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拜城县人民医院见到了龚昌要医生,他正在病房查房,满脸的笑意写在脸上,他仔细询问着病人病情,谈起做为一名援疆医生,他感慨地说:感谢拜城,使我多了一份拜城记忆和不舍,那是铭记一生的情谊。

龚昌要,今年34岁,来自浙江温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ICU(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从事急诊科、ICU已经11年了,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的医疗诊治经验。2014年2月底,受温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委派,龚昌要同志带着组织的重托、院领导的嘱托、带着家人的牵挂,从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温州市来到大漠边缘、来到了拜城县,在拜城县人民医院开始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支医活动。

“2013年11月17日,我看到了温州市选派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的通告,我刚好符合条件,当时对拜城很好奇,觉得援疆工作是很光荣的一件事,怀着到新疆去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身能力,为拜城人民带去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的想法,我决定报名。可是晚上回家后躺在床上我想了很多,想到自己要远离家庭、远离朋友,特别是儿子才6岁,正是需要我照顾和培养的时候,我开始犹豫起来了。我把想法告诉了我的爱人,爱人很支持我过来,她让我放心她一定会照顾好整个家庭,照顾好儿子。爱人的支持彻底打消了我的所有顾虑,所以第二天一早我就去报了名。”龚昌要医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在来拜城的路上,龚昌要一路走,一路的震撼,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拜城居然是一个如此美丽的地方。无论是拜城的绿化还是城市建设都给他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如果不来拜城,也许我一辈子也看不到五彩山,看不到克孜尔千佛洞,更感受不到拜城人民的热情。”龚昌要激动地说。

刚到拜城时,龚昌要等一行4人作为援疆医疗专家受到了拜城县人民政府和拜城县人民医院的热烈欢迎。在了解了医院及患者需求和县人民医院的医疗条件后,更增强了他的援疆使命感和责任感。当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要让自己人生旅途的精彩一程留下实实在在的美好回忆。
龚昌要医生是急诊和ICU方面的专家,但是拜城县ICU(重症监护室)才成立刚刚一年,很多技术都还没有开展。以前一旦有急、危、重症患者医院就只能让送到阿克苏去治疗,这样一来耽误了抢救的黄金时间,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于是,龚昌要医生积极开展“右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技术,该技术具有难度大、并发症相对多等特点,如果做不好会导致气胸等相关并发症。由于龚昌要医生医术精湛,经验丰富,目前已经做了40多例,没有一例出现问题,成功率100%。6月25日,在已经推广的“右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新技术的基础上,龚昌要医生为一脑出血老年患者开展中心静脉压监测,填补了拜城县人民医院空白。其在严重创伤、各类休克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各类大、中手术,需长期输液或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我很快适应了这边的生活,我把自己融入了医院,把这当成了自己的家。来了以后感觉医院不错,硬件设施方面很不错,但就是缺人才,特别是缺一些经验丰富的医生。不过好在医院年轻人多,大家都有活力、肯学习,所以我们每个援疆医生帮带培养两名徒弟,目的就是将我们的临床经验、技术传授给他们,将他们培养成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我就是想把自己所学所掌握的东西教给他们,给他们带来提升,把他们培养起来,把技术留下来。我和徒弟们的关系很好,我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工作中是师徒关系,工作之余我们是朋友关系,我们关系很亲近,打成了一片。我常教育徒弟要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一个合格的医生。对病人要和蔼可亲,要有好的医德,这样病人才能信任你。”龚昌要医生深情地说。

每天早上9点半,龚昌要医生都要例行查房,听取两个徒弟的病例汇报,对患者进行全身检查,根据CT、核磁共振、血液化验等结果分析病历,给徒弟讲解疾病的鉴别、诊断、治疗的最新知识,拓展徒弟的知识面,并对徒弟的工作进行点评,指出徒弟们一些不规范的诊疗。

每星期,龚昌要医生都会不定期地在自己的科室举办科室小讲课,所有科室人员都要参加,讲课内容以学科的新进展、新动态;学术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进一步激发和调动科室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素养。除此之外,每两个星期全院要举行一次援疆医生讲座,龚昌要医生也会给全院的医务人员讲课。

今年5月份,有一个70多岁的女患者肺部感染,并发了急性心力衰竭,经过治疗,病情好转。后来有一天,病情突然加重,再次出现急性心衰,刚好被龚昌要医生看到了,他马上组织医生和护士大抢救,进行气管插管,病人当时出现了昏迷,马上进行氧疗,最终病情得到控制。事后,病人很感激龚医生,感谢他将自己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龚医生却说这只是他的职责所在。

谈到援拜的收获,龚医生说:“来到拜城,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学到了很多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方面的知识,我交了很多知心的朋友,一帮子的同事和两个徒弟是最大的收获。这段经历对我的人生是一种丰富,援拜无悔,想对下一届援拜人说拜城值得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