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2日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从不会停止寻求发展的新机遇。
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匹兹堡,曾是“世界钢都”。随着钢铁工业在美国的衰落,整个城市一度陷入萧条。危机时刻,当地制定实施多元化战略,充分发挥以生物技术著称的匹兹堡大学和以计算机技术著称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两所高校的优势,将城市的主导产业从钢铁业逐渐调整为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等高技术产业,让城市重新焕发活力。2009年,匹兹堡成为G20峰会举办地。
G20峰会今年移步杭州,来到浙江。因为这里,是一片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这里正积极探索自身动能转换的路径,为全球经济转型呈现自己的实践。
新动能培育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高增长。改革开放前30年,浙江经济平均增速13%。其中,1991年至2008年的18年中,年均增长更是高达14.1%。但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浙江经济增速放缓。
作为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的省份,浙江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早、影响最大。2008年到2013年,浙江经济年均增长9.6%,比前30年平均13%的增速回落了3个多百分点。同时,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减弱,过去支撑浙江经济增长的廉价劳动力、低价土地、体制机制优势和出口拉动等红利快速减弱,而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浙江清醒意识到,国际金融危机是外因,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是内因,并由此拉开浙江寻求发展新动能的序幕。
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让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依靠创新,鼓励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积极稳妥淘汰落后产能;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将宝贵的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集中,鼓励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仍未走出低谷,但是浙江经济正企稳向好。今年上半年,浙江经济交出了一份漂亮成绩单:7.7%的GDP增幅高出全国增幅1个百分点,特别是一度拖全省经济发展后腿的工业经济今年以来呈现逐月回升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速已连续28个月好于全国。
优制度供给厚植土壤
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供给至关重要。
经济新常态下,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产业链的经济生态,其中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务生态系统,被视为战略保障。浙江提出,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纵向撬动政府自身改革,横向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
从2014年开始,浙江在全国率先公布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这一年,省级部门行政权力从1.23万项“砍”到4236项,精简幅度超六成。
已上线两年的浙江政务服务网,犹如一个惠民“大超市”,将省市县三级政府3300多个部门的所有审批事项汇聚一网,将政府及相关社会机构的2.4万项服务资源聚合一处,为百姓生活、企业发展提供便捷的服务。
浙江的发展活力在于市场、在于民间,在于放手让市场主体去闯。浙江政府正是这样给市场、社会松绑,营造高效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出微观活力。
搭创新平台重聚能量
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呼之欲出。8月5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正式启动。根据规划,这块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全长约33公里,规划总面积约224平方公里的区域,将被打造成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浙江创新的新高地。
浙江首创的特色小镇,是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典范,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建设一个生活服务配套完善的小城镇。创新要素集聚的特色小镇,为浙江经济新常态下保持中高速发展打开了无限空间。位于杭州余杭的“梦想小镇”,12个旧粮仓被改建成孕育梦想的“种子仓”。短短1年多,小镇集聚互联网创业项目680余个、创业人才6400名。
近年来,围绕创新驱动,浙江想方设法搭建创新平台,将创新资源要素凝聚在平台上,释放更强大的创业创新能量。
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经济,成为引领杭州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在云计算、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领域,杭州孕育出一大批高科技企业。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三通信成为享誉世界的行业龙头。
杭州创业创新的能量还在源源不断汇聚。自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杭州纳入统计的众创空间累计已有81家,其中纳入国家孵化器管理体系的有14家,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省会城市第1位。
仅靠胆大、吃苦创业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浙江未来的创新驱动,更多地依靠人才创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加上民营经济深厚土壤的滋养,以及新一代浙商的跃跃欲试,浙江正迎来一个新动能不断助推经济增长的新时代。
用浙江办法激发活力
培植新动能,浙江还有不少妙招、实招。
在全国率先提出“腾笼换鸟”,对不符合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能耗指标等不达标且整改无望或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坚决实行关停淘汰。
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器换人”,在全省刮起一股技术改造旋风。据统计,目前浙江在役机器人总量超过3万台,占全国的15%左右。
“空间换地”,腾出了大量低效用地,倒逼出一个个高产冠军。
“电商换市”,降低了销售成本,扩大了销售半径,为企业赢得新的市场空间。
低效土地,因为新项目的进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浙江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用地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分别提高6%、7%以上。
七大万亿产业,重塑浙江产业结构。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节能环保、健康、时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其中,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最快,达到12.8%。
以拆违、治水、治气为抓手的环境治理,正在重构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两美”浙江,正吸引越来越多一流的人才扎根创业、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