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荒漠戈壁,地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目力所及,尽是一个个隆起的硕大的沙包。如今,走在沙雅乡镇,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新建安居富民房、宽阔的道路、挺拔的白杨,营造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改善民生、赢得人心既是助推长治久安的根本所在,也是援疆成效的重要体现。
谋划上坚持民生优先
当地群众最急需的项目,被列为援疆工作的重头戏。我市第八批援疆队伍共实施援疆项目55个,安排援疆资金2.82亿元。在实际工作中,援疆工作把宝贵的资金向最有利于打基础、利长远的基础性民生项目倾斜,累计安排援疆资金20798万元,重点实施了富民安居、学校、城乡优质供水、医疗卫生、规划编制等20个民生项目,占总资金的75.7%,其中的12个项目被列为沙雅县为民办实事工程。
比如,安排14524万元实施安居富民、游牧民定居工程,帮助15805户农牧民搬入新居,有效改善了当地各族群众的住房和生活条件,安居富民房圆了村民的“安居梦”;安排240万元实施英买力镇农业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建设集畜禽养殖、加工、销售、物流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就地带动帮扶农村贫困户增收脱贫;安排110万元实施卫生医疗设备采购项目,帮助建立沙雅县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医疗卫生培训中心和沙雅县维吾尔医院现代康复(中医)诊疗中心,目前均已进入调试阶段,将有力助推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实施“困难大学生入学助学金”项目,对60名去年高考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给予每人一次性入学资助6000元,今年再安排60万元资助100名左右贫困家庭大学生,雪中送炭助其圆大学梦;安排469万元编制县域新一轮发展规划及托依堡镇、沙雅镇等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
实施中坚持延续传承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如沙雅嘉兴第一实验学校项目从第七批援疆工作开始建设,根据实际进展,2014年5月第八批援疆工作又接着建设二期工程;沙雅县城乡优质供水工程项目,第七、第八批借鉴嘉兴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城乡一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工程总投资17081万元,分3期建设,于去年12月底全面竣工,全县20多万各族群众彻底告别了喝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
管理上坚持建用并举
援疆项目意义特殊,必须强化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形象良好。指挥部严格项目工程管理,建立“1257”常态化巡查监管体系,也就是指挥长每周一次、分管指挥长每周两次、职能组(办)每个工作日赴现场实地督查,着力打造精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进度走在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牢固树立“建成一个项目、见效一个项目”理念,注重援建项目功能配套和内涵提升,避免重建轻用、一建了之。如安排180万元用于“交钥匙”项目的燃气、供暖等配套设施,安排552万元配套沙雅嘉兴第一实验学校、沙雅一中嘉兴教学楼、沙雅嘉兴第一实验幼儿园等教学设施设备,确保项目功能配套完整,最大限度发挥好援疆项目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