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G20峰会专题 > 浙报全媒体报道 正文
杭城百姓讲述城市品质提升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2016年05月27日 08:38:29

  一座城市发展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这几年杭州的变迁有目共睹,尤其是像馒头山、杨家牌楼等改造难度较大的城市角落,经过整治改造,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百姓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真正做到了发展成果让全民共享。

  曲院社区主任王仕杰

  整治环境,城中村变身“城中景”

  记者江帆整理

  从去年8月份白沙泉联合整治工作总指挥部成立以来,我就再也没有休过双休日了。

  其实不只是我,整个指挥部20多名成员,大家不约而同地达成了默契:白沙泉有需要,我们就要来。

  其实,我也说不出具体的原因,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这股干劲一点也没减下去。只是每当看向窗外,白沙泉一天天的新面貌,心里就像燃起一团火,抑制不住地激动。

  白沙泉城中村位于西湖景区和西湖区交界处,与黄龙商圈仅一步之遥。这里曾经是杭州烟火升腾、油烟漫天的“夜宵一条街”,常住人口只有955人、外来人口却超过2000人。整治之前,我沿着街数过,一共有38家餐饮店、12家小旅馆、29家美容美发店、45家服饰店、20家小卖部和1家汽车修理厂,大多属于低端零售业态。这让白沙泉的环境不堪重负,安全隐患重重。这个傍山而建的小村庄本应以优雅姿态示人。对于脏乱的现状,我感到痛心。

  去年,杭州市全面启动白沙泉综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白沙泉需拆违的204户中已拆除197户,拆除率达97%,合计34581.68平方米。从整治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头扎进了工作里,一家家的走访,入户摸底,整治项目涉及的211户居民,每家每户的情况都能如数家珍。情况最复杂的一家,前后上门四十多次做工作,“不打不相识”,到最后跟户主还熟悉成了朋友。

  “你看,过去这里望出去房子挨着房子,现在有了空间,也能望得见风景。”现在若是来白沙泉看一看,老杭州人诧异变化之大。以前建筑杂乱、电线拉得如蛛网,现在建筑色彩统一以黑白灰为主,外观以白墙黑瓦木质感或白色门窗为主,经营性建筑的招牌还将统一。若问我,白沙泉改造以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是:环境变好了,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提升了。

  目前,区域内民居的外立面改造已经基本完成,这个月公建配套及市政建设即将入驻开工。我们和白沙泉一起进步,这次华丽转身,一天天地近了。

  思鑫坊居民楼友铭

  唤醒了记忆,也找到了幸福感

  记者周洲 通讯员王维诗整理

  思鑫坊承德里一弄20号,这里就是我的家。这些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吃完饭后,就会去思鑫坊历史文化陈列馆里逛逛。我今年已经70岁了,看着陈列的旧照片,经常回想起小时候的故事。

  人们常说,百年思鑫坊,半部民国史。书画家余绍宗、胡雪岩的侄子胡藻青、实业家胡海秋、医学家李茂之……这些名人的故居,就在坊间巷弄里。90多年过去了,思鑫坊至今还保留着“青水砖墙、乌漆大门、雕花门楣”的样子。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我也曾感到自豪。

  然而,上世纪90年代,思鑫坊的街区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无证商贩占道经营,青砖黛瓦被熏黑了,青石板上也布满了油渍;大宅院里,违法搭建随处可见;石库门前,生活垃圾堆积如山,外来车辆更是随意摆放。

  看着历史老建筑被蒙上了灰,作为思鑫坊的老住民,我们心里特别着急:一个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怎会遭受这般境遇?

  2015年12月开始,我发现家门口的油炸摊、烧烤摊、快餐店……30多家无证商贩陆续消失了。紧接着,学士路沿街的商铺也开始整治了,居民家中的违建也越拆越少。

  不到半年时间,让我们大家高兴的是:思鑫坊的民国风情又回来了!宽敞结实的黑漆门、朱红色的小格方窗、洁净素雅的青石砖……走在巷子里,头顶白云蓝天,呼吸着新鲜空气,久违的幸福感找到了!

  如今,思鑫坊的学士路沿街,开了一家青藤茶馆,穿着旗袍的沏茶姑娘就坐在门口,美得像一幅画。年轻的背包客也经常走进思鑫坊,好奇地四处张望。这里离西湖只有数百米,他们还以为这是杭州新开放的景点呢!

  思鑫坊变美了,我们也有了新去处。原先大门紧闭的徐宅,现在修缮一新、敞开了大门。老头子爱唱京剧,今年4月开始,他每周都会和一帮好友,在徐宅的大院里亮上一嗓子。我和邻里也经常坐在大院里拉拉家常。

  杨家牌楼社区居民杨善昌

  拆掉违建,绿水青山那么美

  记者 钱祎 通讯员郑静飞整理

  我在杨家牌楼36号住了整整75年,这里一点一滴的变化都逃不过我的眼睛。

  小时候,牌楼溪清澈见底,鱼虾跳跃,夕阳西下,我常常在溪水里游泳。可大约在20多年前,这样的景色就看不到了。

  地理位置好,外地租客多,家家户户开始自己搭建辅房,加高楼层,赚起了租金。跟着这阵风,我把家里一楼的3间房也租了出去。

  杨家牌楼的本地人口只有2000多人,高峰时期却挤进了近2万人。渐渐地,我们感受到了压力,房屋多得“前胸贴后背”,头顶上拉满密密麻麻的电线,牌楼溪里漂着垃圾,又脏又臭。

  去年8月15日,留下街道和杨家牌楼社区结合“三改一拆”工作,正式启动实施杨家牌楼社区综合整治工程。

  说实话,刚拆违建的时候,我心里觉得挺可惜的,但看到大家都在拆,而且拆得公平就没话说。等到拆完清理后一看,确实清爽很多,家里底层以前常年不见阳光,现在阳光有了,空气也好了,还能远眺周围山上的龙井茶园。不仅民居旁边,一些涉溪违建也拆除了,溪面垃圾被清理干净,岸边的石坎已经砌好,打造了两条游步道,排污管道也统一截污纳管。牌楼溪重返清澈,就像我记忆中小时候的样子。

  这时候我才发现,以前绿水青山的好风景都被违建房挡住了,我们也被遮住了眼帘,其实杨家牌楼还是那么美。

  这段时间,改造进行得如火如荼。社区入口的两幢民居正在作为样板房实施外立面改造。不少居民和我一样天天去看,一边看进度一边讨论,大家都说,白墙黑瓦蛮好看的,希望能早点轮到自己家。现在总听邻居说,虽然我们拆掉了几间房,少了部分租金,但仔细算算这笔账没有亏。像我家,以前3间房加起来月租不到1000元;整治以后,目前月租变成了1500元。

  社区干部说,明年这里还要打造社区中心广场,给居民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我想,以后的杨家牌楼会越来越像个社区大花园,欢迎大家都来坐坐。

  馒头山社区居民宣文英

  小区整治一新

  心里也敞亮了

  记者张梦月整理

  我在馒头山住了整整24年,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没想到今年能用上抽水马桶!馒头山整治,最让人高兴的就是这件事。

  馒头山算是杭州最正宗的老城区,我们这一带的房子都很老,其中不少是当时单位临时建的过渡房,结果一住就是几十年。二三十平方米一间,没有厕所也没有厨房。以前不管天气多差,我每天都要拎着马桶去1000多米外的公共厕所,台风天也要去。年纪大了总归不方便,有时来回一趟衣服都淋湿,心情很差。这次听说馒头山要改造,我们以为也就是刷刷外墙弄得漂亮点,没想到社区给我们建厕所、建厨房。现在我家卫生间比原来大了两倍,装了抽水马桶,还有淋浴器、浴霸、镜子,一直搁在我心里的烦心事一扫而光。

  这次馒头山的整治工程规模很大,不止加盖厕所、厨房。像我家门前的凤凰山脚路,原先坑坑洼洼不好走,路两边的花坛也不像样。现在马路拓宽了,新的花坛建起来,种上花草,很漂亮!每天经过的时候心情也好很多。还有梵天寺路54号,那里以前是有名的群租房,住了很多人,很乱。这次也拆掉了,要改造成社区邻里服务中心,里面会有正规菜场、警务室、医疗站、老年活动中心。这件事大家听了开心。住在这里的人,一直都是去中河高架下的临时菜场买菜,环境很差,不卫生。以后办事情的地方都集中在一起,就会方便很多。

  说起来,这次整治中街道社区干部真的很辛苦!最近这半年,光我们这幢楼,社区党委书记郑鸳鸯、街道党工委书记鲁军就来过好几次。有时候我很晚路过社区办公室,灯都是亮着的,他们还在开会呢。还有我们社区里那个姓徐的“草根监理员”也蛮负责的。到我家里来过好几趟,问问卫生怎么样,过得好不好,还有什么意见。他跟我说,有问题就提出来,他都会反映给社区的。

  说真的,住进新房子之后,人心里敞亮了许多。原先老房子太阳也照不进来,白天都要开灯。现在不担心了,每天打扫房子,弄得干干净净很舒服。我们家还接进了管道煤气,就快要开通了,这对老年人来说最方便。人年纪大了,太远的地方也去不了,家门口弄干净、弄漂亮,对我们来说最实惠!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王艺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