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应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的邀请,七月十二日至十八日,由刘士斌、邱建华、张新根、黄祖祥、蒋冰之、盛仁昌、单鹏云等七位摄影家组成的浙江省摄影家协会赴新疆阿克苏摄影采风团,在阿克苏温宿、拜城、库车、新和县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摄影采风活动,摄影家们亲身感受了阿克苏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族人民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采风团成员、天台县文联副主席、摄影家协会主席蒋冰之先生撰写了采风日记,大家跟随他的足迹走一趟新疆阿克苏。
7月12日 晴
接省摄影家协会通知,今天开始至18日进行新疆阿克苏采风之旅。我们一行七人于14:30时前到了萧山机场,大家都是第一次去新疆,皆对此行充满了期待。领队、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刘士斌老师向大家转达了省摄影家协会的意见和对我们的期待,交代了此次出行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及任务,希望大家多出作品、精品。16:00时飞机升入天际,准点。我静静地坐在位上,舷窗外太阳白亮亮的,云朵在机身下慢慢飘过。刘士斌等老师拿了相机对着地面不停地按动快门,地面上起伏的山脉、交错的河流、似线的道路组成一幅幅画面进入了他的镜头,这一路上刘老师应该收获不少。迷迷糊糊的我睡着了,醒来时飞机已在新疆上空,棉球似的云朵下是看不见生机的戈壁,远处的山头闪着银光那应该是天山上的雪吧。当逼近乌鲁木齐时,机下的戈壁出现了生机,城市的边界线从上面看非常分明,是人为划定的界线,人类的文明将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
飞机在乌鲁木齐经停一会,再次升空时太阳照在机场管理房的玻璃上,红红的将场上的清洁工也映红了。坐在我边上的是来自阿克苏的小伙子,叫海烁,在夏门集美大学读书,建筑设计专业。小伙子健谈,他告诉我阿克苏的美食,阿克苏好玩的地方,还有阿克苏的人是如何友善,不是外面传说的这么恐怖。在与小伙子交谈中,窗外的太阳将要落下,底下的雪山闪着金光,沙漠上有了一层红红的雾状气流,横在远山的腰际间,十分壮观。海烁说,那是沙城暴。没想到沙尘暴也这么美丽。
飞机在太阳落山一会儿降落的。
阿克苏文联于主席和阿布来提·热合曼副主席、浙江省援疆指挥部陈波等人已在机场等候。入住温宿西域春天酒店后,浙江省援疆指挥部综合信息组组长、阿克苏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申中华在酒店主持举行了一个欢迎晚宴,这样隆重的迎接搞得大家有点不好意思。大家在家都差不多进入睡眠模式了,但申部长说,这里的夜生活刚刚开始。时差,给人以一种奇怪在感觉。
7月13日 晴
早上5点30分,我们七人准时在宾馆大厅集中,于主席和阿阿布来提·热合曼副主席、阿克苏摄影家协会主席周小强、陈波组长等人也到了,他们将在这次活动中全程陪同我们。按照既定行程,今天早上前往温宿大峡谷拍摄。这个大峡谷听说过也看到过有关的图片,是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质和喀斯特地质,早就想一睹胜景了。到大峡谷时,天刚放亮,看时间是早上七点多一点,待爬到拍摄点时已经七时三十分,金色的阳光刚刚打在远处的雪上,发出迷人的光芒,雪峰下层层低下的山头慢慢渗在红色的光辉里,眼前耸立的峰峦还在阴影中,只有刀削盘山峰边缘的植物在光照下显得明亮而生动,这时我耳朵里只有相机的快门声。
待我们从山上下来转战山下峡谷时,已将近上午九时,太阳打在高高的山尖上,那是一片红色的奇峰,嶙峋怪异,千姿百态,壮观极了。峡谷内还没有照到太阳,天空的反射光将峡谷受长期风蚀的岩壁分得清晰而有层次,断裂的岩石和地壳形成的褶皱,在反射光下非常的迷人,队友们各自找寻自己的最爱去了。陪同的阿克苏摄影家协会张主席说,这个沟长有10几公里,开发以来越来越受到游人的喜爱迷恋,只是雨时比较危险,那时禁止游人前往。从山上移到山下,俯视和仰视了这个峡谷,领略了这里的神奇,采风之旅得览此胜景也感不虚此行了。
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是我们路过的一个点吧。在这里,我们看到一间房子挂满了鲜艳颜色的绣品,有一个老妇人坐在地上专心地绣着手上枕巾之类的东西,针脚细密走针很快,可见是个纯熟的绣娘了。队员们围在这屋里,对这些绣品及老妇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端着相机拍个不停。我走到对面,看到一家小店,店内出售的东西不多,一些常见的零食、几双布鞋、几双胶鞋、还有少量的玩具和文体用品,村民们时有出入购买他们自己所需,几个孩子进来,看到我的相机比较紧张地挑选东西后匆匆走了。小店的隔壁是店主人休息在地方,一张大床占据了半个空间,床上放着一张短桌,桌上有食物,水壶等东西,是主人平常进食之用。一只猫可能是渴极了,伸着长长的颈低头在主人的水桶里喝个不停,它的上方有几张稚嫩的画贴在墙上,一只水壶在它的旁边孤零零的歪着,做饭的煤气灶边杂乱地堆着许多东西,有蕾丝窗帘微风中轻飘在窗边,主人回来很随意地坐在床边随手拿起桌上水壶倒水喝,这时那小猫很乖巧地跳到小主人的怀里睁着眼睛看着我们,小主人的怀抱应该是它最安全的地方吧。我很喜欢这样的场景,这应该是最地道的当地人民生活的环境了,仔细地观察四周,拍了几幅后,张新根老师也找到了这里,一看这环境也眼睛一亮,端了相机拍了起来。一会儿,慈溪的单鹏云也过来,他似乎对人更有兴趣,相机对准怀抱小猫的小主人认真地拍摄。
午饭前,当地的摄影家带我们到另外一个拍摄点,可惜光照太强,大家明显提不起劲,回来时对路边一辆可能是燃烧过的汽车发生了兴趣,停车各找角度拍摄一会。
午餐是在一个蒙古包里进行,村民很隆重地接待我们,有烤羊肉串、馕、酸马奶、黑茶等,几个当地村人还带着琴赶来助兴,唱起了民族歌曲。队友们立刻对这些有着明显民族特色的歌者感兴趣,取出入包的相机,对着他们描绘起来。阿主席说,这个乡有人口近五千人,其中柯尔克孜族点总人口的百分三十七,另外维吾尔族人占多数百分之五十九左右,还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等。
克孜尔魔鬼城大峡谷是今天我们最后的采风点。
大峡谷在拜城县境内,距我们中午吃饭的地方有一百多公里路程,道路崎岖不平,一路颠簸,到大峡谷时已经近21时了,太阳还很高,白亮亮地照在峡谷下的一个小村上,村边绿树掩映,田园上种植的作物已经成熟,视线伸展上去,一排红色的山尖作了村庄的屏风,再上去是一层层向上的浅灰色看不到头状如犬牙的山峰密集地横在天际间,据说透度好时,可以看到闪首银光的雪山。眼皮底下的山坡经风咬雨刷形成一道道锐利的沟壑,裸露的石子在阳光闪耀,这是最好的有着明显机理的前景,与下面的温情的村庄形成鲜明对照。
21:30时,在于主席的一再催促下,大家收家伙上车,前往晚上驻地拜城。按照事先拟定的方案,我们将在这里停留2天,明晚继续住在这里,可以将脏衣服洗一下了。
晚餐安排在拜城文化中心。晚上我们第一次尝到了新疆的西瓜和哈蜜瓜,阿克苏摄协张主席示范教我们吃抓饭,味道不错,只是用手抓着吃,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请同行的邱老师为我留下这样的情景。
累,体力透支,年纪毕竟大了。
7月14日 阴转多云
今天起床较晚,6点才出发去拍摄点。6:40时,我们到了一处山坡上,下面是一个颇大的村落,村外有牧场和高低不同的红色山恋,如果有光线,这里是不错的拍摄点。天空厚重的云层注定一时间是没有太阳了,大家四处走着寻找拍摄的兴趣点,只是不久又围拢在一个点上,下面有大叔赶着一群羊上来,入疆初次与群羊见面又在没有亮点地方,有点兴奋,一阵咔嚓声,羊已在恐怖的声音中远去了。
下到村里在一农家庭院里看农妇喂鸡、煮饭,与浙江不一样的场景吸引着队友们。庭院里一棵杏子果实熟透了,主妇热情地请我们自己采摘享用,但陈波组长说,杏子好吃,但不能多吃,容易坏肚子。
返回的路上看到路边收获后的麦田上有羊群有牧羊女有劳作的人群,大家下车拍摄,没想到老天给力,还露出了太阳,将羊群照得白亮亮的,牧羊女的眼睛清澈如一汪潭水,纯净极了。
早饭后稍休息,前往一个村庄,据说有一户人家嫁女儿,是于主席昨天在路上做好事而得到的消息,今天改变行程先去这人家体验维吾尔族人家婚庆礼仪。
这户人家在一水渠旁。村人和亲朋好友都盛装出席,院子里已有许多前来祝贺的人,道路两旁还有许多人向这里汇集,这将是一个怎样的婚庆场面呢?主人将我们作为上宾对待,安排在一间很大的客房内,大家席地而坐。前面放着水果、馕、干果,男主人还不时送来茶水、抓饭、拌面等主食。大家依当地礼仪各各用了点心、主食后起身向主人谢过,外出寻找自己的目标拍摄去了。
我在四周转着观察这里的一切,这户人家有一个占地约2亩的院子,建有主卧五间,还有辅助用房,应该是个殷实人家。四个主卧一个客厅,还有一辅助用房用来接待不时前来祝贺的女宾,男宾们一律在院子里受到接待。不管宾客早迟,受到的待遇都一样,先茶水再抓饭后拌面,女主人双手相递女宾双手迎接,其庄重的礼仪在我们江浙一带已不见了。男女主人满头大汗而不失礼仪,令人感佩。院子里煮抓饭的大锅里抓饭还有大半,盛抓饭的男子显然是累了,汗水已将衣衫湿透,而前来盛抓饭的女帮手往来不绝,这一锅抓饭如果用完得招待多少客人呢?!鼓声催着唢呐欢快地响起,男男女女在院子里跳开了他们民族的舞蹈,欢庆热烈的情绪在院子上空盘旋。
单鹏云走来说,你还在这里,外面没去看?我不知道外面还有,在单老师的指点下,穿过院子来到外面的林子里。原来这一拨一拨前来祝贺的人都围在这里,我刚才还在嘀咕这许多人都到哪里去了。队友们也绕着这一圈人满头大汗的忙乎着。音乐伴着一混厚的男高音在树林上空缭绕,树林下的男女踩着音乐的节奏起舞,几个五六岁左右的孩子在大人的舞步下有模有样的跳着,煞是喜人。舞池外这一堆那一堆的人群或集地而坐,或椅树而立,或蹲坐田头,姑娘们一个圈子小伙子们又是一个圈子,坐姿不一站相各异,这情景我只在西画里见到过,没想到今天在这里亲历,当然我的相机也没闲着,我力求准确地最现真实的场景,而不要花俏的光影。
据说这样热闹的场面要一直持续到下午六点迎亲队伍的到来,那时才是整个婚礼的高潮,渴望那个时刻。可惜我们没有时间,陈组长已经催许多次了,还需赶到下一个采风点拍摄,大家希望就在这里拍下去,但日程的安排我们不得不遵守。
克孜尔魔鬼城是今天的又一个拍摄点。在阿克苏摄协周主席的带领下,我们先到魔鬼城的一个点,一群骆驼出现在魔鬼城下,看到我们即拚命似的冲了下来,身后扬起一片灰土,大家不失时机地记录下这一刻。离这个点不远的另一个点,是这个魔鬼城有别新疆另外魔鬼城的所在。我们所见的无论是甘肃敦煌的魔鬼城还是最负盛名的北疆魔鬼城,都是在低山丘陵地带,地处少雨多风的干旱区,岩石裸露,经暴雨冲刷及大风吹蚀,使风化程度不同的岩层形成各种形态,构成龟、骆驼、鲤鱼、人等不同造型。大风吹时,会发出千奇八怪令人毛骨恂然似鬼怪的呼叫。说这里所以有别于其他几个魔鬼城,不但因为这里的地表的颜色多变化,更因为这里经风雨剥蚀的层岩形成独特的形状,如远古留下的一个自然村落,屋舍严然,道路分明,房屋依坡而筑,渐次递进直到山顶。如果斜阳照着,岩壁如血,那是怎样的情景呢?可惜今天阴沉,天也晚得早,才不到22点,光线已经模糊。周主席可能怕天气多变紧着催大家归队返回,我只在高处对着地面拍了几幅,算是到过这个地方了,其他队友应该有不少收获吧。
7月15日 阴
库车红山石林离库车约60公里,早上我们退了旅馆乘车到这里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时间,车子停在道路左侧的山坡上。对面是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山体,她们交相辉映,相互穿插连绵,库车河就在她的脚下流淌,那沽沽的流水声与轻风绕过山峰的唿哨声应该是最美的天赖之音了。队友们在旁边的山坡上奔走,寻找他们的视点。我用400MM镜头拉过来,看到的是红色峰头林立远近分明的景象,这情景就是电影《爱丽丝仙游记》的画面。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奔向下一个目标:天山神秘大峡谷。
天山神秘大峡谷在库车县城北面,由红褐色的山体组成。于主席下车时对大家说:峡谷深长,里面气温底,大家穿上长袖,如遇下雨赶紧出来,不要停留免得危险,一个小时后在下车处集中。大家依次通过狭长的栈道向峡谷挺进,走在我旁边的张主席介绍说,这里所以神秘,是因为峡谷内前几年发现了一个千年古佛洞,是一放牧的青年因为躲避风雨偶然攀到这个地方发现洞口,进去后见里面的岩壁上尽是佛像壁画。后据专家考证,这是始于盛唐的一处千佛洞,是古西域地区至今发现的佛教石窟中绝无仅有的。有了这个发现再加另外的一些传说,这个地方就变得神秘起来,引无数探奇者前来。而在我看来,这一处与温宿大峡谷无多少区别,同样是风蚀水冲的丹霞地貌,同样的沉积层,只是弯曲略有不同,形象稍有差异,奇峰嶙峋,劈地摩天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今日阴天,峡谷内的光线柔和,将岩壁的皱折表现得格外分明,明亮处与阴影处少了反差,如果带一台大画幅相机用黑白来表现这样的肌理,肯定妙极。队友们尽情地在这里表现他们自己的东西,一时散得看不见了,我则慢慢地观察着前进。
上午10:30时许,大家集中乘车前往库车。中途因为特殊原因改道去了苏巴什故城。下车看到这个地方,我心中一喜,以前在书中读到过有关“苏巴什佛寺”的描述,今天这是意外的收获,这里也叫“昭怙悝大寺”。唐玄奘去印度取经回来,在这里讲经说法,听者云集。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屈支》中对此寺曾作过如下记载:“荒城北四十余里,接山阿隔一河水,有二伽蓝,同名昭怙厘,而东西相称……”张主席指着前面的库车河说,就是这条河将苏巴什佛寺遗址从中分割为东西两个部分,故有东、西寺之称。苏巴什佛寺遗址内建筑遗迹残存较多,我们通过四下残存的墙体,依稀分辨出当年寺院的占地与规模是多么的恢弘,遗址中尚可见到高大的佛殿残墙,其高度与厚度足以推测出当年佛殿的高大与雄伟。在佛殿西侧的一处高地上,残存有佛塔,应是此处现在最壮观的一处建筑。佛塔现残高约13.2米,塔基呈方形,塔基南有斜坡通道可直达佛塔的二层平台,从这里四下眺望,可见大片残垣、断壁。一股西风带着湿气从远方吹来,下雨了,遗址外的树林一下子迷朦起来,淡淡如江南的云烟。我的眼前也一下迷茫了,不知当年玄奘在此讲经时苏巴什佛寺是怎样的宏伟与繁华呢……
中午总算有了一会休息的时间。下午4:30时大家集中到库车城里一做土陶人家,看维吾尔人是如何制作陶器的。摄影人有个臭毛病,到什么地方总要掏出相机咔嚓一番,否则不足以解决心头之贪。这户人家制陶之地本身就小,这许多人挤进去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支支镜头近距离地对着一个人,感觉怪怪的。
馕,是这里的特色食品,家家户户都有,前天在婚庆人家也有许多用以招待客人。在街上看到一家正在做这个食品,大家好奇围而观之,当然臭毛病是改不了的,影也必须得留下的。
晚饭时,窗外红霞满天,队友们说,这晚饭吃可惜了,哈哈。
7月16日 少云
按照行程,早上到库车县尕哈烽燧拍摄。早上近七时,我们来到了盐水沟沟口的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东边的太阳快要上山了,大家各找地方拍摄。我爬到一高处时,刚才还是蓝色的天空一时间布满了红霞,前方的烽燧似黑色的巨人守卫着这千年遗址。这是一座整个丝绸之路上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峰火台,它耸立在这里2000多年了,至今虽然已现老态,但还气宇轩昂,我们当顶礼膜拜。有点荒凉的库车河现在不见流水,河水冲刷的痕迹打破了河床的沉寂。
早饭后,大家前往新河县加依村采访当地乐器传承人。新和县加依村有“中国新疆民间手工乐器制作第一村”的美誉。“十步之内,必有工匠”说的就是这个村乐器制作人的盛况。我们走进一老者的院子里,当地的干部介绍了老者的姓名,名字太长我没有记住,但他的形象记住了,这是个和善的老人,留有一把雪白整齐的长胡子,眼睛里充满智慧。他带着我们在他的院子里转了转,小院的几个空间摆满了成品或半成品乐器。对着正门的葡萄架下挂着几把他自己制作的琴,他随手取一把坐下弹了起来,边上一个小女陔立即伴着音乐起舞,大家的相机就忙碌起来。我们还另外参访了几位乐器传承人,场面都差不多。只是村边的一家乐器博物馆让我们见识西域乐器的精美与其背后的文化。据说,在这个村,乐器制作人大多不识字,甚至也不懂得乐理、不识乐谱,对乐器制作工艺的了解、掌握多为口传心授,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这真是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出加依村,见村外道路上时常有赶着毛驴车或马车的,车上坐满了老人妇女孩子,一问才知他们都是去巴扎的。“巴扎”是维语音译词,意为“商业繁盛之区”或“集市”。队友们心下热热的要去“巴扎”看看,然而行程已定,当先走完上午的行程再定。于主席和陈组长理解摄影者的意思,午饭后先采访新河民间艺人的弹唱,随后给我们半个小时的时间,至巴扎去看看。
这真的是热闹的所在。道路两旁摆了许多货摊也有许多小吃摊,大家各就各位做着各自的生意。道路右侧有一个很大的场院,里面是交易牲畜的地方,牛羊马驴鸡等都在这里交易,队友们四散在这样的市场里早不见了人影。时间匆促,只能找一个地方下手。羊和牛是这里交易的主项,我所在之所便是羊交易的地方,只听到羊的尖叫声,机动车缓慢通过的机器声,没有内地集市人们的喧哗,牵着羊的主人待在一旁,静候买羊人的到来,来了也不说话,伸出手掌握着,成了牵走所需之羊,没成互相笑着拜拜,交易行为非常文明有礼。对于我的拍摄无论卖的买的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打着手势要求我给他们看看,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显示屏上则很开心,有的还主动站好让我拍摄,维吾尔族人非常友善有礼,这是我在巴扎上明显感觉到的。
回来时,我看到刘士斌老师还在刚才的地方对着路上的马车拍着。他就在这个地方,用同一背景拍摄了不同的车子和车子上的人,有驴车有马车有电动车有拖拉机有汽车,车上的人各色各样神态各异。他的这种拍法极好,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准。
今天得赶到温宿,下午还有一个拍摄点。从新河到温宿还有近三百公里路程,给我们开车小曹显得非常累,中间休息后,我换他开车,过了一把在新疆自驾游的隐。
下午6:30时,我们到离城区边上一个村落边拍摄。小曹说,那个村地处山下,有泥石流危险,已经要求整体搬迁,村民基本都迁出了,村子后山上是千年古墓群。古墓群这幅图片我看到过,就在阿克苏摄影指南上,是阿主席拍的,夕阳下的古墓群极壮观。
我们停车的地方对面山上就是今天的拍摄点,大家背着器材上去。太阳下山边刚刚推土机推过的地方显得白晃晃的惨人。山头上一处建筑只剩下半边,上面的屋顶有一圈光环,仿佛是神圣的教堂。我走到上面绕着围墙转了一圈,看到下面树荫下的村落,欲一探究竟,与刘士斌老师招呼了一下就下去了。
太阳已经含山,穿过树叶的光线落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影子,村深处的一声狗吠声显得极其清寂。到近处才真正觉得这是已经死亡的村庄,没有倒塌的房子大门都是紧闭且上了锁,大门上还打了一个大大的叉。道路上长起了蒿草,门前的电表闸畅开了门在微风中愰荡,墙上的文字它认得我而我不认得它,只好先照个相记下来。一个年轻人忽然从一双我以为没人居住的铁门内推出来,匆匆骑着放在远处的摩托去了。奄奄一息的夕阳光辉照在塌陷的高墙上,反衬得下面倒塌半边的房屋更加破败。我推开一扇没有上锁的门,一股灰尘从门框上方落下,如果拍摄《聊斋》,这里是最好的现成场景。
刘士斌老师打来电话时,我正对着一个老家具拍着,但光线太暗,终于没有按下快门,背起相机往回走,拿出手机看了一下,刚好22:00时。
单鹏云老师出现上吐下泄现象,我给了他一盒霍香正气水,不知有否作用。几天下来,大家都感到累,体力大大透支了,身体的免疫力下降,确实应该休息一下了。自己的肚子也有一点感觉,幸好明天是最后一天创作,应该能挺过去吧。
7月17日 多云
今天一早,周主席带着五台越野车在酒店外等候了,大家准时出发前往温宿塔格拉克牧场采风。这是一条崎岖的山道,说是路还有点勉强,越野车在乱石上骑行如海浪中行船,起伏着前进。周主席是汽车越野赛冠军获得者,今天他带我们体验一把越野的味道,很是刺激。翻过几个没有路的山坡后周主席的车终于停下了,他下车叫我们带上相机跟上他。外面气温很低,风很大,队友中好几人都没有准备,衣衫单薄,有的就穿上几件雨衣以抵挡晨风中的寒气,只有盛老师在寒风坚持,幸好不久山坡的一边出现了羊群,拍摄的兴奋使人们忘记了刚才的寒冷。天边厚重的云层挡着太阳,阳光只能穿过云朵照下来,少了许多威力,但草地上吃草的羊还是有了明显的轮廓光。刘士斌老师用减光镜降低曝光速度使得山坡上慢走的羊如白云般飘在草地上,而低头吃草的羊则清晰如音符似的立在白云中,给人视觉张力。今天早上他的这幅作品得到大家好评,他自己也非常满意。
周主席的车里带着早餐和餐桌。清晨的阳光,青绿的草地,明净的空气,在这样的环境下用餐,是一种奢侈,可我们享受到了。感谢周主席。这是个非常细心周到的人,为了今天的拍摄,他昨天就自己上山踩了点,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在阿克苏这些天因为有他,我们少了许多麻烦。
下午浙江摄影家与当地摄影家交流,阿克苏文联主席于洪亚主持,刘士斌副秘书长代表浙江摄影家协会和与会摄影家致感谢辞。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浙江摄影家们都感到匆促,但还是拿出了一点东西。邱老师和盛老师拿出以前拍摄的作品和大家分享,刘士斌老师、单鹏云老师和我在这几天拍摄的内容中挑选出二十幅与大家交流。阿克苏的阿布来提·热合曼主席和阿克苏摄协副主席拿出他们的得意之作和我们分享,交流气氛热烈融洽,得与会的申部长肯定。
阿克苏文联晚上设宴为我们送行,阿克苏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出席了今天的晚宴。
7月18日 多云
早上6:30时,退房乘车去机场,申部长、于主席和阿布来提·热合曼副主席前来机场送行,握着的手总要分开,大家互道珍重,带着对阿克苏的留恋进了安检门。飞机准点升空。
感谢申部长、感谢于主席、阿布来提·热合曼副主席、周主席、张主席、陈组长和一切在这次采风活动中付出辛勤劳动的阿克苏朋友们!再见了,阿克苏!再见了,阿克苏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