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优化转专业政策,浙江农林大学助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字体:
—2025—
06/30
19:08:55
2025-06-30 19:08:55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浙江在线6月30日讯(见习记者 戴凯霖 通讯员 陈胜伟)眼下,全国31个省份已陆续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众多高考考生即将进入志愿填报阶段。多所高校陆续发布招生政策后,不少家长和考生对“转专业政策”的关注度持续攀升。

浙江在线记者留意到,近年来,不少高校转专业政策相对宽松,此外部分学校不断优化创新转专业机制,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中,浙江农林大学公布了新学年拟同意转专业学生的名单,280名大一学生将转入心仪专业。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学生申请转入的近40个专业覆盖全校三分之二专业类别,呈现出从“趋热”到“理性”的显著转变。

浙江农林大学供图

  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转专业难题,该校通过系统性改革实现突破。据教务处介绍,该校自2017年持续优化的转专业政策包含创新性“试读机制”——获批学生可在新学期初进入新专业试读两周,不适应者可申请返回原专业。土木工程242班阮承智对此深有感触,“我想转到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这样的方式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

  与早期扎堆商科、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学生转专业选择正呈现多元化趋势。茶学242班的曾杭选择转入农学专业,他坦言,“家里人也是从事农业相关工作的,学校政策支持我们追寻真正的兴趣。”

  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浙江农林大学现有63个本科专业中,国家及省级一流专业占比达46%。教务处长郭建忠介绍,学校通过“双轮驱动”战略持续优化专业布局:一方面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今年新增生物育种科学等3个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另一方面强化师资建设,依托11个博士点和44个硕士点构建的专业体系,为每个专业打造独特竞争力。郭建忠指出:“我们通过淘汰劣势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力争让每个专业都成为‘价值选项’。”

  数据显示,随着专业建设的持续优化,该校学生转专业理由已从单纯的“就业导向”转变为个人发展规划与学科特质的深度契合。据悉,该校下一步将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计划通过师资配置优化和教学资源整合,为学子提供更精准的个性化发展支持。

  近年来,不少高校转专业政策相对宽松,比如,普遍实行“转出不设限”或“多次申请机会”政策,部分院校甚至允许跨学科转专业。在符合教育部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北京大学自2017年起取消了学生所在院系的转出审核程序,要求各院系不得限制学生的转出,学生还可以在本院系内自由调整专业和方向。北京邮电大学实行“转出不设限,转入有考核”,今年继续实施“转专业申请零门槛”政策。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宣布,不限制学分排名和挂科门数,医学院与本部之间各专业可以互转,且“各学院转出名额不设限制”。武汉大学也是自2024级起,允许跨学院自由转专业,不设转出限制条件。

  今年,还有一些高校进一步“松绑”了转专业政策,比如下调了转专业的年级。华南理工大学除艺术、体育和强基计划外,大一和大二学生均可多次无限制申请转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次将转专业申请时间节点提前到大一结束,可以申请跨大类的转专业,此后每个学期都可以自由申请转专业。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责任编辑:徐茜茜

相关阅读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眼下,全国31个省份已陆续公布高考录取分数线,众多高考考生即将进入志愿填报阶段。多所高校陆续发布招生政策后,不少家长和考生对“转专业政策”的关注度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