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非凡十年 西湖答卷丨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加码幸福生活

字体:
—2022—
10/09
09:41:18
2022-10-09 09:41:18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佳婷

  十年,西湖区公共文化场馆“大变样”,自成一派的文化建筑融入湖光山色之间,高水平的文化艺术表演“飞入寻常百姓家”。

  十年,西湖区文化礼堂、文化家园“遍地开花”,从露天表演到声光灯交错的视听盛宴,居民在闲暇时光尽享各类文化“大餐”。

  十年,西湖区文化活动插上数字化“翅膀”,西湖云学艺课、群文一扫通、扫码阅读、有声书朗读、“云”阅读,西湖文明大脑提供精准化文化服务。

  沐春风以化雨,施文明兮甘霖。十年光阴荏苒,文化的雨露无声无息地滋养西湖人的心田,浇筑最深处的幸福生活根脉。

  文化场馆“颜值内涵”双提升

  建筑承载着城市最深处的文化记忆。在美丽的西湖沿岸,一座蓝墙绿瓦的三层建筑曾由灰黑色的围墙与铁门守卫,掩映在一派翠色葱茏之间。作为2006年进馆工作的文化“老兵”,齐志刚馆长见证了西湖区文化馆的“蜕变”。

  2016年,西湖区文化馆提升改造项目被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和十大民生工程。2017年5月,重换“新颜”的西湖区文化馆正式亮相:新建的拱形门墙大气儒雅、广纳宾客,彰显着文化馆的开放性;白墙黛瓦的三层小楼依山傍水,静谧内敛;入馆大厅装饰有精美实木雕窗,尽显江南风韵……

  “西湖区文化馆坐落西湖景点内,我们经过仔细地调研与策划,融入了更多的传统江南元素。”齐志刚介绍道。改造后的文化馆让人感受到“馆在景中,景在馆中”的风韵,成为西湖区别具特色的文化地标,前来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也给居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image.png

  区文化馆展厅

  “过去,文化馆场馆主演开展文艺节目的排练和群众团队的辅导,开放程度不高,组织文化活动的频率也不高。2016年,根据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我们新增了音乐、舞蹈、戏曲等10个培训活动室,还增添了多功能演播厅和特色工作室。”齐志刚介绍道,“高大上”的文化馆向市民打开大门,基层的文化团体可以进行活动室的预约、使用,这些文化设施慢慢实现着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

  如今,西湖区文化馆实现全天候开放,居民可以进入文化馆看展、听讲座,参加免费的“西湖文艺大课堂”,也能够预约场馆进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光是这项惠民“大礼包”,就让居民尝足了“文化小康”的甜头。

  区文化馆“送文化”下基层

  将居民引进设施场馆的同时,把文化送到群众的家门口,送进群众的心田,润泽其生活,也成了一项常态化工作。

  “从2017年组建‘文艺轻骑兵’演出队到基层演出到2018年针对老年群体开展‘最美夕阳红’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活动内容愈加丰富。每年开展‘送文化’活动150余场次,实现辖区内所有镇街的全覆盖。”细数十年间的变化,齐志刚不禁面露欣喜之情。

  十年来,西湖区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内外兼修,西湖区文体中心、三墩文体中心、之江文体中心“拔地而起”,西湖区文化馆、西湖区图书馆修葺一新,16座西湖书房打造了家门口的“阅读空间”。

image.png

  区文化馆展厅

  文化服务走到百姓身边

  伴随着人声鼎沸,村里的小广场支棱起了一个简易的舞台,越剧、歌舞、马戏团表演……村民或坐着自家带来的小板凳,或悠闲地站着,目不转睛地观看演出节目。

  2012年,在一个不经意的夏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双浦镇村民陈女士享受到了文化表演的魅力。2018建成的龙池村文化礼堂矗立于新建的农村道路之中,而它也已经成为了陈女士享受文化大餐的“新去处”。

image.png

  龙池村露天舞台

  说与唱相结合,小锣与板来伴奏……日前,杭州“小热昏”《西湖十景》特色表演的歌声从龙池村文化礼堂中传出。同样是一个惬意的傍晚,村民感受文化魅力的场所却从露天走进了宽敞明亮的大礼堂,自家的小板凳也变成了崭新干净的桌椅,舞台上的表演者通过专业的设备为村民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现在不仅看表演的环境好了,而且文化活动更多了,‘村晚’表演、经典诵读、红色电影等都很有意思。”作为参加文化礼堂活动的“常客”,陈女士感受颇深。

image.png

  龙池村文化礼堂

  2020年,龙池村文化礼堂被评为浙江省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集学习、锻炼、娱乐于一体,每月有主题活动,每周有群众文化活动……龙池村文化礼堂坚持全年开放,结合文化礼堂“服务菜单”与服务单位做好互相协作,寓教于乐,娱乐于众,为居民群众提供多元化文化活动。

image.png

  龙池村文化礼堂“村晚”舞台

  走进龙池村文化礼堂的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登上台阶,步入一楼的“善文化”特色陈列馆,可以感悟先辈张道先生和阿吉先生动人事迹,同一楼层的文化讲堂偶尔会传来歌舞表演的声音。缓步来到二楼,图书阅览室、春泥计划活动室、体育健身室等特色教室分布左右,乡民们可以根据文化需求进入不同的活动室。

  “前些年,周末的时候只能宅在家里,现在带孩子到文化礼堂的阅览室看书时,我也可以参加一些活动,看看演出,休闲时光变得充实有趣!”以文化礼堂为中心的文化生活圈让陈女士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截至目前,西湖区已经在32个行政村建成农村文化礼堂,率先在省市实现建设高水平全覆盖。从青山绿水走进热闹城区,西湖区街头巷尾分布的157个文化家园成为了“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重要节点,为群众送去形式多样的文化“大餐”。

  数字点亮文化生活

  数字潮涌,文化扬帆。西湖居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因数字化而更加精彩。

  漫步于阅读长廊,喜马拉雅有声图书墙引人入胜,书友扫码即可听万卷书,走进阅读室内,通过智能化电子阅读器,书友可实现快速搜索与在线阅读……依托蒋村街道辖区内知名企业咪咕数媒,2019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的蒋村十字港西湖书房充分融入了数字化元素,周边的居民、企业员工纷纷前来打卡和学习。

image.png

  蒋村十字港西湖书房

  “以前来图书馆,只能手捧纸质书籍,静坐半天,现在阅读的形式很多,可以扫码听书,解放眼睛,也可以把喜欢的书下载到手机上,随时随地阅读,体验感更丰富了。”家住蒋村西溪花园的小吴因为数字化的形式,成为了十字港西湖书房的“书虫”之一。

image.png

  蒋村十字港西湖书房

  西湖区数字文化馆的上线,带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的服务,数字馆内容丰富,有活动预告咨询、活动云直播、西湖云学艺课(线上学才艺)、活动及场馆预约等等。

  同时,数字化也为群众与各类文化活动“牵线搭桥”。拿出手机,登录西湖文明大脑数据平台,西湖区的文化活动和场地情况一目了然,点击活动场地,就可以提前预约。不到一分钟时间,家住古荡街道华星社区的李阿姨就确定了周末跟舞蹈队员一起排练的舞蹈教室。

  “从前,我们想找个场地跳舞,都要到实地碰运气。现在,只要一部手机就能够完成线上预约,不用白跑腿,实现太方便了!”热爱舞蹈的李阿姨乐开了花,“用了这个平台,我参加活动的次数也多了,和大家说说笑笑,身体也很好。”

  2020年9月,西湖文明大脑投入使用,致力于全面展现文明实践新图景。同年11月,包含文化活动在内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上线,群众可一键查询所有文化阵地即将开展的活动,实现线上预约、线下参与、闭环评价。

image.png

  西湖文明大脑数字驾驶舱

  同时,在西湖文明大脑的数字驾驶舱,实时呈现全区所有场地、活动,参与人数。驾驶舱还能帮助分析各部门镇街活动的开展情况、群众的偏好和需求,方便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精准的文明实践活动。

  2021年12月,西湖“文明大脑”综合应用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2022年8月入选“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标志性成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为契机,西湖区将推动了文明实践资源更集中,持续优化文化等服务供给。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西湖;西湖区责任编辑:鲁杰
国内综合
国际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