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2日讯(记者 李心怡)杭州又一家“首店”火了。
7月2日早上7点31分,杭州“去茶山”奶茶店的小程序上跳出数字——219杯饮料正在制作,营业仅1分钟,订单已如潮水般涌来。到了中午,“前方制作3111杯”的提示更是让人一惊,排队时长飙至8小时以上。
据了解,这家创立了25年的人气茶饮品牌来自贵州贵阳,几天前,其杭州首店正式开业。
“首店”到底有多“香”?又怎样能够持续“香”?记者到现场去探了探。
图片源自“去茶山”点单小程序
日销5000杯,开业即爆火
上午8点多,杭州中心一楼中庭的“去茶山”门店已开启“高速运转”,店里店外,门庭若市。
小小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空间里,竟“拥挤”着50名店员,他们组成了一条高效流水线,舀料、加冰、封口、贴标,动作飞速。取餐处,3个五层货架沿墙排开,每一层都整齐摆放着一袋袋制作好的饮品,3名取餐员穿梭其间,叫号声此起彼伏。
“去茶山”杭州首店门店 记者 李心怡 摄
“平均一小时出350杯,一天能做5000-6000杯,手就没停过。”一位店员在打包间隙告诉记者,每天下午两三点小程序就关单了,下单的饮料一直要制作到晚上11点半。
“早上卡着点抢到的!”过来取茶的杨女士手里举着一款“干酪普洱奶茶”笑道,“朋友圈都在晒‘杭州首杯’,不尝鲜就有点落伍了。”
同样来取茶的90后叶宁宁是在网上刷到的这家奶茶店,“贵州‘特产’品牌+惊人排队时长,我的好奇心立马被激起,本来以为要等很久,没想到取茶时间比系统预估的还提前了。”叶宁宁说,这款奶茶喝起来还是比较符合她口味的,下次还会来买。
“去茶山”杭州首店门店 记者 李心怡 摄
年轻人为何爱上首店
“去茶山”杭州首店开业即“爆单”的现象,在杭州并非第一次出现。
几个月前,奶茶店“BONJOUR本就”在杭州大厦开业首日,1000多杯的排队提示惊呆网友;年初“阿嬷手作”登陆万象城,定闹钟抢单的攻略刷爆朋友圈;还有“T-yoogee”“芸山季”等接连落地杭州的餐饮首店,更是吸引了无数消费者大排长队。
这届年轻人不是在排队,就是在去排队的路上。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消费者口中频频出现“早听说”“凑热闹”“想试试”等词,大家都有着同样的消费心理——追“新”。
在浙江省商务研究院消费流通研究中心主任张希明看来,“年轻一代的消费决策已从功能需求转向情绪价值。当小程序显示‘前方3000杯制作中’,年轻人看到的不是等待焦虑,而是稀缺性带来的社交资本——晒出那杯贴着‘杭州首店’标签的奶茶,在社交群体中完成身份认同。”
首店的“滋养配方”
向好的消费数据,印证着以“首店”为核心的首发经济正成为商圈新的“流量密码”。
但流量狂欢之后,又该如何留住人心?
“首发经济绝非‘开门即胜利’,消费者愿意为新鲜感排队3小时,但不会为平庸产品复购3次。”浙江工商大学消费与流通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表示,首店品牌需经历“产品优化、营销创新、服务迭代”的三重跨越,将初期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动力。
政策层面亦需精准发力。
今年5月,浙江正式实施《关于促进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强化引培结合、加大载体创新、加大首发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首发经济保障体系等举措,拓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加快释放消费潜力。
目标到2027年,新品研发、生产、服务、发布、展示、推广、销售等首发经济体系基本健全,形成以创新为动力、产业升级为导向、融合多元消费场景的首发经济生态圈。全省引进各类首店2000家以上,高能级首店200家以上,孵化浙江本土首发品牌50个以上,引进培育总部型企业20家以上,举办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200场以上,推动首发经济产业规模大幅增长。
“后续各地在出台首发经济政策的时候,还应该对不同主体、不同方面的支持进一步细化。”张希明举例说,比如在载体培育方面,可对商业体、街区给予入驻支持;在中介激励方面,奖励第三方机构的引荐行为;在长效护航方面,建立首店效果评估与跟踪机制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