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银琐老师与学生在交流)
袁银锁,来自浙江省永嘉第二高级中学,援疆前系永嘉二中段长,是温州市援疆教师中最年轻的一位。
作为温州市增派的11名援疆教师中一员,2014年3月起担任拜城实验高中教研处副主任,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当地青年教师的培养,让他们尽快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从容教书,科学育人,通俗来讲,这项重任就是如何做好帮带工作,与当地老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在一个学期的帮带中,袁老师不仅与他的结对教师合作良好,进步明显;还在帮带过程中与当地教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第一步,与结对教师同课异构,资源共享,在互动学习中共同进步
袁老师的帮带形式主要是采取同课异构的做法,帮带过程中注重“四定”:一是定时示范。每周二先开示范课,两位帮带对象周三上一节汇报课。二是定点交流。每周三他们三人在教研处进行课后交流。三是定时互评。袁银锁的课由两位帮带对象进行点评,某位帮带对象的课由袁银锁和另外一位帮带对象点评。四是定评课内容。评课包括:教学理念的渗透,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师基本技能的优缺点,师生互动和教学实际效果等方面。
同课异构是袁老师的主要帮带做法,那么,注重资源共享是袁老师在帮带过程中非常乐意与结对教师一起分享的事。他认为:没有教学质量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高中教学的起点是中考,终点是高考,过程是学业水平考和日常考试。于是,袁老师与他结对的两位教师,三人进行分工合作,2013年下半年就完成了新疆自治区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电子化,2014年上半年袁老师又完成了高考试卷的分类整理,这些资源引领着不同阶段的教学。袁老师还进行试卷分类,并把课件都上传到地理教研处的QQ群,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互动学习,一起进步。
第二步,对帮带对象特事特办,跟踪指导,在帮带对象收获硕果中感受帮带的快乐
魏倩要参加县里优质课评比,这是年轻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经历。袁老师很重视,并利用业余时间,对这位帮带对象进行悉心指导,跟踪帮助。师徒二人一起磨课,反复推敲,仔细斟酌。他们从课堂细节入手,为了使课件的文字大小、颜色等对学生产生良性的视觉效果和刺激作用,他们对课件的字体最终选择24号,字体颜色主要用红色,黑色和蓝色,总结性的语言尽可能简短,但简约而不简单。在板书的式样方面,结构式板书更容易展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有一次磨课时,学校突然停电,魏倩的课件没法使用,课堂任务也不能及时完成。这样的突发情况正是考验一位老师应急应变能力,考验老师课堂把控能力以及教学智慧的时候,袁老师老师经过认真思考,在课后,袁银锁老师和魏倩又一起准备突发性情况下的如何应变把控课堂秩序以及教学的主动权如何分配。涓涓不息,终成江河。经过6次磨课,这些教学细节问题,都一一解决。魏倩的课堂正逐步精细,教学的综合能力也不断成长。
上天不负有心人,魏倩在拜城县举行的文科综合优质课比赛中,凭借一流的教学设计,扎实的基本功,荣获一等奖。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来说,真是不容易。在袁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另一位帮带对象吐尼亚孜汗也荣获拜城县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第三步,与援疆教师团队齐心协力,并肩努力,在创办青年教师骨干修班中放飞梦想
作为一名援疆教师,特别是负责教师培训的教研处副主任,如何帮助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直是他的梦想。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校的希望所在。从进疆来始,怎么样与当地青年教师一起成长、共同成长,让青年教师都能较快成长,这是他的梦想。有梦想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行动。通过半年多的调研,以及通过听取全校35名青年教师的常态课,他斟酌上了解了学校青年教师的特长以及需要提升的地方。于是,他也援疆教师商讨组建拜城实验高中青年教师骨干研修班,从35名青年教师中遴选出20名当地青年教师,作为集体帮带提升的对象。这一想法得到了援疆教师团队与学校的支持。他的培养计划包括三个阶段:2014年5月—6月为集中学习阶段,由袁老师重点负责,讲授不同课程型的基本上课思路,新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和教学基本功的培养等;2014年9月—2015年4月为专家讲座阶段,邀请了蒋峰、陈振古等12位援疆教师,从说课、试课、微格教学、命题、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当地的青年老师进行指导;2015年5月—6月的学习成果展示阶段,组织骨干研修班青年老师作帮带汇报和基本功展示。这一计划得到了温州市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援疆指挥部将袁老师的做法提升为“援疆教师工作室”,予以重点支持,促进援疆教师团队作用更好地发挥。
袁老师常说,教育这条道路并不一路平坦,有时它崎岖,有时它布满荆棘,但路上一定也有鲜花和温暧的阳光,既然选择了它,就要全力以赴,一路向前,以宁静致远的心态、以满腔的热忱、饱满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为第二故乡——美丽的拜城县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激情,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