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产业援疆项目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依托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资源,坚持“以产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改善民生,通过就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思路,努力破解少数民族群众用工、培养、融合、留人、脱贫等“五难”,着力打造民族团结示范企业,在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创新用人理念,破解“用工难”
由于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欠缺、语言交流较难等情况,许多入疆企业很少甚至不愿使用少数民族员工。对此,洁丽雅公司在新疆投资项目建设伊始,集团董事局主席石昌佳就指出:决定新疆基地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大量招收并使用好少数民族员工,这是企业真正融入当地、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为此,公司积极拓宽招工渠道,决定把60%以上岗位提供给少数民族群众,除大量招收阿拉尔当地及周边的少数民族员工外,还与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等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少数民族劳务合作关系。同时,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设洁丽雅少数民族纺织班、少数民族骨干员工双语技能培训班,打造能持续提供有较高素质、懂双语的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库。公司还出资500万元设立洁丽雅少数民族青年就业促进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员。目前,公司已招收来自南疆各地州的新疆籍员工3000多人,包括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彝族、回族、壮族等14个少数民族员工近2000人,其中维吾尔族员工最多。随着二期项目开展,员工总数将达到5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将超过3500人。
实施培训工程,破解“培养难”
建厂之初,公司选派50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懂双语的少数民族员工赴浙江和湖北基地,经过2年多培训,这批少数民族员工基本克服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困难,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成为公司一期项目投产运行的骨干和“再培训”工程的重要力量。随着大量新员工的加盟,公司结合实际生产需要,在内部设立“少数民族员工职业培训中心”,自主翻译、编印各类“双语”教材2万余册,开展针对性培训, 2300多名少数民族员工接受培训后,汉语表达能力和纺织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创新管理模式,破解“融合难”
针对大量使用少数民族员工导致管理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团队融合难等情况,公司创建“双通道”管理模式,重点开展了“帮一对十”活动,即每个共产党员、管理干部至少“帮扶一户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结对10名以上少数民族员工作为联系对象”,第一时间掌握少数民族员工思想动态,增进沟通、交流与融合。公司对活动实行制度化管理和量化考核,高层带头践行,党员、干部人人争先。截止目前,已帮扶结对1201名少数民族员工,覆盖面达到63.5%;同时各族员工之间相互结对,覆盖面已接近80%。通过这一活动,有效增进了各族员工之间的交流融合,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团队凝聚力得到加强,内部稳定有了切实保障。
注重拴心留人,破解“留人难”
公司坚持扎根南疆、长期发展的理念,秉持“以情系人、以爱留人”的企业文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员工的文化生活习惯,多方面落实服务保障措施,全方位打造温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高起点、高标准在厂区内建成5100多平米的清真食堂和8700多平米的室内员工活动中心,配置了声、光、电齐全的大型舞台和高清LED电影放映设施,便利超市、特色餐馆、银行终端服务系统、托儿所、医务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公司还建成总面积8000平米的“洁丽雅•新丝路品牌文化汇展中心”,以“爱你就是爱自己”“爱要有你才完美”为品牌箴言,弘扬以“爱”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常态化组织员工开展企业文化教育,鼓励各族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为鼓励员工留在企业长期发展,公司专门制定夫妻员工在公司工作满10年、单身员工工作满20年赠送产权房一套的奖励政策。生活上关心,思想上融入,使少数民族员工切实感受到了温暖和实惠,真正实现了“拴心留人”。
落实社会责任,破解“脱贫难”
集团董事局主席石昌佳在一次走访帮扶对象家庭时了解到,一师阿拉尔市托喀依乡仍有不少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因需要照顾老人、小孩等原因无法外出就业,生活经济来源缺乏保障。经认真研究,公司决定“送工厂到农村,送岗位到家门”,与当地政府合作成立第一个精准扶贫点,将部分后道生产工序移植到当地,并将二期项目所用的54套生产设备优先调拨其使用,帮助安排前期技能培训,完成生产布局和设备安装。目前,已有近百名少数民族困难群众实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