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期2019/06/08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了 盘点浙江非遗那些事

今年6月8日,我国迎来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全国非遗保护的“优等生”,浙江多个“国字号”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分享到 :

  浙江在非遗的传承保护方面也走在前列,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的发布更是首开先河。回首过去成绩骄人,展望未来,浙江非遗又有什么“小目标”?

之江汇小标题1.jpg

  截至2018年,浙江非遗保护工作交出的成绩单非常漂亮。目前,浙江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217项、保护单位233个,196位国遗传承人,均居全国首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有10项,在全国也名列前茅。可以说,在全国的非遗保护工作方面,浙江一直就是那个“班里第一名”。

  按照类型划分

  按照批次划分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全国共有21个,浙江有1个,即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

  此外,浙江还有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即浙江省东阳市陆光正创作室、浙江省青田县二轻工业总公司、杭州王星记扇业有限公司、湖州市善琏湖笔厂及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它们分别在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制扇技艺(王星记扇)、湖笔制作技艺、铜雕技艺的传承方面表现优异。

之江汇小标题2.jpg

  自2007年以来,国家文化主管部门认定了五批共3068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浙江以196人的入选人数,位居总数第一。

  今年4月,浙江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发布,在全国非遗保护领域首开先河。这套丛书采写历时3年多,共10本,以人为单元,一人一卷,记录了国家级非遗大师汪世瑜(昆曲)、沈守良(姚剧)、张坤荣(海宁皮影戏)、徐二男(海宁皮影戏)、阮世池(温州鼓词)、郑兰香(婺剧)、葛素云(婺剧)、章华琴(新昌调腔)、李子敏(温州瓯剧)、卓乃金(平阳木偶戏)等人的多彩人生和艺术故事。

  据介绍,第二批和第三批口述史的采写、编辑工作已开始,今年年底前争取出版第二批13本口述史。

  按照类型划分

  按照性别划分

非遗小标题3.jpg

  回首过往,浙江不仅创造了非遗普查的“浙江模式”和连续4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数全国第一的“浙江现象”,还创新性地在全国非遗保护传承中开拓了“浙江经验”。截至2018年,浙江公布的5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共886项,各地公布的市级名录项目4296项、县级名录项目9314项。县级以上专题非遗馆276座,年访问人数2270万人。乡镇级、村级非遗展示馆(场所)1026座。

关键字2.jpg

  未来五年,浙江非遗将要通过“守正创新”的方式激活非遗。守正,就是要保持原生态,保持原汁原味。创新,就是要发展衍生态,在保持基因不变、精髓不变的前提下,适当适度地改良改造。由此,我们可以预见,浙江非遗将会变得与百姓生活越来越近,向更加接地气的方向发展。


往期文章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了 盘点浙江非遗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