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3日讯 耳边开始多了“嗡嗡声”,除了告诉你蚊子来了,也在告诉你夏天来了。近日微博上流传,上海爱卫办有关人士表示,去年冬季寒冷天气不多,加之降雨又过多,预计今夏蚊子密度要高于去年,如防治不力今夏将是“蚊子大年”,这消息让怕蚊之人忧心不已。超市、商场里的驱蚊产品早就已经开卖,除了传统驱蚊方法外,还有消费者琢磨起网络盛传的一些“驱蚊神器”,指望它们能带来“清爽一夏”。那么,这些所谓的“驱蚊神器”究竟靠不靠谱呢?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尝试过的市民,让他们来说说这些“神器”到底有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
●宝宝防蚊还是“物理的”好
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各品牌电热蚊香片、蚊香液、防叮凝露、驱蚊水的销量从5月初就开始“跑量”了。相比往年,今年上架的驱蚊产品品类没有太多变化,主要还是以蚊香液、蚊香片为主。不过,受环保观念影响,今年传统蚊帐销量相比化学类驱蚊产品的比例有所提升。“尤其是一些年轻妈妈,担心化学制剂影响宝宝健康,表示‘杜绝’一切电蚊香液、蚊香片,宁愿买一个传统的蒙古包蚊帐挂起来。”沃尔玛超市生活用品专区销售员说。
当然,儿童也有自己的防蚊产品专属。在市区某超市儿童护理用品专区,“销售明星”有青蛙王子、大眼睛、小浣熊、乖比比等几个品牌。与成人专柜不同的是,这些儿童专用的驱蚊产品无一例外地标注了“超温和配方”、“100%不含酒精”、“驱蚊酯含量4%以下”等,价格从十几元到三十几元不等,最贵的一款防叮凝露卖到了40元一瓶。相比成人专区的普通防蚊液6~20元/瓶的价格,一旦打上了“儿童”二字,驱蚊产品的“身价”就翻番。
不过,对于宝宝的防蚊,尤其是三个月以内的小宝宝,专业人士建议最好采用物理的办法防蚊虫,因为宝宝的皮肤还比较娇嫩,用一些防蚊虫的用品容易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应该选择在宝宝生活的居室内安装纱窗纱门,夜里给宝宝使用蚊帐,准备一个电蚊拍随时消灭室内的零星蚊虫,尽可能使用空调或风扇把居室温度控制在26℃以下,以避免宝宝出汗过多,因为汗液的味道容易吸引蚊虫。
另外,还有一种“驱蚊香包”最近也挺流行的。它们的原理就是将一些包含陈皮、藿香、薄荷、决明子和陈年艾草等草药按照一定的分量配比,并装入各种样式的漂亮“小香囊”中。据说它们的气味对蚊子有驱逐性,随身携带,不仅时时能闻到沁人芳香,还能远离蚊子“骚扰”。几位市民反映,这小东西的效果倒是可以看得见的。“孩子住校,睡觉老被蚊子咬,我将这驱蚊香囊用带子穿好给孩子挂在腰上,这几天在学校好像再也没有起新包了。”市民林女士说,尤其是对于那些住公共寝室,插电不方便的孩子而言,用“驱蚊包”、“驱蚊袋”这种纯天然的物理方式对付蚊子是不错的选择。
●“驱蚊神器”
售价不低效果遭疑
除了实体店售卖的传统驱蚊产品外,网络上有许多号称“驱蚊神器”的新奇特商品也引起了围观。其中,“声波驱蚊”是被新产品采用最多的原理。
在淘宝网上有几款名为“电子驱蚊器”的商品,价格从30~80元不等,月销量达到上千件。它们的外观就像一个电蚊香液那么大,但它无需添加化学制剂,也无需点燃,接通电源后利用其本身发出的特殊波频就能“吓跑”蚊子,除此之外据说还有“驱蟑螂”、“驱老鼠”、“驱苍蝇”等功能。不过,记者采访了几位用过这类产品的市民,结果发现“差评”居多。市民潘依然说:“刚买来时发现包装都是外文,很高级的样子。我把这东西插在自己身边不足20厘米,结果蚊子就在眼前飞,最后还是用电蚊拍才解决了它,可能‘中国蚊子’听不懂‘外国的超声波’吧,哎,不太靠谱。”“买来后我24小时一直插着,一点效果也没有,孩子才6个月大,一晚上就被盯得满头包。找店主说理,结果被告知要‘坚持使用’,难道要我顶着一身的蚊子包做‘人肉试验品’吗?”市民王先生尴尬得哭笑不得。
●驱蚊APP软件
收费6~18元不等
手机APP也玩起了驱蚊。记者在手机软件下载平台上看到,号称有“驱蚊功能”的手机软件有几十款,主要包括音频超声波形式、灯光驱蚊以及驱蚊定时等。它们运用原理主要有两个:一是雌蚊在怀卵期间会讨厌雄蚊,雄蚊发出的超声波会使雌蚊避开;二是蚊子的天敌蝙蝠会发出超声波,蚊子一听到就会吓跑。驱蚊程序模拟这两种超声波,将这些人耳听不到的特定频率的声音散发出来,驱赶蚊子。
记者看到,这些驱蚊APP软件大部分都要收费6~18元不等。不过,在这些软件的评分系统中,记者留意到大家对不同驱蚊软件的评价都大同小异,怀疑者占大多数。多数人称,下载这个APP纯粹是为了好玩,至于要依靠它真的赶跑屋子里所有的蚊子,网友们表示“几乎不指望”。
记者下载了几个这样的软件尝试,发现所谓的超声波音频驱蚊,其实也并不是“毫无动静”。在开启软件进行驱蚊的过程中,手机软件发出的“滋滋滋”的噪声也是可以被人耳听到的,而且时大时小,休息时也容易被打扰到,对声音很敏感的人估计不适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