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围绕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用情用心用力,扎实推动与库车各族干部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用情融入,夯实交往交流交融基础
坚持把深化与当地的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对口支援的重要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先交朋友、再干工作。政策把握到位。认真组织学习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定期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了解当地各族群众的风俗习惯。着力提高援疆干部人才政治理论素质,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履职尽责到位。指挥部领导率先垂范,切实履行在库车和团场兼职的岗位职责,积极参会议政、出谋划策,会同当地共商社会稳定发展大计。在库车县和团场兼职的办组干部正确处理好办组任职和当地兼职两者关系,保时、保质、保量到兼职单位开展工作,做到“双挂职、双丰收”。援疆人才自觉接受受援单位的领导,主动服务大局,尊重当地干部,遇事沟通商量,共同开展工作,为推动受援单位建设发展倾情奉献。自选动作到位。指挥部利用业余时间,邀请维族老师,开展学维语、学习维族舞蹈等活动,提高干部人才与民族干部群众沟通交流的本领。
二、用心探索,搭建交往交流交融桥梁
紧紧围绕就业、教育、人才、基层基础四个重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切实做好交往交流交融的若干意见》,推动与库车各族干部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式走动互动。积极开展内涵丰富的“请进来”、“走出去”活动,不断深化甬库两地多领域交流合作。先后组织库车县71名教育、卫生领域人员赴浙江各地培训;组织91名县中青年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赴宁波挂职锻炼或短期学习培训;分7批次选派宁波后方162名高层次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赴库车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交流。以援疆干部人才为纽带,广泛开展“基层走亲结对”活动。组织援疆医生到乡镇、团场开展“百场援疆医生巡回义诊”活动,组织援疆教师到重点民族乡镇小学送教送书。通过援疆干部人才牵线引桥,增进派出单位与挂职单位的学习交流和结对帮扶。目前,库车县农业检验检测中心、设施农业办公室、规划局规划科等24家基层单位已与宁波市相对应的基层单位建立了结对关系。整合宁波后方资源,稳步推进“甬库一家亲”微行动。争取宁波市组织部门支持,在库车县设立50万元困难党员帮扶金,帮助贫困党员、“四老人员”等解决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两地20所学校400名学生试点开展“甬库两地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促进两地各族少年儿童和谐相融。广泛开展“文化走亲”活动,邀请宁波籍维吾尔族女作家帕提古丽到库车开展采风创作和文化讲座,组织宁波市书法、美术、摄影家来库车交流合作,组织库车农民画赴宁波展览,不断推动两地地域文化和文艺工作者的互动交流。加强沟通交流,努力提高当地各界代表对援疆工作的参与度。主动加强与库车县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的沟通联络,聘请30名库车县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科文卫、农林牧副等系统以及农村(社区)普通干部群众担任援疆工作顾问,通过汇报援疆工作、参观援疆项目、展示援疆成果、征求工作意见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宁波援疆工作在库车各阶层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三、用力攻坚,打造交往交流交融精品
按照“贯彻中央精神、体现宁波特色,增进感情、推动工作,投入少、效果好”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交融”这个关键,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精品项目,既促进了与当地的融合,又取得了工作实效。以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为目的,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会同库车县出台《扶持家庭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推动库车国民村镇银行在比西巴格乡、依西哈拉镇开展创业主体联保贷款试点,发放贷款120万元,解决2个刺绣厂、24户创业主体、2个从事手工制作的个体户资金缺口难题。投入援疆资金230万元,成立家庭创业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厂房和相关配套用房,为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从事家庭手工业制作提供综合服务。目前,全县农民针织类家庭手工业发展到101户,解决少数民族妇女就业664人。在疆内召开就业招聘会6次,达成就业意向600人次,动员在库浙商、甬商吸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近200人。以服务满足农村群众文化需求为主导,组织实施农村文化礼堂试点建设。围绕“道德讲堂、文化家园、百姓舞台”的定位,在库车县齐满镇渭干村新改建文化科技长廊、礼堂、家园馆、舞台、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十项基础设施,打造“木卡姆”等文化品牌。2014年7月4日,阿克苏地区、兵团一师在渭干村召开现场会,人民网、新华网、《浙江日报》、《新疆日报》等各级媒体都在显目位置、重点版面进行了宣传报道。文化礼堂建成运行以来,召开现场会20余场次,接待各级各类考察学习团50余个,累计接受学习参观3万多人次,其中80%为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家园。以为当地培养一支走不掉的人才队伍为目标,联动实施人才帮带提升工程。出台《宁波援疆干部人才帮带提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在受援单位高标准建设3个人才帮带提升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以学科为纽带,建立县内联动和甬库两地联动双联动机制。借助宁波后方人才集团优势,组建传帮带导师库,结成“网络师徒”关系61对。建立“援疆人才—当地专业技术骨干—当地普通专业技术人才”三级帮带体系,以点带面,层级帮带,辐射全县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有力助推当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增强自身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