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抵住前排座椅,一手疯狂推搡,只因为前排乘客调节座椅时碰到了自己的袋子——这幕发生在高铁车厢内的纠纷,引发了公众的热议。
视频当中,后排女子情绪爆发,不仅用手不断推搡前排座椅,还采用脚蹬方式阻止靠背倾斜。可以看到,她推踹座椅的力度相当大,导致前排乘客的身体明显晃动。面对如此过激行为,前排乘客表现出惊人的克制,全程没有发生争吵,而是冷静地录制视频证据并联系乘务员处理。
对此,12306客服回应称:“目前没有相关规定,座椅的靠背可以调,不影响其他旅客乘坐即可。”接着,客服进一步解释,高铁没有明文规定座椅具体能调到什么角度,原则上啊是“可以适量地往后倒”,只要不影响其他旅客的乘坐。
其实,类似纠纷屡见不鲜:2024年6月,沈阳开往某地的高铁上,一名男乘客欲放倒座椅休息,后排女乘客用脚抵住椅背并称:“要躺买卧铺去”。
那高铁车厢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每个乘客的权利都有它的边界。乘客购买车票获得的是座位使用权,而非无限空间权。
高铁座椅的设计考虑了调节功能,这是乘客应有的权利。然而任何权利的行使啊都应当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当前排的乘客调节座椅时,应当注意后排的情况;而后排乘客呢也需要理解前排乘客的合理需求。
所以,类似的纠纷到底要怎么去解决?或许铁路部门可以考虑制定更为细致的乘车指引,明确座椅使用的注意事项;但更重要的还是乘客之间啊需要多一份体谅,少一份戾气。公共文明的提升不仅依靠规则完善,更需要每个人换位思考的努力。在密闭的车厢空间里,相互理解才是化解矛盾的最好良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