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公安边防风采 > 警营文化 正文
永远不忘的峥嵘岁月
图为:陈素文老人和张兴龙老人在柳市中学向学生讲诉自己的抗战故事
图为:老人向柳市中学学生讲诉抗战故事

  某天的午后,阳光照进屋子,陈素文老人坐在窗台边,翻阅丈夫黄宝琳生前所写的回忆录手稿,她在回忆,回忆和老伴的过往,那段峥嵘岁月……上月20日,黄宝琳因心肌梗塞去世,终年93岁。

  8月28日上午,笔者来到黄华镇南山前村,在陈素文老人的带领下,绕过一条小路,到了她的家中。房前的庭院不大,却种满了花花草草,三层的小楼房墙面上,还有爬满过爬山虎的痕迹。

  “阿妈,我想请你给辖区中学的学生说说你和黄宝琳老人的故事。”见到陈素文老人,笔者表明了自己前来探访的目的。

  “好的。”陈素文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在黄宝琳老人家里,笔者看到,客厅的茶几玻璃下压着几张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合影。

  陈素文老人拿来了她和老伴在去年的合影,照片里,黄宝琳老人看起来有些瘦弱,但在老伴陈素文的眼里,他那瘦弱的肩膀却能扛起千斤的家庭重担。陈素文老人一边看着照片一边向我们讲述了她和老伴的抗战故事,虽然老人年事已高,但对一些细节仍记忆犹新。随着战斗故事的跌宕,我的心也跟着起伏。

  陈素文比黄宝琳小4岁,也是乐清人,抗战结束后两人才相互认识并结为夫妇。陈素文说,老伴的抗战故事,在相守的60多年里已经听他说了一遍又一遍。

  1939年,虚龄17岁的黄宝琳在温一中就读初中毕业班。战火之中,学生们的抗战热情高涨,不少同龄人相继赶赴战场。黄宝琳也开始心动。一日,他在《瓯海日报》上看到了陕西抗日军政大学正在招生的消息,便立即报名考试。经过笔试和体检后,黄宝琳和一位同学考上了。

  离出发前的半个月,他返家筹集路费,但又不敢让家人知道他要去打仗。他动尽脑筋,突然想起祖父的银钞是放在楼顶书橱中的。于是,他趁祖父外出时,翻遍了书橱,终于发现一本书里夹了200元现钞。

  黄宝琳悄悄把钱取出,第二天就回温州办了休学手续。

  回温后没多久,温州的亲戚将他要出门的消息告诉了他祖父。祖父得知后,赶到温州阻止他。黄宝琳生平第一次反抗了祖父,岂知祖父一怒之下提起他的皮箱就走。黄宝琳当时惊了一身冷汗,要知道,那路费就在行李箱内!

  就在黄宝琳手足无措时,祖父又返回来,同意他出去,但必须先回家与家人告别。

  黄宝琳奉命回家,父亲同意他出门读书,却是让他去宁波水产学校读书。但黄宝琳立志要去陕北,不听劝阻,气得父亲又将他的皮箱拿走。

  不过这回,黄宝琳学聪明了,他早已将箱内的钱贴身藏好。不顾父亲的反对,他毅然启程了。

  黄宝琳和同学以及三位护士结伴同行。因为他们一路上用的是八路军护士通行证,在途经陕西汉中时,他们五人被国民党陕鄂边区警备司令部扣下了,并被关押、盘查了一个多月。

  在得知他俩是抗日大学的新生后,对方便要求他们转考黄埔军校。

  经过考试,黄宝琳的同学因为体检不达标被刷了下来。“在哪里读书不是为了上战场打鬼子。”于是,黄宝琳阴错阳差地成了黄埔军校第16期的学生。

  1941年元月,黄宝琳正式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军政部第九补充兵训练处,负责后勤保卫。

  1943年2月左右,黄宝琳所在的部队奉命奔赴云南,拨编军政部远征军兵站总监部运输第4团。在那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运输军需。

  1944年5月,远征军发起对侵占怒江、腾冲等地日军的全面反攻,黄宝琳所在部队接到运输任务,需要运输一批重迫击炮炮弹。这种炮弹是从印度空运而来的,每颗炮弹加上附件,重量约有50多公斤。

  由于滇缅公路遭日军飞机轰炸,而途中多山路,汽车运输速度太慢,于是他们采用了人力运输的办法。每个人背着一颗炮弹,在高山峻岭中的羊肠小道里负重前行。黄宝琳是运输队里的常委中队长,原本不必背重负,但他还是主动背上了炮弹,走在队伍中。“才50公斤,那时候体力足。”他笑呵呵地说。

  到达昌宁县后,他又来回从凤庆县鲁史镇运输大米,供应前方军粮。一次来回需五六天时间。就在滇缅战役即将结束之际,黄宝琳染上了回归热病,被急急送往重庆医治。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宝琳以祖父病危的理由请假回家,并一去不复返。

  黄宝琳的回忆录共有98页,至少两万字,其中有关抗战前经历的部分就占了三分之一。陈素文说,从1996年开始,老伴经常执笔写上一两段,慢慢地就写成了这本回忆录。

  回忆录里,记载了他在从军以及艰难岁月里的点滴生活。翻阅他的回忆录,细细品味那一个个战斗故事,让人强烈地感到,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黄宝琳老人伟大的抗战精神和崇高信念。

  事后,我带着陈素文老人和边防辖区里另一名抗战老兵张兴龙来到柳市中学,为学校的学生说起了自己的抗战故事。

  我站在远处,静静地聆听老人的故事,感受着历史带来的厚重,站在一条河流之中时间是水,回忆是水波中的容颜。看到的不是当时,而总是在当时之前,或者当时之后,曾经的世世代代,心口相传,融进了我的骨髓灵魂……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