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省政协第三年持续深化开展“五水共治”民主监督。今年“万千行”活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消除”、“两提升”、“三覆盖”实施情况,由三级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领千个小组、万名委员,分赴万里江河看水质、查清淤、找短板,深入万个村庄看管网、查运营、研机制,全力助推完善和落实“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和“三个不带入”全面小康决策部署贯彻执行。

嘉宾简介:

王珂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委会常委,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

林雪平
金华市政协委员、浦江县浦江县安监局副局长

朱兴妙
永康市政协委员、永康芝英镇党委副书记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收看2016年第一期“政协委员话治水”网络访谈节目,本期节目我们将围绕“河湖清淤与治水长效机制建设”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我今天我们的节目约请了三名省市县政协委员,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是:

  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省委会常委,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 王珂

  金华市政协委员、浦江县浦江县安监局副局长 林雪平

  永康市政协委员、永康芝英镇党委副书记 朱兴妙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政协委员就“五水共治”长效机制的建立积极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本期访谈的几位嘉宾也长期关各地“五水共治”工作。首先各位嘉宾能否就此前民主监督、基层实地调研的相关情况做简要的介绍。

  林雪平:大家上午好,是来自基层的市政协委员,我省“五水共治”开展三年以来,各地轰轰烈烈又扎实的开展了各种河流的工作,对农业农村面临的污染,工业废水污染进行了整治。我们金华市浦江县原来的两条主要的河流水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到现在的三类和二类水,这些成绩的取得跟我们基层的政府、党委,还有我们基层的委员的民主监督,和基层群众切身的投入是有关系的。我总结“五水共治”做得好,成效的取得和三方面的工作有关。

  第一个是“五水共治”,地方决心的信心有多大,取得的成效就有多大。以我们浦江为例,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来开展这个治水工作。把低小散污染的企业集聚到园区里面,农业的面源污染,把畜禽养殖场关停、整治,保留下来的养殖场是原来的三分之一。通过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治,养殖场整治的非常的好,达到了两个100%的效果,畜禽的排泄物100%资源化的利用,畜禽的污水100%的零排放。可以说农业农村面临的污染整治是非常的彻底的。

  工业产业像水晶产业,建成了四个很大的水晶集聚园区,原来的两万多家的水晶企业,通过整治以后保留下来是不到一千家。这些企业都集聚到这个水晶园区里面去,原来的黑臭河、垃圾河都没有了。

  第二点,我们要体现公平公正,才能得到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个话题是这样的,养殖场关停的是什么标准,大家一视同仁,不能说你关系好或者说领导打过招呼,该关停的不关停。工业企业也是这样的,只要不达标排放,你有污染的该关停就关停,不能说你是纳税大户或者是当地的党员干部就可以缓一缓,不行的。

  第三、“五水共治”还需要精心的谋划,科学治水。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和县里面的统一管理要协调配合。科学治水从哪个方面开始做起,轻重缓急要分清楚。我们浦江的治水是这样的,先清理三河,再把岸上的面源污染同步的整治好,最后开展河湖清淤工作,才能取得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现在“五水共治”中,其他的问题解决起来都还比较容易,有一件事现在还比较难。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的雨污分流管道很难解决,以前雨污是不分流的,现在尽管经过了整治,但是还不是很彻底。其他的地方也很多,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村、社区、企业,一旦雨污分流不彻底以后,遇到大雨天,雨水、污水就混合起来,污水处理厂也处理不了,溢出来了雨污河流的水会流到河塘、村、溪里面去,造成一定的污染。我先讲这些。

  主持人:感谢林委员给我们分享的情况和目前遭遇到的一些问题,下面听听永康这方面的经验。

  朱兴妙:近几年通过上下努力,我们在轰轰烈烈开展“五水共治”工作,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应该说河流的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成效比较明显。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重点推进的中心工作,也是我们各级政协重点参与的一项工作。我们永康政协一直致力于监督和助推“五水共治”工作。我们各级委员也是进行争当“五水共治”榜样,由各级政协委员在“五水共治”过程中充当各级河长,有政协主席、副主席,还有一些乡镇的其他的正级河长。

  在这个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问题,助推了一些工作。特别是像基层一些具体开展的青山河、黑臭河、饮用水源保护,雨污分流改造,生活垃圾减量分类,还有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河塘清淤。各方面的市场调研,实地调研,各级委员参与到其中也发现了问题,进行了反馈,对当地的乡镇进行了交办。

  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由于历史的原因还不是很完善,特别是雨污分流。截污纳管工程,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是还有雨污不分,农村生活污水直排还是存在的,包括农村生活生产的习惯还没有改变。这个习惯没有改变以后,造成了生活的污水直排。

  三是利益的趋势,部分的企业偷排、漏排的现象。

  四是河道的瘀积造成了水体的污染,有一些地方没有活水来的时候,导致水体发黑发臭,造成二次污染。

  五是通过近几年“五水共治”不断的推进,全民参与的氛围初步形成,但是基层群众治水护水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的发挥。特别是村级组织最后一公里,还有民众包括企业、企业组,最后一公里责任和主体意识发挥作用还不够。这些方面还要进一步的加强。

  针对这些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包括村级找准原因,切实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改造,全面推进打击减量分类,进一步实施清淤工程,强化工业面源污染和非法排污的整治,大力营造上下同力治水的氛围,打一场“五水共治”的战争。

  主持人:分别感谢林委员和朱委员给我们的介绍,接下来我们想问一下王珂,就我们刚才委员提出了当地目前存在的问题,比如说一些共性的问题,农村面源比较广的情况,河道瘀积的情况,家庭污水直排的情况,你给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王珂:刚才两位讲的很到位的,一个我们浙江省确实从我看到,平时我们活动和工作中,感受到现在的河流湖泊在好转,明显的清洁化了,特别是原来比较明显的牛奶河、黑臭河有大大的减少,而且在不断的美化。

  更主要的是从各级政府,我听了很多的报告,从省委书记开展到基层的乡镇以及平时工作中的接触,确确实实把环境,把可持续发展这样的理念和认识已经贯彻到我们整个工作中去。而且我们的全社会对环境从来没有那么重视过,确确实实把它做成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未来发展什么,发展为了什么,这个共识上了认识超过了技术和工程上解决的问题。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我们人造成的,我们要解决问题要靠人,所以我们人能不能少造一些矛盾和问题。当然历史的旧账要解决,但是解决旧账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再添新帐,所以我们真正从我们认识上,从我们未来做、行,我觉得讲讲容易,做做难。“五水共治”开始到现在不容易,真心的投入、转型、解决问题,没有这么大的决心是不可能做多的。但是这种决心转化到未来是什么?还是我们对整个环保的意识,对我们的发展方式,对我们关心小康生活水平真正要提高这样一种高度上来做。

  问题形成是一个客观的问题,比如说委员讲的,雨水和污水管道不分流的问题,那就是以前我们搞建设的欠帐,如果你要现在完全解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是我们首先对新建的小区那就我们首先要做好这个,我们对相关的新建的一定要明确做好,对历史上的问题我们逐步的来解决,包括农村养殖,我们以前也是养殖,为什么现在的养殖就会带来了一些污染的问题?这个就是说还是我们的生产方式在改变。以前我们一家一户,比如说养猪,以前也不多,而且这个废弃物都用到自己家的自留地里面的,但是你集中养殖了,现在的生产化集约化了,你意识不高就会带来一些问题。所以真正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有一个制度,首先我们要有意识,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要做的,每个人要做好你要知道这个环境未来是有危害的,那我就要采取措施,措施是各方面,从生产规模的可行性到相关配套的设施,包括废弃物怎么样综合治理利用?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了决心,有了大家的认识和支持,这个事一定可以做好。

  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到,浙江省在“五水共治”中的决心是很大的。现在整体的环境质量是不错的,但是你看我们浙江省的环保执法力度可以从追究环保事件的执法力度结案数可以看,我们在全国是最高的。难道说我们的浙江环境问题是最严重吗?不是。恰恰是反映了我们浙江的高标准和要求,这样的导向的认识再加上监管力度的保障,你看现在我们讲以前说家丑不外扬,政府也不希望把自己的短处揭出来,但是现在敢于面对问题。比如说浙江电视台新闻聚焦里面就暴露我们现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没有你的我的家丑的问题,也没有政府面子的问题。包括现在全媒体、自媒体时代,朋友圈里面拍的风景美丽的图很多。昨天我们的微信群里面,大家对有一些问题在反映,反映了以后环保志愿者主动的参与和监管。这样的一个时代,那是真正能够解决我们看得到希望的时代。暂时有点问题没有问题,只有我们真正意识到我们怎么样发展,我觉得未来我是很有决心的,暂时如果有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因为问题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所以只要我们的决心在,我们的政策机制在,只要大家都觉得对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包括我们后代未来的利益,那一定是能够解决的。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了浙江省的“五水共治”开展三年来,全省城乡水环境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善,那么巩固治水成果和建立长效的水环境保护机制有哪些值得关键的重点?请王委员介绍一下。

  王珂:我们现在发展战略的思考,我们觉得我们未来到底靠什么发展?我们浙江省以前是民营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在当时的社会,我们叫胆怯经济的时代,我们浙江走在前面,但是未来怎么样发展?

  首先,机制是建立在你发展的理念上的。我还是觉得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的贯彻到落实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指导和机制的执行中去。除了靠浙江人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浙江未来的优势在哪里?浙江原来是七山二水一分田,以前山和水的阐述不是那么的多,但是未来发展什么?浙江美丽的山川和河流,以及浙江长期以来形成的这些肯定是一个未来发展的要素。

  浙江四季分明,春夏秋冬有不同的美,我们浙江的锦绣大地,青山绿水干干净净,包括浦江,看到真正的周边不光是河流清净了,周边的环境的整治,相关的老百姓能够享受,甚至外来人到浦江去看一看,画画写生,走走路,骑车,所有的东西都在。所以说首先要有大战略,然后有好规划,然后要有好的政策的制定。现在说供给侧改革,你要关注什么,限制什么,发展什么。我们现在不要仅仅局限在抓环保,抓环保是一定要做的,因为要还欠帐,但是一定要有意识。

  我现在环保搞好了,浙江才能发展得更好。这是原来的短板,我们未来要变成长板,浙江的山山水水是我们全中国或者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没有办法比拟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长久的发展。包括我们对一些违反大战略的现象,这些做法从政府考核,我们现在讲主要领导政府的离任的自然资产要审计,你在一届政府作为主要政府,对生态资源是增值还是贬值了,你对现在不利的到底采取了什么措施?对做得不好的是不是认真的监管,是不是认真的执法到位?这个未来要做好这个东西我既有信心,我们也要这个是长期的过程。

  主持人:河湖清淤是巩固治水工作现有成果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的深远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根据各委员的了解,目前上述工作在各地开展的情况怎么样呢?

  林雪平:源头在哪里?作为河流、水库也好,就是上游。另外一个源头是河流、水库、池塘或者是湖泊的底部,积累了大量的瘀泥,成分非常的复杂,有垃圾、泥沙、重金属。这些不清楚掉的话,“五水共治”的成果得不到巩固。源头的水不活了,那么你池里面的水不会清。

  作为我们金华来说,我们的清淤工作是这样的,整个金华市清淤的总量是达到五千万方,全市需要清淤的河道有700多,河塘有1447口,累计需要清淤,我估计需要三年的时间。今年的任务已经明确了,全市各个县市区都下达了任务。

  一是非常的重视,因为都表态了,绝不把污水带到未来。

  二是任务非常的重,时间也很紧。清淤工作资金和设备的投入非常的大,大家都感到非常的困难。再加上雨水比较多,对清淤工作比较大。因为青山河的瘀泥要分类的处置。一方面清出来的瘀泥如果说重金属含量可以达标的,可以作为果园或者是苗圃的有机肥。二是如果是沙质比较多,或者是水积比较多可以作为做砖的材料。三是如果是纯粹的泥沙可以就地堆积成小山,作为绿化的泥土来用。

  清淤工作做好了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一个是清淤清好以后水质不会反弹,过程中可以对河塘的加固,可以对绿化美化,这些工程都可以连接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腾出好的空间和环境,促进原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催生旅游、休闲、养老、健康等产业,也可以促进招商引资,人民群众肯定会对清淤工作积极的参与,评价也会非常的高。我了解的情况就这些。

  主持人:我们发现金华对我们河湖清淤开展还是比较全面和彻底的,现在还会懂得废物利用,或者是变废为宝,促进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永康这方面怎么样呢?

  朱兴妙:我们永康在全面的行动,水体都有自己的生态平衡,如果说破坏以后会发黑发臭,导致其他的水环境的破坏。这也是我们在基层工作中水质整治以后出现反复的原因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瘀泥不除,治水工作难以彻底。另一方面对于防洪排涝,还有农业生产的灌溉,通过清淤恢复这些功能,还可以促进形成新的生态平衡,还可以通过清淤对我们的河道治理,治理之后使河道变深、变宽,使水变清。进而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使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好。

  我们基层也不遗余力做这项工作,我们永康也跟全省其他的地方一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把调查摸底的情况全部摸清楚了。永康整个清淤调查出来有将近540万方左右,制定了2016年和今后几年的计划,其中我们2016年的计划清淤不少于160万,完成池塘、山塘清淤2000处以上。统计到四月底我们已经投入资金是1400多万,完成清淤河道有31条,河塘7处、山塘362余处,清淤总量63.6万方。通过清淤,其他“五水共治”的工程大力的推进,水质今年和去年的相比有明显的提升,成效逐步的显现,老百姓对这项工作很支持。特别是一些房子前后的沟渠都在自发的清理,老百姓的意识也在逐步的提高。清淤这项工作是比较得民心的工程,我们基层的积极性很高,也有信心,这项工作一定能够做好。

  主持人:王老师,刚才两位委员分别就各地的情况给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他们也举例很多的数据跟我们说明他们现在工作的计划和开展的情况,河湖清淤与水域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何能够使治水工作更加深入的结合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实现科学治水?

  王珂:我还是要强调我们的意识,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清淤的任务那么的重,是因为我们对以前科学发展带来的不负责任的后果。因为我们有了这些问题,我们要更多的反思我们的发展工作,当然这也有历史原因造成了。当然瘀泥也是一种生态的现象,如果不是污染的瘀泥本身是没有罪的,如果是自然,这个瘀泥本来处理起来是相对容易的。现在就比较复杂了,现在要解决清淤问题,首先重要要明确,然后是不同的处置方式,因为污染的方式不一样,处置的方式也不一样。重点有重点的解决方法,轻度或者说没有污染的,那么我们有另外的一种解决方法。

  我们这些投入都是我们全社会的财富,所以我还是觉得,一个要明确重点,哪些地方确确实实没有污染到严重的,如果不全面清淤,不解决问题那就要全面清淤。如果说问题不是特别的严重,那么我们怎么样解决?所以说不同的方法一定要因地制宜,一定要看你的程度怎么样。另外不要把我们的瘀泥不要和污水处理厂的底泥混起来,有一些在开发区周边的,工业园区周边污染特别严重的,那他也是比较厉害的,有得也并不这么害怕,我们要实事求是的看这些问题。但是在处理的方法上要更加的科学合理,小的河流都是抽干了以后再来处置的,既然抽干了,我看到有一些地方既然抽干了,他还是拿高压水枪冲。我想既然抽干了,为什么不直接把它挖掉呢?这个量就少了,但是冲比较方便。所以这些怎么样来做?既然已经抽干了,就没有必要高压水枪冲了。

  所以我觉得对瘀泥的东西要分不同的情况,历史上既然有这个毛病存在了,我们要解决的,但是解决的程度和方法要适度、合理。不是说高标准就是最科学的,你比如我们的水都要达到像千岛湖那样的干净,那是不干净的,只要是合理健康的也行的。因为你如果真正现在太高的标准,今后迟早要反弹的,不切实际的。所以清楚瘀泥我是赞成的,要解决我们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瘀泥不解决你这个问题不解决的。但是为了长久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岸上的问题,我们发展方式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来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功。不要说“五水共治”治好了,再过几十年再来治。所以我们现在要总结经验教训,同时对问题的解决不要一刀切,要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不要太高的目标,一个县市一定要清理瘀泥达到多少多少,我们通过调查和抽样,污染严重的一定要做。

  主持人:刚才两位委员也介绍的,在我省城乡基层,河湖清淤等“五水共治”相关的各项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紧紧依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那么如何充分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到治水工作中来?

  林雪平:据我了解,清淤现在一个是重点清淤,一个使科学清淤,是责任清淤,还有一个是全民清淤。刚刚这个问题涉及到全民如何发动全体的人民群众来清楚瘀泥的事。

  我们浦江的做法是这样的,结合党员干部带头,把村头地角的池塘由集体来负责,房子前后的沟渠由村民自行的清淤,养成这么一个习惯,制定村规民约,这样的形式固定下来。作为责任田一样,门前的雪自己扫。这样的做法大家都愿意,大家都认为是应该的,这样就好了,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光光靠政府,政府两大清淤任务难,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非常的大,当地政府不堪重负,所以发动当地的人民群众来做这件事。因为很多的瘀泥清理好了以后,下雨天它还是会瘀积的,这样做的话比较切实可行的。

  朱兴妙:我的情况跟金华市差不多,群众的广泛参与、主动参与是确保治水工作取得实效和实现长效管理的重要保障,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在"三有"上下功夫:一是有氛围,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党员干部(代表、委员)带头示范引领,另一方面要加大反面典型曝光、惩处力度,如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微信随手拍等加强公众监督,形成爱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舆论和社会氛围;二是有载体,即让群众参与五水共治要有平台,如可以通过美丽乡村创建、最美庭院(清洁农户)评比、垃圾分类竞赛等活动,让村民乐于参与其中;三是有制度约束。各村要把五水共治纳入村规民约进行约束管理,甚至可以与村民待遇享受挂钩,让自觉遵守规范的村民有获得感、能够得到尊重,使不守规矩的村民有失落感、促使主动整改。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度约束实现自我管理,通过塑造美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村民拥有获得感、提升幸福感,让五水共治我要参与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主持人:谢谢两位委员,他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通过一些奖励的机制来促进他们积极的参与到“五水共治”行动中来。河湖清淤开展的同时,有哪些配套的治水工程可以同步开展,从而实现更加系统的推进治水工程?

  王珂:我刚才觉得他们两位讲的非常的好,我们确实要解决这些问题,全民和老百姓的参与是如此的重要。但是这个参与更多的是首先要有自发的认识,环境的好是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的,环境面前人人公平,好了你就可以享受到,不好你就要受到惩罚的。所以说环保的意识,因为我们要做好这个问题,首先要管好自己,从日常生活做起,你怎么样更环保,怎么样对“五水共治”对我们的家园做出贡献。

  比如说在日本,日本是一个特别卫生清洁的国度,老百姓的环境保护意识非常的强。公共空间里面垃圾箱都比较少,因为他自己出行以后,带了一个袋子,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这种意识你感觉到过分吗?这样的意识有了,这样的环境才能真正的做好。环境是给我们子子孙孙的,只有这样的意识管好自己了,从哪里开始呢?良好的生活习惯。我觉得我也没有做好,我觉得还要努力从更高的要求做这个事。同时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也要做好该做的工业的监管,我们中国人有传统文化,把自己的事管好了,别人的事不用管。现在要敢于监管,对那些恶意破坏环境的要敢于斗争,现在有一些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习惯还在。

  从刚才主持人讲的,怎么样更好的综合来做,这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治水、清淤是有投入的,我们在解决历史的问题,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效益,这个效益不光是水的效益,我们希望对整个社会未来可持续的发展也能够有效。所以我们浙江在推动现在的美丽经济,你看我们现在的农家乐、民宿,我们现在的大家喜欢的花海、果园,甚至你看马拉松跑步,农村的马拉松,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欣赏美丽的环境。未来你这个地方你自己愿意做,而且能够吸引其他的人来,这个地方才是有人气,才能有发展,才能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所以我们在做“五水共治”的工作,首先要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注重整个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不是说环境本身的指标,还要重视整体的协调性的东西。比如说在治水的同时,河流有自净的能力。如果你外的污染源不强大的话,我们一般的生态工程就可以解决了。现在的河道里面做了水生植物,可以净化环境,既漂亮又能净化,为什么不做呢?我们在两岸怎么样做一些植被,这些植被既能够美化又能够减少一些污染物传到河里面去。污泥里面有重金属污染,主要是来源于工业的排放,这样的话我们要考虑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怎么样加强一些生态化,提高它自身的自净环境的修复能力和维持能力。同时在治理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样做好美化,让人更亲近水,亲近水的就是未来发展的机会。

  现在各级政府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对两岸或者使河边的美化还是有效果的,但是怎么样和两岸融合起来?现在这个美化跟你周边的总体发展战略能否结合起?这个才是重要的。我昨天看到媒体上良渚有一片草原,我一看很吸引人,在南方很少有草原的,草原边上有花海,老百姓去看了,这样人气就上来了。你看这些未来不光治理好了环境,未来还是一个发展的动力。但是现在的河流两岸,湖边的景观特色怎么样更有特色?比如说种树,你种什么样的树,这样和你的理念要结合起来。这个是未来怎么样追求既解决环保的问题,又要给未来的发展,跟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更高的提升空间,这种要更多的征求老百姓的,包括地方的一些专家的意识。只有这样的话,路方向是对的,效果是更好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委员专业的回答,接下来问一下朱委员,永康在开展鼓励群众参与到监督治水工作中,这项工作是如何推进的?

  朱兴妙:永康河湖清淤这一块,不光光是清淤而清淤。在清淤的工作开展中结合一系列的工程,包括水利工程的建设,生活污水的治理,特别是截污纳管,因为很多的瘀泥瘀积是生活污水垃圾乱丢、排而产生的。而我们现在在创建生态城市,两路两车的整治环境,包括农村的环境整治等等工程,一起结合相互推进,打出了组合拳。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包括清淤,刚才林委员讲到,包括绿化推肥也好,有机肥料,都可以接触到。永康有一个特色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瘀泥是拿来碳化,十吨左右的瘀泥可以生产一吨左右的生物碳,现在我们基本上销售到新疆那边了,那边要治理沙漠化,那边要用生物碳来治理。这样的话整个效益就比较明显了,既减少了投入又形成了资源化,所以说是一种比较生态的体制方法。还有农村的一些土方法,把瘀泥当肥料。现在是当季稻,我们一些清淤的瘀泥没有受到影响的,就直接通过高压冲刷排到田里面,通过沉淀以后作为天然的肥料直接利用,效果也是很好的。

  主持人:我想今天我们最后还想请三位委员对我们今天的主题或者说对于未来“五水共治”做一个总结。

  林雪平:我们党和政府,以及老百姓一定要把“五水共治”一抓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作为我们政协委员,也会一如既往的参与到“五水共治”中去,也会积极的进行这项工作的监督。

  朱兴妙:五水共治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实施三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其工程的浩大和复杂性、长期性,需要广大民众主动参与,需要我们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回应群众的期盼、社会的关切,真正形成"上下同欲、全民治水"生动局面,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浙江大地全面开花结果。

  王珂:“五水共治”是还旧帐,今后绝不能再添新帐。要知道为什么会造成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解决这个问题有多难,代价有多大,所以我们不仅要解决我们现在环境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要解决思想、观念、理念上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问题,只有这样浙江的锦绣大地才能真正的称为人间天堂,人人向往的地方。通过“五水共治”要改变浙江未来发展的方式,要让我们浙江成为全国小康生活的标杆,生态环境就是大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体现得到。

  所以“五水共治”可能是对于我们理念上观念上的改革,才是真正最重要的改变。

  主持人:非常感谢,再一次感谢三位的委员作客,也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的关注。本次节目结束,谢谢。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