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喀什、和田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吸纳南疆城乡富余劳动力180人,落实“留得住用得好真关爱严要求”的理念,让他们成为“第二故乡”的中坚建设者,融入城市,扎下根来,开启新生活。
华丽蜕变:
从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11月29日,新疆富丽达纤维有限公司纺练二车间里,南疆籍务工人员阿日孜古力·阿布拉正熟练地操作着仪器,并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
阿日孜古力的家在叶城县铁提乡热米赞巴格村,2013年她考上了上海金融大学,但因家庭困难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得知可以去外地务工的消息后,阿日孜古力第一个报了名。
“从下火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温暖,进入企业后更是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考虑到大家身上钱不多,企业给我们每人发了1000元生活费,怕我们想家还为我们庆祝生日和节日。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来回报大家。”阿日孜古力向记者述说几个月来的点点滴滴,讲到动情之处,眼含热泪。
如今,阿日孜古力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包括她在内的180名老乡结束了4个多月的培训和实习后全部上岗,分配到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动力中心、纺练车间等多个车间,并享受正式职工待遇。
富丽达公司人事企管部副部长吴亮说:“我们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发放工资,这批南疆籍工人工资在4100元至5300元之间。”
南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正在让越来越多像阿日孜古力一样的青年人完成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阿日孜古力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为鼓励和帮助像我一样的青年实现上大学的梦想,公司正积极筹备为好学上进员工提供带薪委培上大学的机会,让我能开启更高的人生起点。”
备享关爱:
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
11月30日下午6时,富丽达公司水处理工艾吾孜汗·买买提来到离厂区不远的金太阳幼儿园,她的大儿子依米然·肉孜即将放学。
25岁的于田县木尕拉镇农民艾吾孜汗和丈夫肉孜·买吐逊苦于没有一技之长,一直在家务农。今年3月,艾吾孜汗和丈夫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免费培训,主动报名去富丽达公司务工。一个月后,夫妻俩一同踏上去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务工的列车。
肉孜说:“我们到富丽达务工,政府给我们买车票、买保险,还专门安排干部带队照顾我们的生活,党和政府对我们太关心了。”
专门为南疆务工人员准备的夫妻房里,双人床、衣柜、书桌、电视机一应俱全。艾吾孜汗高兴地说:“我喜欢这里,像家一样,前两天我把刚满两岁的二女儿也接来了。”
180名赴富丽达务工人员中有32对夫妻,在金太阳幼儿园里还有87名南疆务工人员的孩子在接受学前教育。吴亮说:“为了让南疆务工人员安心、放心地在这里工作,我们经常安排干部去看望他们,与他们谈心交流,让他们找到归属感。”
“这次外出务工后,我们对民族团结有了切身感受,从吃饭可不可口到被褥暖和不暖和,大事小事都有厂领导的关心,外出务工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稳定的收入也让艾吾孜汗对未来美好生活有了新憧憬,“我很喜欢这座城市,等钱攒够了我们要在这买房,安家落户。”
结对帮扶:
深入交往交流交融
11月30日中午,富丽达公司纺丝车间的休息间里依布拉依木·阿布都热依木正和同龄的师傅杨虎山聊工作中的心得,遇到卡壳处,依布拉依木迅速掏出口袋里的小本子,杨虎山用拼音告诉依布拉依木工作术语。
杨虎山笑着说:“依布拉依木的拼音非常好,通过拼音他记住了很多技术用语,这已是他用的第二个本子了。”
30岁的依布拉依木来自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阔纳琼库尔恰克村,全家3口人靠6亩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今年4月23日,巴楚县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心想改变家里面貌的依布拉依木来到了库尔勒。
进入富丽达公司后,车间指定老员工杨虎山当依布拉依木的师傅。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设备,依布拉依木有些不知所措,在师傅的鼓励帮助下,他的汉语水平和操作技能日臻熟练。
对政府组织的外出务工,依布拉依木比别人有着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只有走出去,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只有搞好民族团结,才能提高技能、快速进步。”
依布拉依木的这些认识得益于富丽达公司对南疆籍务工人员的关怀关爱,公司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让汉族员工和少数民族员工互相熟悉了解,并进行“结对子、学技术、促帮助”结对认亲活动,让南疆籍务工人员迅速融入当地生活工作中。
依布拉依木和杨虎山的故事,只是众多南疆籍外来务工人员和当地职工深入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缩影。目前,富丽达公司老员工与南疆籍新员工结对帮扶达到了全覆盖。
杨虎山说:“工作中我是依布拉依木的师傅,生活中我是他的哥哥,作为他的哥哥必须主动去关心关怀他,帮助他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