屡屡得手,连续诈骗15家市场经营户,一共112万余元的货物。
准备
雇个苏丹人混充老板
1982年出生的姜德华是江西人,去年中秋节后,他只身奔赴苏丹帮朋友打工。在苏丹,姜德华遇到了一些在义乌市场上骗过货的苏丹人,他们告诉姜德华,外国人在义乌订货,可以用赊账的方式,直接连人带货逃回苏丹,连定金都不用付。
由于司法上的障碍,这些人往往都逍遥法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场“生财”骗局就这样在姜德华的头脑里形成了。
说干就干,姜德华首先想到了苏丹本地人阿玛德,自己和他很聊得来。姜德华请阿玛德跟自己去中国做生意,还向他承诺月薪4500元~5000元。阿玛德一口答应。
考虑到阿玛德英文不好,自己又不便在义乌露面太多,姜德华还请来在苏丹留学的马某做翻译。为掩人耳目,他们告诉马某,阿玛德才是去中国开公司的老板。
万事俱备后,2013年4月13日,姜德华带着阿玛德回到义乌。
回到义乌后,姜德华先委托其表哥徐某用虚假的身份在福田大厦A座17A09室租了套房子,成立了“鸿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随后又在东阳市世贸大道中天国际附近租赁了仓库。
为了隐瞒真实身份,姜德华编造了一个“江小锋”的假名,又办理了一张名字为“杨章见”的假身份证。并且千叮万嘱让阿玛德说自己是阿尔及利亚人,要求阿玛德以及翻译马某和公司业务员在下单、收货,办理货物托运等时全部使用虚假身份。
至此,姜德华做好了实施诈骗的全部准备,接下来就是“实践”了。
实践
老外订货真的刷脸就行
在来义乌前,姜德华还在苏丹当地做过市场调查,摸清了哪些商品销路比较好,并一一记下。照着这个单子,去年4月,阿玛德,这位来自苏丹的“阿尔及利亚老板”开始在义乌市场订货,凭借着一张老外脸,他无往不利。
国际商贸城经营户王某是卖拖鞋的。4月的一天,店里走进来一个老外和一个年轻人。老外进店后对着货架上的样品拖鞋打量起来,接着对着旁边的年轻人说了几句话。年轻人转头对王某说自己是翻译“小马”,而旁边的老外是个“阿尔及利亚”的客户,要采购一批拖鞋。老外一开口决定采购300件货,总价约12万余元,但是公司有规矩,从来不付定金,要等交货后45天付款。
没有定金让王某有些为难,但白白错失这个赚钱良机又很舍不得,考虑到市场上外商都可以赊账的通行做法,王某决定不要定金,双方签订了抬头为“鸿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订货单。随后,王某按照订单的要求将货送到了东阳的仓库,由一个叫“小江”的人验收。
去订货的外商就是阿玛德,而收货的“小江”正是姜德华。在后来的一个月里,姜德华采用相同的方式诈骗了十余家经营户,货物涉及电脑包、衬衫等,涉案金额高达112万余元。
警方
公司老板身份是假的
当姜德华正在紧急将货物出关转运到苏丹的时候,却在一次核查中露出了马脚。
2013年6月4日晚上9点左右,民警在对鸿海国际贸易公司进行预警平台信息核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未经注册;而在核实姜德华的身份时,其提供了一张“杨章见”的身份证,经查询该身份证系伪造。随后,公安机关对姜德华在东阳的仓库进行了搜查,除了有两柜货物已经运往苏丹外,共查得货物1499件。
近日,经义乌市检察院提起公诉,姜德华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
- “老总是大人物” 周大姐就这样被骗4000元“押金”
- 龙湾“黑心梅”被强制落果 滥用农药成业内潜规则
- 网恋2年“男友”竟是已婚大妈 宅女苦恋被骗9万多元
- 出入高档场所抢着买单 男子装大款涉嫌诈骗500余万
- 接到区号+110“警方”电话要当心 电话那头是骗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