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31日讯(通讯员 李奇贵 见习记者 戴凯霖)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鲁班工坊”俄语短期研习营正式开营。该项目以语言培训为纽带,融合职业技术教育,旨在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兼具语言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浙外
“鲁班工坊”作为“一带一路”合作中的标志性项目,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去”的一张“国家名片”。如今,中亚地区已成为国际合作的新热土,“鲁班工坊”也肩负着向中亚传播中国技术、传递中国友谊的重任。此次为期三个月的俄语研习营,浙江外国语学院将发挥俄语这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优质资源,深度对接行业需求,创新“语言+技能+文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培养兼具跨文化能力与实践技能的国际化人才,为技术外交赋能。
“中国职教走出国门,需要语言为‘鲁班工坊’赋能,这也是浙外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张环宙表示,以外语学科的优势、区域国别研究的特色,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外交战略,是外语名校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中国高铁、新能源等产业在中亚落地,亟需既懂技术又通语言的“桥梁型”人才,而鲁班工坊的模式恰好填补了这一需求。通过语言文化培训,学员未来在参与中亚项目时,能够更有效地传递中国技术的普惠性,消解“单向输出”的误解。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陈凯表示,期待以“鲁班工坊”为纽带,深化“外语+技能”特色课程开发,打造教育对外开放的浙江范式,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