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9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霍翟羿)如何破解“垃圾围城”困境,与前端的垃圾分类是否到位息息相关,规范的垃圾分类习惯是实现垃圾减量的首要前提。
早在2000年6月,杭州就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4年前,垃圾分类工作开始在杭城大部分小区逐步推广。
目前,除了城中村和新建楼盘外,杭城绝大部分小区都已经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合格的硬件条件:有垃圾房的小区对垃圾房进行了改建,设立了分类垃圾投放口;没有垃圾房的小区,也大多提供了不同颜色和标注的分类垃圾桶,供居民投放垃圾。
然而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在绝大部分小区,打开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一看,里面都堆积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袋里的“内容”什么都有。可回收垃圾里有厨余垃圾,厨余垃圾桶里有各种塑料瓶,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小区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这是杭城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心中久久无法解开的困惑。
尴尬
可回收垃圾桶里
堆满厨余垃圾
杭城部分小区
垃圾分类形同虚设
上城区紫阳街道新工社区,是杭城第一批推广垃圾分类的小区之一。
为了推广垃圾分类,街道曾以不菲的价格建造了几个专门的分类垃圾房,设有三个投放口,一个用于丢厨余垃圾,另外两个用来丢可回收垃圾。
傍晚,记者来到新工社区。在社区的一个垃圾房边,记者看到,丢厨余垃圾的投放口金属门紧闭,两侧的可回收垃圾门则开着。从门里看进去,本是用来丢塑料瓶等可回收垃圾的黄色垃圾桶里,塞满了各色塑料袋,有菜市场里常用的绿色袋子,也有专门装可回收垃圾的黑色垃圾袋。
凑上前去,一股浓烈的馊臭味扑鼻而来。垃圾桶里,记者看到了喝空的饮料瓶、树叶、柚子皮等各式各样的垃圾,但最多的,还是打包装在塑料袋里的菜叶、骨头、蛋壳等厨余垃圾。
正值傍晚,吃完了晚饭的居民也开始三三两两下楼丢垃圾。一位大伯拎着一袋厨余垃圾,看也没看,就随手把这袋垃圾丢进了标注着“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内。
“垃圾分类?有的,我们每个月都要去社区领垃圾袋的。”谈到“垃圾分类”,这位大伯似乎只记住社区有宣传这么一回事,而自己是否按照社区宣传提倡的方式丢垃圾,他似乎并不在意。
大伯说:“这个垃圾房造好总有五六年了吧,窗口太小,中间那个门一般没人扔的。有段时间大家把垃圾都丢在垃圾房外面,后来环卫工人也烦了,直接就把几个垃圾桶放在垃圾房外面了。”
不仅是新工社区,在杭城其他不少小区,记者也发现,分类垃圾房和垃圾桶,几乎形同虚设。
困惑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感叹:
“领垃圾袋的时候最积极”
分类垃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其实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心里也清楚。
“我们社区大概是四年前就开始推广垃圾分类,在杭州也算是第一批小区了。”新工社区隶属的紫阳街道工作人员吴菲菲告诉记者。
今年32岁的她,接手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两年多了。在一线工作的她,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吴菲菲承认,社区虽然在4年里想了不少法子推广垃圾分类,但并不是所有居民都愿意买账,不少大伯大妈们让他们尤其头疼:“一些三四十岁的上班族还比较好沟通,有些六七十岁的大伯大妈,倒不是说他们不愿意或是态度不好,只是几十年日子过下来,都没有垃圾分类这个概念,总想着垃圾么,丢到垃圾桶就好了,要让他们建立分类习惯,很困难。”
吴菲菲和她的同事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在社区挨家挨户走访,发放垃圾袋、宣传垃圾分类。不过,大部分人家,口头上答应得很好,但一回头,就老方一贴,她也束手无策。
“有些人家,本来还会把厨余垃圾分开,分两个袋子出来丢,但是看到许多人都不分类垃圾,自己也就懒得这样做了。反正又没有硬性规定,更别说惩罚了,所以大家就都随便丢了。”吴菲菲说,没有技术条件,即使有谁不按规定分类垃圾,他们也无法追查到居民头上。即便当场发现居民乱丢垃圾,他们也没有相关规定支持,只能进行劝导。
“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场的劝导,都是很客气、很尊重居民的。我在家里是严格做好社区规定的垃圾分类的,我也知道这么做确实对大家都有好处,但要劝说每个居民都理解、都主动去这样做,还是很困难的。”吴菲菲无奈地说。
“我到底该怎么做?”这个问题,困扰了吴菲菲很久。很多时候,她只能做好自己该做的,
最让吴菲菲哭笑不得的是,每个月分发免费垃圾袋的时候,平时不注重垃圾分类的大伯大妈们,就仿佛变了一个人,积极性很高。
“我们不是每个月都上门派送和宣传的,一般都是月底在社区发放免费分类垃圾袋,一个人100个。结果,领垃圾袋的时候很积极,很多家里老公拿完了老婆还来拿,一个人拿还不够,说自己上个月没领,要多拿一些,哪个人如果没领到,还会去社区投诉。”
对于这样的现象,吴菲菲也苦笑不已,最后只能定下规矩,来领一次垃圾袋,就签一次名,不能重复领取。
探索
垃圾分类奖励积分与市民卡绑定
或能刺激市民垃圾分类的热情
垃圾分类房几乎成了摆设,垃圾袋发放倒成了众人争抢的“福利派送”,这样的情况,并不单单发生在紫阳街道。
事实证明,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仅靠单纯的劝说和宣传,收效甚微。
那如何才能提高居民的分类垃圾积极性?通过奖励积分制进行刺激,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杭州九堡兴安社区的金泊林小区,用二维码进行垃圾分类一年多,每个居民都有一本二维码册,每次按规定投放分类垃圾都能获取积分,可以在小区附近超市里使用;如果投放不当,也能通过二维码查到,由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劝说。
“双管齐下”让小区的垃圾分类合格率达到85%,但兴安社区城管负责人陈敏告诉记者,她觉得,金泊林小区垃圾分类能取得一定成果,更重要的可能还是来自积分奖励制度的刺激。
“这笔钱是我们社区自己出的,跟社区附近超市门店合作。分类垃圾能获得一定实惠,居民肯定愿意去主动分类垃圾。”陈敏说。
这一模式能否在其他小区推广?陈敏觉得,未必每个小区都能借鉴:“我们兴安社区,只有这一个小区进行了积分奖励制度的垃圾分类模式。涉及到和超市门店的合作,中间要经过很多步骤,金泊林小区旁边那家连锁超市老板愿意支持,但要推广恐怕比较困难。”
不过,有一张卡上的“积分”,几乎全杭州市都能通用——那就是我们的市民卡。能不能把分类垃圾获得的奖励积分,和市民卡绑定在一起?这样一来,只要做好垃圾分类,几乎能让所有杭州人都得到实惠。
记者昨天从杭州市民卡中心了解到,这一想法,不但可行,而且已经在推进当中了。市民卡中心和杭州市城管委固废中心关于垃圾分类积分绑定市民卡的事项,已经谈了一段时间。不过,这项工程的工作量相当大,目前还无法确定积分绑定工作开展的具体时间表。
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按照规定丢垃圾,也许会成为杭州市民卡的另类“充值”法。这一措施能否成为推行垃圾分类的新动力?还需时间来检验。
- 轮胎做小船 保洁员一天捞出垃圾1500斤
- 瑞安治水新三样 垃圾河整治完成率温州市居首
- 发一条垃圾短信收8分钱 群发8万条钱没收到人被抓了
- 协警夜里下班垃圾桶内捡到婴儿 出生20天或遭遗弃
- 建筑垃圾半夜偷倒 一个车道都被“霸占”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