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于没有经费,校舍建不起来,中小学每个班的课堂上,七八十名学生拥挤在简陋的教室里;由于师资缺乏,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以前,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的教育困难重重。如今,不管是各县(市),还是乡镇(团场)、村,最美的地方是校园,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这一切,与援疆省市尤其是浙江教育援疆敢于“兜底”,在人、财、物上倾情投入,从根子上改变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教育基础薄弱的现状,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地区和师市优质教育息息相关。
“援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为祖国分忧,为新疆奉献;为浙江争光,为人生添彩。”自2010年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浙江省援疆干部人才带着这“三问四为”,通过大手笔投入、援疆项目精准发力及不断创新打造援疆“浙江模式”,使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的教育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大手笔援建一座座学校
“别看我们学校在县城,可是环境和条件一点也不比大城市的学校差,我们学校还有室内体育场,很多城市的学校不一定有。”和小姐妹说起自己的学校,阿瓦提县鲁迅小学学生麦迪乃·吾斯曼充满了自豪感。
7月2日,记者在阿瓦提县鲁迅小学校园看到,流线型外观的教学楼既透着书香气息,又有防风沙功能,实验楼、行政楼、图书楼、报告厅、食堂、风雨操场及教师、学生宿舍楼,全部是现代化建筑,内设足球场、排球场及宽敞的塑胶跑道,这些学生室外运动场,一点也不亚于大学校园。
这所高标准建设的小学,是绍兴市援疆指挥部全额投资6877万元的“交钥匙”工程。硬件设施在全疆也属一流。整个学校从前期选址、设计,到后期施工,倾注了绍兴援疆干部的心血和汗水。
作为“交钥匙”工程,在浙江省所辖的11个设区市对口支援地区八县一市和一师阿拉尔市各团场比比皆是:台州市全额援建的一师阿拉尔市职业技术学校;温州市全额援建的、南疆最好的幼儿园——拜城新星幼儿园;金华市全额援建的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温宿县第五中学;杭州市全额援建的阿克苏市高级中学……
教育援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把教育援疆作为整个援疆工作的重点,将教育项目优先安排,纳入全省援疆整体规划,保证资金盘子充足。“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累计安排支援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教育援疆资金17亿元,实施规划内项目183个,占援疆资金总数的27.42%。“十三五”期间,浙江省计划安排教育援疆项目71个,教育援疆经费13.12亿元,占援疆总资金83.9亿元的15.64%(不包括“十二五”提前使用的7.02亿元),教育援疆资金地区统筹3.12亿元,占规划项目地区统筹总经费的35.76%。其中,投入1.79亿元,援建2个双语教师培训中心;投入4亿元,援建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等。
援疆项目精准发力显成效
2016年8月,库车县二中应届毕业生吕文浩带着6000元助学金踏上了去中国石油大学的求学之路。吕文浩的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母亲陈春梅打零工,家庭非常困难。陈春梅说:“是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发放的助学金拨开了我们心中的愁云,帮助我女儿顺利进入大学,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援疆干部。”
像吕文浩一样,两年来,浙江省共资助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近4000名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
为切实帮助当地家庭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浙江省从2015年开始,会同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在全国各对口援疆省市中率先设立了援疆大学生入学助学金,每名符合条件的大学新生可一次性获得6000元助学金,帮助一大批孩子圆了大学梦。这项工作得到了全国政协主席、中央新疆工作协调小组组长俞正声的批示肯定:“浙江的做法好”。
这只是浙江省教育援疆“精准发力”的一个缩影。
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坚持“中央要求、地方实际、浙江优势”三者结合,精准选定援疆项目,巩固双语,加强职教,把一个个教育援疆项目打造成推动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工程,打造成促进民族团结的工程。
参加了由浙江省举办的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35周岁以下第四期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班之后,布合力且木·于塞尼从一名初中教师调到阿瓦提县第四中学教高中。“在阿克苏教育学院免费脱产学习的两年让我终生难忘,浙江的老师们不仅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还让我汲取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布合力且木·于塞尼说。
从2010年起,浙江省投入1.79亿元,全额援建阿克苏教育学院和库车双语教师培训中心,计划外选派了317名双语教师援疆,用6年时间对5072名35岁以下少数民族教师开展脱产两年的双语培训,为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靠得住”的双语教师队伍。
“传帮带”工作室促人才成长
新疆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祝振华是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校区的一名新老师,教学过程中碰到很多问题,他曾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老师。
阿克苏校区根据学科和专业设置情况,和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了对口援建关系,采取每所高校包建4至5个专业的形式,充分利用和借鉴浙江高校现有的人才优势,深挖“智力援疆”内涵,做好人才传帮带工作,为阿克苏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大学教师队伍。10名浙江援阿副教授及新疆大学3名副教授组建了“红柳工作室”,通过公开示范课、经验分享课、系列专题讲座、编辑教学内刊等方式,并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该校年轻教师全面成长。
“‘红柳工作室’的帮带老师通过公开示范课、经验交流课、教学反馈会、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多种帮教形式,让我从一个原本没有任何教学经验、上课前缺乏课前设计、上课中缺乏对课堂的把控能力、上课后不总结反思的新手,变成了一个课前能精心准备、课中能积极应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课后可以与学生互动交流、逐渐被学生认可的老师!”祝振华说。
“红柳工作室”只是浙江省“智力援疆”做好人才传帮带工作的一个缩影。
2014年6月,浙江成立首个省级援疆人才“传帮带”工作室。浙江省援疆指挥部在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建立了若干个工作室、实践基地等“传帮带”示范点,并通过示范点的建设和辐射,帮助当地培养了一大批在本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较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人才。
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坚持每年组织台州高中名师到一师阿拉尔市送教、在塔里木高级中学设立“传帮带”工作室;湖州援疆教师钱小英和一起援疆的7名教师成立了柯坪湖州双语小学“红沙子工作室”;丽水援疆教师周巧慧发起成立的数学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一个个“传帮带”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遍布地区八县一市和一师阿拉尔市。2010年至2015年,浙江省累计向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选派各类援疆教师904名,成立了27个教师“传帮带工作示范室”,组织教学骨干赴浙江培训5000余人(次),来阿克苏交流1800余人(次),培训培养当地干部人才2万余人(次)。同时,帮助培养地区各类人才,5年共接收3000多名阿克苏籍学生(包括一师阿拉尔市)到浙江上“内高班”“内职班”。从2011年起,每年面向地区和一师阿拉尔市定向招收培养200名大学生(2017年定向招生数增加到280名),累计培养定向大学生12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