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5日讯 前天,泰顺罗阳镇的魏老伯在附近水域钓上了一条重达74斤的螺蛳青鱼。鱼鳞长有三四公分,鱼齿最小也有成人智齿大小。据温州市钓鱼协会称,这是温州近年来钓到的最大的淡水鱼。
无心插柳
下雨天到河边收渔具
一不小心 钓上74斤的螺蛳青
“钓了大半辈子鱼从来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昨日下午,60岁的魏老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这次纯粹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由于常在当地钓鱼,魏老伯的渔具通常都没有收起来就垂放在那边。
6月23日早上5点,他怕下大雨对渔具有损害,便想将渔具拿回家。哪知到了岸边,下起了倾盆大雨,于是与朋友在岸边的大棚下躲雨。当时他想,等着也是等着,便在鱼竿上挂了两粒生玉米当鱼饵。
这一等,便等了3个小时。到了上午8点多,雨势有些缓和,魏老伯便准备去收垂在岸边的鱼竿,却听到到鱼竿上的警报器响了起来。他知道鱼上钩了!
“当时我一拉,就觉很不寻常,这鱼力气大得很,就知道是个大家伙。”魏老伯回忆道,由于大鱼力气大,在岸边拉线容易将自己拉下岸,他便喊朋友过来帮忙,一起搭着冲锋舟出去“抓”鱼。
鱼跑时就放线,鱼停时便收线。这一放一收,整整花了3个小时,才把这条螺蛳青给拉了上来。
“一过秤,好家伙,整整74斤。”魏老伯说,这条鱼长约1.4米,最大处胸围0.84米,普通的容器都放不下,便直接在朋友家中的浴缸里杀了做成了全鱼宴,当晚宴请亲朋好友。
虽然74斤的螺蛳青记者当场没有看到,但是魏老伯拿出的两样证据,却“吓”到了记者。
魏老伯家里有一个大冰柜,专门冰冻他钓回来的“鲜货”。魏老伯从冷柜里拿出了一袋用冰块冰镇着的鱼鳞,每片鱼鳞有3~4公分长。而后,他又拿着一块鱼头骨头过来,上面还有6颗鱼齿,最小的一颗大约有成人智齿般大小。“鱼鳞是用来给孙女熬汤喝的,很补的!”魏老伯说。
难得一见
连日暴雨
把在湖底生活的螺蛳青 引到了湖面
魏老伯说,他经常在这边钓鱼,用两粒生玉米当鱼饵,平常能钓上鲤鱼、草鱼、螺蛳青。螺蛳青属于底层鱼,一般生活在湖底,他以前也钓过螺蛳青,最大也就十五六斤重。这次可能是由于下大雨的关系,鱼类都游到湖面呼吸。
不仅如此,下暴雨时,由于雨水的冲刷,将山里的泥土都冲了下来,泥土中有大量的微生物,给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据温州市钓鱼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忠谦介绍,因为暴雨的关系,草地与田地有可能被淹没,鱼类可以顺着雨水到草地、田里吃到蚯蚓、蚱蜢等昆虫,这无疑是鱼类的一顿大餐。
胡忠谦解释道,多年生的鱼一般都很机灵,若不是因为有太多地方太多东西能吃,也不会盲目地将鱼饵当食物。另外,他还提到,因为暴雨使得湖面水质浑浊,混淆了鱼的视线,这也是大鱼变得迟钝容易上钓的一个原因。
记者了解到,6月12日,泰顺筱村镇有位村民曾在当地水域里钓起了一条重达65斤的鱼,当天也是雨天。
为什么会频频钓起大鱼?魏老伯说:“当地属珊溪流域,水质好着呢!”
据市水利局水资源保护管理处处长吴红斌介绍,2011年以来,珊溪水库已经没有大面积的蓝藻爆发,且库区各支流的水质已经基本达到Ⅱ类水,满足水功能区水质要求。由于封库三年的关系,禁止非法捕捞,保护了原来就在库区内的鱼类,库区内的鱼类变得多样化。
部门提醒
若在库区垂钓捕捞已属犯禁
“他们若在飞云湖垂钓就属于非法捕捞了。”市水利局(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局)库区管理处副处长刘化斌说道,从2012年至2015年在珊溪水库封库管理期间,一律禁止任何形式的渔业捕捞行为,包括垂钓。在一般情况下,库区执法人员在巡逻时看到库区边的垂钓者会制止以劝导为主,但若是使用抛竿垂钓的,则将没收其捕捞网具、钓具。因为抛竿是用来钓鲢鳙鱼的工具,钓鲢鳙鱼就是在破坏库区生态。
刘化斌强调,鲢鳙鱼是库区的“清道夫”,在封库期间禁止捕捞。若发现捕捞鲢鳙鱼的水产价值超过3000元(包括3000元),构成偷盗罪,将移交公安部门进行刑事拘留;3000元以下的为非法捕捞,按照《渔业法》进行行政处罚。
利好消息
明年封库禁渔期结束
库区成鱼效益将分给周边村民
记者了解到,鲢鳙鱼在保护水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在2015年封库禁渔期结束时,库区内的成鱼效益将全部分给库周5个乡镇的51个行政村的村民。
珊溪水库鲢鱼冬片鱼种(规格为81g左右)放养1周年后可平均长至355g左右,2周年后可平均长至1024g,3周年后可长至1890g,4周年后可长至2821g。按此推测至2015年试捕阶段珊溪水库鲢、鳙鱼的存量将达到1454.9吨。其中,839吨用作水体修复,其余615吨成鱼捕捞收益则由库周珊溪镇、黄坦镇、司前镇、筱村镇、百丈镇五镇共51个行政村的村民“共享”。而在2012年至2015年休渔期间,珊溪水源保护基金每年向库周5个乡镇发放总计220万元的渔业收益预分配资金,平均每个村大约可分到12万元。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