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9日讯(记者 祝依凡 通讯员 李清)在上半年内河货物吞吐半年报中,开港仅两年的杭州下沙港拿下了一个“全省第一”。
今年上半年,下沙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81万标箱,同比增长88.19%,增幅位于全省内河港口第一,完成货物吞吐量416.18万吨。该港口位于杭州市钱塘区,是杭州首个千吨级内河港口,2023年随着京杭运河二通道的通航一同开启,拥有9个1000吨级泊位,年吞吐量达300万吨。
下沙港 记者 祝依凡 摄
原先,在杭州的货物运输体系中,80%以上走的是公路,通过水运运输的货物占比不到15%,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水路并不畅通。如今,这一局面正在慢慢被改变。
“上半年,我们港口的货物80%是外贸出口,以家电为主,如空调、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等。这些货通过‘海河联运’的方式,经嘉兴乍浦港换大船至宁波舟山港出海,主要发往欧美和日韩。”杭州下沙港口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春介绍。
除了外贸,内贸的航线也开辟了不少。开港以来,下沙港已织就一张覆盖13条航线的密集网络,包括“下沙—乍浦—宁波”、“下沙—太仓—济宁”、“下沙—太仓—重庆”、“下沙—乍浦—温州”等;运力方面,17艘64标箱船舶投入运营,班期密度实现“天天班”。
从时效来看,水运和公路相比还是慢一些,从下沙港出发的货物坐船到宁波,需要5天。但算一笔成本账,水运的优势立刻凸显。
“以周边企业货物运抵宁波北仑港为例,相比公路运输,海河联运平均每标箱可节省物流费用300元以上,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杭州市公路与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港口处副处长孙轶巍说,针对头部客户,下沙港还为其量身定制“甩挂运输”服务——提前将空箱精准投放至工厂,大幅提升装货效率,为像顾家家居这样的企业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外,2024年出台的《杭州市推进水路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精准实现生产企业和运输企业的全链条补助,全年发放补助资金约2150万元。据统计,这些举措已综合降低全市企业物流运输成本8760万元。
因此,选择从下沙港出海的外贸企业数量与日俱增,目前已突破900家,相比去年年底新增300余家。涵盖汽车、智能制造、机械、家具、纺织等多个产业,服务半径辐射临平、萧山、上城、拱墅等区县及绍兴、嘉兴等周边地区。
根据《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杭州实施意见》和《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025—2027年)》,杭州将进一步提升水运基础设施,届时128标箱集装箱船将能从下沙港直达山东济宁港以及安徽、江苏等大型内河港口,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