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
各位来宾,专家学者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700多年前,元代诗人戴表元的一句“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表达了对湖州这一江南古城的由衷赞叹。今天,来自全国、全省的专家学者汇聚在这山水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相融相谐的美丽乡村,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研讨,在这里,我首先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
10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调研指导工作时,发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讲话。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我在浙江工作时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是大实话,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了这个观点,这就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1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在浙江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共识和生动实践,而且作为执政理念写入中央文件,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和重要国策。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奋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对这一重要思想进行深入学习、深入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现代表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探索,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
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自然资源的有限供给从来就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在《管子?立政》中说,“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古往今来,“天行有常”、“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无不透露着质朴睿智的自然观,给人以深刻启迪。而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所造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从而把科学社会主义定位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并且强调:无论人与自然的现实统一程度如何,“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保持着”。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特别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给人以现实警醒,充分反映了唯物、辩证和实践的生态自然观。
习近平同志用绿水青山喻指生态环境,用金山银山喻指经济发展,把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比作“两座山”之间的关系,语言通俗、涵义深刻。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到对“两座山”之间关系三个发展阶段的深刻总结,再到对“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反复强调,以“兼顾论”、“取舍论”、“统一论”逐步形成了日臻完整的思想论述体系。这些论述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平衡思想的内在要义,强调的不是靠山吃山消耗自然资源的“竭泽而渔”,也不是贫守青山无所作为的“缘木求鱼”,而是要解决好“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的矛盾,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浑然一体、和谐统一、良性循环,真正达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的意境。这些论述立足“认识只是外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唯物史观,结合客观的经济发展过程阐述了生态认识史,指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自然前提,强调经济的发展要“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只有在生态系统协调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稳定而迅速的发展”,深刻阐明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形象表达了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
二、美丽中国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力印证,彰显了这一科学论断的强大引领力量
思想决定行动,理想凝聚力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1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扎实推进美丽浙江建设。10年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盆景变风景,化苗圃为森林,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在浙江裂变出巨大能量,成为千万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赋予了浙江这片绿水青山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展现了“美丽中国”建设中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探索与担当。
回首十年之路,我们感到:这是一场信念笃定、薪火相传的接力赛。山河湖海皆备、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既是资源小省又是经济大省,如何处理好环境和发展的关系、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历届省委高度重视的问题。2002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绿色浙江”;2003年,在习近平同志的重视和推动下,浙江成为全国第5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同年召开的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把创建生态省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正式提出。2005年以来,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到2010年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环保任务。2010年,浙江提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2012年,提出“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2013年,提出建设美丽浙江;2014年,提出建设“两美”浙江,打造“美丽中国先行区”。顶层设计接力推进,目标定位逐步升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引领浙江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回首十年之路,我们感到:这是一条直面问题、破解难题的发展路。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是对原有发展观、政绩观、价值观和财富观的全新洗礼,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如何正确把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不断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难”矛盾?十年来,浙江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方法举措,为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之路构筑了根本保障。2005年以来,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对钱塘江源头地区的10个市县实行省级财政生态补偿试点、对全省八大水系地区的45个市县实行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对丽水等地实行“不考核GDP和工业总产值”举措等,强调发展不只看“经济”的脸色,更重视“自然”的气色,加快走上“绿富美”之路。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为淳安等26个原欠发达县摘掉了“欠发达县”的帽子。十多年来,26个欠发达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多已超过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水平。26个县的实践再次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浙江将越走越宽广。
回首十年之路,我们感到:这是一幅为民惠民、造福一方的织锦图。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富一方百姓是政绩,保一方平安、养一方山水也是一种政绩”。2004年开始的连续三轮“811”环保行动,2012年以来持续实施的“四边三化”行动,让浙江城乡百姓切身感受到生产、生活环境的面貌更新。顺应群众对整治私搭乱建的强烈呼吁,2013年开始全面依法开展“三改一拆”(到2014年底共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3.73亿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3.17亿平方米)。将治水作为转型升级最关键的突破口,2014年起全面推进“五水共治”(2014年全省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推进多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使广大农村正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到2014年底全省97%以上的村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达到42%)。同时,浙江抓住经济发展速度、结构、动力调整转换新机遇,在全省着力建设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兼顾地方历史经典产业,努力打造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通过坚守“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浙江生产与生态和谐,自然财富、经济财富和社会财富同步提升。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国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第二,浙江的绿水青山正孕育和迸发出五彩斑斓的“美丽经济”,让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是浙江“走在前列谋新篇”的重大使命,也是我们推进民族永续发展的共同责任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赋予浙江“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要求浙江“更快一步、更进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时,总书记强调指出,“山清水秀是浙江最大的资源和资产,必须保护好”,“这条路要坚定不移走下去”。总书记的讲话,让人倍感振奋、倍增干劲。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全局出发,站在“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哲学高度,扩宽视野、开阔思路,矢志不渝地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子走下去,源源不断地把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努力使浙江水更绿、山更青,天更蓝、地更净,民更富、省更强,加快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在迈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进程中继续发挥样本示范作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是从浙江生态省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真切期盼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一科学论断与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相联系、相贯通,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观、生态系统观和民生福祉观,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多年来,在全国社科界、新闻界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在座各位的研究、宣传与推动下,全社会对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探索有了更为全面、鲜活的认识,相关工作的研究也已被纳入中央马工程重大课题。藉此研讨会机会,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同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指向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思想,仍亟需从规律性、系统性、前瞻性、操作性等层面拓展研究内容、升华思想认识。我们衷心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成为一次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交流生态治理经验、促进生态文化自觉的重要契机,共同为描绘“美丽中国”蓝图、实现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湖州市委书记裘东耀
2005年,习总书记在湖州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指出生态资源是最好的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的增长,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要知道放弃,要知道选择,要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习总书记的这番讲话、高见为我们的发展指明的方向,提供了证据。正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宣传部和省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才有了湖州的发展。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为指引,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我们深刻认识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方面要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正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等不来的,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这一重要思想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努力追求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去年,湖州全市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1956亿元,增长8.4%;财政总收入29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7.8亿元,分别增长8.9%和8.5%;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分别为38959元和22404元,分别增长9%和10.6%。
“美丽乡村”起源于湖州,今年,我们为了创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市,坚持全面规划,示范带动,以面扩面,让“美丽乡村”在全省、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广大群众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过上了小康生活。
求是杂志社副总编辑黄中平
我们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浙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很有现实意义。
我们人类社会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决定的。上层建筑又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政治文化,都在一个社会环境里,离不开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所以我们讲五大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要解决温饱,今天,咱们经济富起来之后,大家盼望的是环保,追求生态。尤其是近年来,大家渴望蓝天、白天、新鲜空气,这种焦虑的心态,大家是一清二楚。
习总书记讲,人民的期望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愿望。那么我们怎么生态文明建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是第一次来到湖州安吉参观,看到肥沃的大地啊,无处不是郁郁葱葱,绿草茵茵如地毯,青山一堆美如画,农房、风景,很美。
安吉、湖州、浙江为什么能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头羊,走在时代的前列呢?这里的干部群众十年如一日,认真贯彻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
我从四个方面来讲,一是政治敏锐、善于创新,我记得列宁讲过一句话,政治家的就是走在运动前列,比我们更早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然后向我们指出规律,引导前进。习总书记2005年到余村,听到当地村干部讲关闭矿山、水泥厂、发展休闲经济,就在这一次考察中,提出了著名的科学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认识是一步一步深化的。安吉1989年发现第一颗白茶树,现在已经是17万亩白茶,产生巨大效益。什么叫生态经济、旅游经济,看现在安吉的自然环境,就会明白一些,到春天来的时候,可能会更美。
第二点,我觉得总书记,他是敢于担当、富有定力,从当前越来越深入的反腐败可以看到担当。“宁要......不要.....”的句式也体现了担当。从总书记余村考察短片可以看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时候,我们应该考虑人民群众的期待,千秋事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点,统筹治理。领袖啊,就是运筹帷幄。他就明确讲,生态文明建设“四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要把它纳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以生产方式改变为例,第一次转变,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第二次转变我们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第三次转变就说我们要以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以说这样一个大改变,要顶层设计,没有一个综合治理是不行的。环境上,不能提征服自然,只能去发现自然规律,利用这个自然规律,取得人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另外在制度建设方面,总书记明确讲要划定和守住生态红线,要依靠制度,来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等。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四点,深入浅出,话语惊人。“两山”语言生动、深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他的思想,这么快的被大家熟悉了解。第一次到安吉来,看到这里的发展很激动,更深刻证明“两山”理论威力。我现在很看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浙江、湖州、安吉这名优秀的榜样。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
很高兴来到“绿水亲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诞生地余村,与各位领导、专家一起,共享生态文明的思想智慧,感受美丽中国的无穷魅力。这样优美的环境,这样从容的心境,肯定会让我们对“两山”有更深切的理解,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更充分的信心。
早在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嘱托大家把环境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和中华民族永续战略高度上,认识和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
十八大报告中,有两个词汇最能打动人们的心弦,一个是公平正义,一个是美丽中国。公平正义加上美丽中国,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好日子。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深情地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能成长的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纲领。
更优美的环境赫然在目,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正在开启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已成为当代中国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浙江省委宣传部、湖州市政府等四个部门联合召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研讨会,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们高兴地看到,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诞生地,浙江省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中国的前列。以湖州和安吉为代表的浙江各县市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不仅保护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了共赢共生。特别是安吉,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县。
行走绿色浙江、绿色湖州、绿色安吉,我们可以真实而深刻地体会到生态文明的精义。这个精义,概括起来讲,就是“三个合一”。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情景合一,美丽心灵和美丽环境相得益彰;知行合一,自觉认识和落实行动完美结合。“三个合一”,成就了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两山”浙江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在中国建设的美好前景。
长期以来,《光明日报》对浙江“两山”给予了密切关注和浓墨重彩的报道。浙江、湖州、安吉在光明日报获得很多版面报道。这些报道,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今后,《光明日报》将更多、更好报道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安吉县委书记单锦炎
十年前,正当我们实施生态战略起步的初期,习总书记又一次来安吉调研,给我们指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前进方向。十年来,我们牢记习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不断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推动“两山”重要思想在安吉落地生根、结出硕果,实现了从环境污染负面典型到生态文明样板示范的转变,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从地方经验到国家标准的提升,并先后获得了全国首个生态县、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全国首个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全省首个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授予中国第一个县域联合国人居奖。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分别是2004年的3.7和9.6倍。万元GDP能耗0.42吨标煤,低于全省、全市20%-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左右;外贸出口从2.2亿美元增长到24.7亿美元,年均增长27.3%,目前已与“一带一路”沿线95%的国家发展了贸易往来。今年,还被中国社科院评为2014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第50位。安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习总书记“两山”重要思想的强大生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持之以恒优美环境,养护绿水青山,不断改革创新、久久为功。始终把优环境作为最基础的工作,持续加大生态保护、环境整治力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植被覆盖率达到75%;农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以上,大气负离子最高值达到31000多;地表水、饮用水、出境水达标率为100%。
一是生态理念一以贯之,内涵不断深化。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经历了“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邪路、以为“绿水青山”自然会变成“金山银山”的弯路之后,着力在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上下功夫,坚定不移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从2004年设立全国首个“3? 25”生态日,到2014年县人代会通过决议,以一个县的最高“法定”形式,把每个月的第四个星期三作为全县“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治气治霾”等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推进日,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国美丽乡村?世界绿色人居”的特色功能定位、“生态文明全国示范、城乡统筹全国样板”两个全国的目标引领、建设“富裕美丽幸福三个安吉”的实践路径、打造“传统特色产业、新兴生态工业、休闲旅游业和生态循环农业”的四大特色产业、构筑“经济技术开发区、省际产业示范区、教科文新区、灵峰旅游度假区和环笔架山现代农业园区”五大园区空间规划布局的“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格局。
二是环境整治重拳出击,力度不断强化。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十招”转型升级组合拳的有利契机,按照“山水联动、水陆同治”思路,把“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三四五”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实施“山青水净”三年行动,强力推进环境整治。我们注重氛围营造、习惯养成,从2013年3月起,每月一次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推进,目前已累计开展29次,拆除各类违章378.8万平方米,完成“三改”面积504.8万平方米,整治河道176.5公里,成为全省“三改一拆”行动先进集体、首批“清三河”完成县、首批“无违建县”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不断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管理方式。按照“体制改不了改机制、机制改不了改方法、方法改不了改措施”思路,加大基础改革创新力度,破解重点难点问题。针对安吉水砂、山砂、田砂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实际,在全省首创矿产资源统一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实施了“五级河长”联动治水、森林公安与地方公安联合执法、基层国土与规划联合办公等新模式,全方位加强生态监管,并积极探索推行以“限药、减肥、禁烧”为重点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对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扩大封山育林面积,推动对自然资源直接使用向间接利用转化,生产生活方式从“靠山吃山”向“养山富山”转变。
第二,坚持不懈推进项目,转化绿水青山,不断增强实力、转型提升。在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的同时,突出把生态休闲旅游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2014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204.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5亿元,实现了“月接待游客过百万、月旅游收入过十亿”的良好局面,分别是2004年的4.6倍和17倍。旅游产业对GDP、地方财政收入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12.5%、11.5%和48%。
一是项目引进全程监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项目洽谈引进全过程,落实到项目跟踪对接各方面,着力推动引进项目与绿水青山相融合,提升项目与环境的匹配度。严格执行项目、总量、空间“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探索建立新上项目专家预评估、“环评一票否决”等制度,从源头上管住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近3年来共否决项目73个,涉及投资22.1亿元。
二是项目建设全域布局。打造中国“四季家园?安吉景区”。按照省委省政府把安吉作为“浙江泛自然博物园”的功能定位来规划建设、按照“大景区”来管理经营,制定出台休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重点推进以县域中部25公里高端休闲产业带为主轴,以灵峰旅游度假区为核心的“一核一环五区”,建设高端休闲项目集聚地、样板区。目前,全县共有竣工、在建和重大前期产业类、公共设施类休闲旅游项目81个,总投资747亿元,形成了洽谈、签约、建设和投产“四个一批”的良性循环。
三是项目推进全面服务。坚持把旅游发展目标,落实到项目规划空间坐标,量化到土地供应指标,把任务分解到年度、落实到季度,建立健全领导领衔破难、审批全程代办等项目服务机制,先后建成了中国大陆首个世界知名品牌乐园—凯蒂猫家园、亚洲占地面积最大的水上乐园—欢乐风暴、中国大陆第11家、浙江省第2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驻县级城市的世界顶级酒店—JW万豪以及老树林、鼎尚驿、君澜、阿里拉等精品度假酒店,和我们今天在座的重大浙商回归项目大年初一风景小镇等一大批“大好高”旅游项目,迎来了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丰收季。此外,港中旅、省自然博物院、上影安吉影视产业园、音画乡村、五峰山体育公园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戛纳中国影城综合体、纪中文化影视基地等重大旅游休闲项目已经启动。
第三,时刻不忘惠及民生,分享绿水青山,不断实干担当、为民谋利。坚持把为民谋利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按照“经营富民、服务便民、成果惠民”思路,加大民生服务保障力度,推动生态红利惠及群众。
一是经营美丽乡村富民。推动美丽乡村从规划建设美向产业发展美提升、从注重项目建设向注重经营管理转变,成功创建全村域3A级景区3个,山川乡被评为全国首个全乡域4A级景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型、生态农业型、项目带动型等多种村庄经营方式,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2014年农家乐及相关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增收349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2%。
二是提升公共服务利民。持续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获得感。目前已实现村庄污水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联网公路、城乡公交、劳动就业、卫生服务、居家养老、学前教育、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清洁能源使用和农村信息化运用等13项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还有52个村和26个村分别建成农村文化礼堂、农村数字影院,让农民不出村、即可办成事、又享居民福。
三是完善制度成果惠民。围绕“生态建设全民参与、生态成果全民共享”,深化生态乡镇、生态村居以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美丽村落、美丽家庭、美丽校园等美丽细胞创建,努力让群众在生态建设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健全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信息公布制度,主动接受公众监督,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首创新华社发布中国美丽乡村(安吉)幸福指数,量化群众幸福感,成功实现平安县“十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