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红色的文化长廊,两侧宣传栏上张贴着村里涌现出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子以及创业之星的事迹简历及历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履职情况等;一间文化礼堂内,精心设置了环绕立体声音响和舞台,内间还温馨地布置了一间小厨房……这是4月18日记者在温州对口援疆工作重点试点项目——拜城县温巴什乡托格拉克村文化礼堂看到的一幕。
“托格拉克”的维吾尔语意为“胡杨树”。2014年,在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援助90万元、温州援疆指挥部安排80万元援建资金,浙江省委宣传部赠送价值10万余元音响设备的基础上,该文化礼堂于当年11月份顺利建成使用。援疆干部希望借助这一项目的实施,使援疆精神像胡杨树一样牢牢扎根于这片土地上。如今,这处文化礼堂以及附属建设的室外运动场、文化书吧、政策宣传廊、村务公开廊等已经成为村民最爱去的地方。
温巴什乡共有15个村,每个村都有村民服务中心,而文化礼堂只有托格拉克村有。据乡党委书记陈勇介绍,以前托格拉克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极为单调,自从文化礼堂建起来后,村里的文化活动越办越红火,在全乡引领起风潮。
“乡、村两级的大型集体活动和村民的生日宴、婚宴都会在这里举办。为此,村里还特意将每位村民的生日登记成册,挂在村广播室的墙上。每天早晨,广播员会翻看小册子,轮到谁过生日,就通过广播送上祝福,并在中午点歌祝贺。生日当天,计划办生日宴的村民只要提前向村委会申请,文化礼堂就不再承担其他活动,专门承办村民的生日宴。”陈勇说。
记者了解到,自文化礼堂建成后,目前已承办了该村和邻村15对新人的婚礼。“以前,村民办婚礼没有场地,都是在家待客。客人多的时候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参加婚礼的人往往都是吃完饭就走了。”去年在文化礼堂为女儿筹办过婚宴的村民艾沙•库尔班说,现在不一样了。“文化礼堂地方宽敞,还配备了舞台、音响以及小厨房,婚礼上即可以唱歌跳舞表演节目,还可以同时宴请上百名来宾,办起婚礼既有面子也方便。”
为充分发挥文化礼堂的作用,温巴什乡党委、政府开始注重提升文化“软实力”,组织村民成立了红歌队、木扎提民谣队、模特队等,并将村里的“草根”艺人、文化能人挖掘出来,引导他们用接地气的百姓语言和自己对新生活的感受创作了一批文艺节目及文学作品。同时,还组织红歌大赛、民谣朗诵比赛、“去极端化”小品大赛、知识竞赛、斗鸡、斗羊、排球比赛等文娱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据统计,自2014年11月文化礼堂落成以来,已举办各类活动78场次。
“以前没有文化礼堂,我们闲的时候没地方去,现在我们可以来这里看书,踢毽子,参加各类活动,生活精彩多了。”村民阿扎旦姆•依买尔说。
今年38岁村民海尼沙汗•艾买提以前穿着吉里巴甫服,整天足不出户。如今,她不仅把头发梳成漂亮的麻花辫,换上色彩亮丽艾德莱斯绸裙,今年初还主动申请加入村模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